标题:双林傅翕 内容: 梁朝傅翕(497~569),又名弘,浙江义乌县人。 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非常有修为的禅者。 他居住在云黄山,在山上栽了两棵树,因此命名为双林(借用释迦牟尼灭度于娑罗双树间的典故),自称当来善慧大士。 后来,世人皆称呼他为傅大士、善意大士。 傅翕24岁时与同乡稽亭浦打鱼,打到鱼后,他又把鱼笼沉于水中,稽亭浦见此便劝他道:这样鱼会跑掉的。 他却说道:去留自便。 世人都说他很愚蠢。 后来,梁武帝请宝志禅师讲《金刚经》,宝志禅师便推荐傅大士去讲。 谁知傅大士刚坐上讲台,用尺挥动一下,便走下讲台。 梁武帝惊愕。 这时,宝志禅师忙问梁武帝道:陛下理解吗? 梁武帝答道:不理解。 宝志禅师说道:傅大士已经讲经完毕。 傅大士挥尺一下,便下座,未说一字,这是释迦牟尼拈花不说的禅法,梁武帝迷执于讲经,哪能知道这不说即说呢? 有一次,傅大士对弟子说偈: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意思是说,每天行、住、坐、卧,都与佛形影相随,同眠共起,如要知佛去处,自性当清净。 傅大士还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语: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空手把锄头,是说拿东西的手(即肉体),就等于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我们运作。 步行骑水牛,是说我们能够走路、奔 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结果,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 人从桥上过,肉身就好比是桥,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 桥流水不流,是说我们这肉身壳于是不长久的,是随时变迁的。 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这桥不就是在流转、在变化吗? 水是代表我们的佛性,它是不流动的,不动摇的,也无所谓来和去。 这偈语吸引了历代禅门人苦参。 这首偈语看起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其实是说,我们的肉身躯壳好比是房子,而佛性就是住在里面的真人。 偈语赞颂这个主人公,提醒我们认识主人公,不要错认假相。 发布时间:2024-12-10 08:29:3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