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内容: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一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译文: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 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 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 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骄奢起,必欺压一切。 体难本妄,难亦奚伤? 以患难为解脱。 译文:处世不求没有患难。 世间没有患难,骄奢之心就必定会生起。 骄奢心生起,必定会欺压一切。 了达患难本自虚妄,患难又何能伤害? 因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学躐等,必未得谓得。 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译文: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 究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 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 明白障碍本来无根,障碍就自然寂没,因此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愿不坚,必未证谓证。 究魔无根,魔何能娆? 以群魔为法侣。 译文:立行不求没有魔障。 积累功行没有魔障,誓愿就不会坚固。 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 推究魔性无根,魔何能扰乱? 因此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志轻慢,必称我有能。 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译文:谋事不求容易成功。 事情容易成功,就会志存轻忽骄慢。 志意轻忽骄慢,必定会夸耀我多有能耐。 考量事情的成败,都是随宿业而决定,成功并非取决于能力,因此以办事艰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失道义。 亏道义,必见人之非。 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译文: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 交情有益于自己,就会亏欠道义。 道义亏欠,必会常见他人的不是。 察知交情厚薄总有前因,交情亲疏乃依缘而起,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心自矜。 内自矜,必执我之是。 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译文: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 他人随顺适应自己,就容易引发傲慢心。 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 观察为人处世,种种虚妄行为,难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还宿业果报,因此以冤家对头为功德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意有图,必华名欲扬。 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译文:布施行德不要求回报。 行善希望回报,就会意有图谋。 意有图谋,必定会求取虚名。 明了布施无自性,福德亦无实性,因此以布施之德为可被丢弃的旧鞋子。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必动。 痴心动,必恶利毁己。 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译文:见利不求沾润分成。 想要利益分成,痴心就必定蠢动。 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 了知世间利益空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人我未忘。 存人我,必怨恨滋生。 忍抑为谦,抑何伤我? 以受抑为行门。 译文:被人冤屈不求申明。 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 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 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冤屈又何能伤害我? 因此以受冤屈为修行。 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 于此障碍,皆成妙境……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译文:这样身居障碍之境反而通达,企求通达反而障碍重重。 如能智慧观照,这十大障碍便都能成为修道妙境……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于障碍中证得菩提道果。 发布时间:2024-12-16 09:04:1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