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禅七要克期取证-皈依佛 内容: 宣化上人:禅七要克期取证宣化上人开示,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日,讲于万佛城,今天禅七开始,希望大家努力来参禅,不可错过开悟的大好时光。 打禅七就是克期取证。 不可坐在禅凳上打妄想,那就是辜负自己参加打禅七的初衷。 打什么妄想呢? 妄想有种种不同,总而言之,都是异想天开、不著边际。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参加这次禅七,希望能开悟,得到大智慧,开悟之后,我将向世界宣布这个消息,令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开悟的人,对我恭而敬之。 ’各位想一想,有这种思想的人,他是否能开悟? 我敢下断语,绝对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这个人刚坐在禅凳上,妄想纷飞,不是为求名,就是为求利。 在名利上打转转,焉能开悟呢?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在这次禅七中,一定要开悟,我要做这次禅七开悟第一人,人家不开悟,唯独我一个人开悟,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 ’甚至根本没有摸著开悟的边缘,却冒充开悟,到处宣传自己开悟了,来欺骗大家,令大家对他另眼相看,来个鱼目混珠的骗局,这种思想多么幼稚,令人嗤笑! 希望大家不要有这种妄想,要脚踏实地用功参禅,得到真本领那才算! 有的人打这种妄想:‘我要开悟,开悟就有人来供养我,我可以建个大庙,作为一方法主,信徒源源而来,亲近、供养我,我成为大法师,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我是大名鼎鼎的法师。 ’可是大家要知道,不学无术,受人供养,心不安理不得。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 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 何谓双跏趺坐呢? 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 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 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 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 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 ’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 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 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 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什么是禅味? 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 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得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得其中味! 所以要参! 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 ‘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 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露水,看功名成为瓦上的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 若想测验人是否有修行? 就看他所行所为是不是在名利上动脑筋? 如果求名得不到就发脾气,求利得不到也发脾气,那个无明火,老虎神,比谁都厉害,这个人,不问可知,一定是名利中人。 清朝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寺欣赏长江的风光,他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有多少船往来? ’禅师说:‘只有两条船往来。 ’乾隆不解地问:‘你怎知道只有两条船呢? ’禅师说:‘一条船为名,一条船为利。 ’由此可知,凡是乘船的人,不是为名,就是为利,殊不知求名者死在名上,求利者死在利上,最后两手空空去见阎罗王,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修道人,若是没有脾气,能忍辱,能耐苦,始堪成法器,能为佛教栋梁之材,将佛教发扬光大;凡是爱发脾气的人,就是破坏佛教,成为害群之马。 佛教刚在西方清净之土种下菩提种子,现在已经萌芽,生出幼苗,希望大家做个好园丁,勤灌溉,常施肥,令它欣欣向荣,令它蒸蒸日上,将来开菩提花,结菩提果。 住在万佛圣城里的四众,对于讲话要特别注意,不可信口乱讲,不可任意讲是讲非。 万佛圣城是修道清净的圣地,不可有旁门左道的言论,大家要知道,面对万佛,怎可以乱讲话? 谨记!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这是至理名言,说话要三思而后说,免得错因果。 说出的话,不但要负法律的责任,也要负因果的报应。 佛教是提倡‘无我’的宗教,不允许相面、批八字的存在,更不相信风水,这些技俩与佛法相违背,背道而驰,所以禁止流通。 如果相信这种法,那就‘有我’的存在,一切为我所有,一切为我打算,有我无人,不合乎佛法。 佛教是教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的宗教。 可是看风水是教人争、教人贪、教人求、教人自私、教人自利,甚至妄言,在一百天之内能发大财,能做大官。 贪心的人,便相信他的话。 可是大财未发之前,先破小财,送红包作谢礼,这种说法不如叫人去抢银行,马上发大财,不需要一百天以后再发财。 再者,他知道有好风水,可以发财,可以升官,为什么自己不用,等你去用? 岂有此理! 希望聪明人,千万不要上迷信的当,被老千所骗。 ‘医卜星相’在佛教中是五邪命之一,不受欢迎。 ‘医’是医生,替人治病。 ‘卜’是算卦,预知休咎。 ‘星’是观星,观星宿知吉凶。 ‘相’是相面,知命运顺或逆。 这是迷信,要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 出家修道人,生死大事都不怕,何况这些小事? 更不足为奇。 出家人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种批八字、看风水,是俗不可耐的人才相信,要晓得人一生的命运,由业力所感。 我们人不要被气秉所拘,不要被物欲所蔽,要自己创造命运,把握命运,命运可以改造,多行功德事,自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所谓:‘且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们现在打禅七,就是创造自己的新生命。 不迷信,而正信;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要跟著人家后面跑,这是大错而特错。 要有择法眼,知道是非,明白善恶,黑白分析清清楚楚,就不会颠颠倒倒了。 参禅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死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 ’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 为什么呢? 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 何谓来去自由? 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遂心所欲。 可是要注意,这种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 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出外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 愿意化身千百亿,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 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没有人来干涉。 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 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 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 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 参‘念佛是谁? ’念佛是哪一个? 哪一个在念佛? 打坐是哪一个? 哪一个在打坐? 吃饭,是哪一个吃饭? 睡觉,是哪一个睡觉? 要来找这个人,找就是参,参到山穷水尽,一转身便是开悟时,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云:‘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 死往何处去? 他说不知道。 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 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 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 老子曾经说过这两句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世界的人,都知道做美好的事情是好的,可是到做的时候,就不美了。 人人都说做善事是对的,可是境界来了,受不住考验,被境界所诱惑,就不做善事,而去做恶事。 学佛法的人,明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行菩萨道的基本法,可是不去行。 那么,明白道理又有什么用处? 天天学‘六度’法,等到境界来了,布施也不布施,持戒也不持戒,忍辱也不忍辱,精进也不精进,禅定也不禅定,智慧也不智慧,你说有什么用? (一)布施:是用财法布施于人,可是境界来了,就不布施了,相反叫人布施给自己,越多越好。 我不布施于你,你要布施于我,要占便宜,不想吃亏,这种人比比皆是。 (二)持戒:天下人皆知持戒为持戒,可是境界来了,不但不能持戒,反而毁戒。 守戒就是不动心;无论什么境界来了,无动于衷,就是‘泰山崩前心不惊,美色当前心不动’,有这种的定力,就能转境界,不管善恶顺逆的境界,皆处之泰然,不生分别心,自然风平浪静。 (三)忍辱:忍受一切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考验。 经得起考验,便能过关;经不起考验,就过不了关。 人人皆知忍辱能到彼岸,可是境界来了,就忍不住,无明火高三丈,将多年来所积聚的功德,焚烧一干二净。 (四)精进:打禅七就是精进。 人人想精进,到了精进的时候,就不精进。 躲懒偷安向后退,跑到一边去泡茶,或者故意到厕所方便,或者故意到厨房饮茶,这都是借口混时间。 在没有打禅七之前,说的很好听,我一定要好好打这个禅七。 等到禅七开始,就不听话了,把以前自己所立之誓言,都推翻了,为什么? 明知故犯。 知道参禅是好,可是还要懒惰,你说有这种矛盾的心理怎么办? 禅堂的规矩,不守规矩,打香板,打! 打! 打到开悟为止。 (五)禅定:现在参禅,正是用功的好时光。 为什么要打禅七? 就是教你精神集中,心无妄想,令智慧现前,所谓‘智慧解脱’,也就是克期取证的法门。 (六)智慧:也能到彼岸,也能了生死。 可是刚刚要开智慧,他就懈怠了,而错过开悟的机会,所以参禅要分秒必争,不知在哪一分钟就开悟。 有人打妄想,我不要智慧,我的愚痴很好啊! 不明白一切事理,就算了嘛! 这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到了死的时候,才觉悟白来世间一趟,悔之晚矣! 佛教在这个国家(美国)正是开始的时候,需要有真真实实的修行人,要躬行实践。 要专一其心的修行,要改过自新的修行,要破除习气的修行,为旁人的榜样,这样佛教的前途就光明。 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真正修行人作为模范,没有发大菩提心者,那么,佛教在西方也不会兴盛起来。 所以佛教兴衰的责任,要你们青年人负起这个重担。 现在三步一拜果真(恒实)和果廷(恒朝)这样诚心的修行,给佛教作为开路的先锋。 他们在路上三步一拜,不是为自己求福报,而是为世界求和平。 两年多以来,忍饥忍渴,忍寒忍热,忍风忍雨,这样的苦修,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他们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能让人所不能让的,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能穿人所不能穿的,不管刮风下雨,照拜不误,不管寒暑饥渴,不休息不懈怠,每天照常做早晚课,一时一刻也不躲懒偷安。 他们这样的发奋,就想将佛教推行到全世界去,令它发扬光大。 这两位行者,如此辛苦,不是图名,不是贪利,而是发展佛教为己任。 这种精神可嘉可勉! 你们应该向三步一拜二行者看齐,作为借镜。 照照自己,反省一下,对佛教有什么贡献? 我所行所作是为自己还是为佛教? 如果为自己,就应该生大惭愧心,立刻纠正这种不当的行为;若是为佛教,更要努力,再接再厉,推行佛教,维护佛教,要认真发菩提心,无企图行菩萨道,一切为人得安乐作前提,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你们在禅堂里,跑跑坐坐、坐坐跑跑,觉得很辛苦,若和三步一拜他们的辛苦来比较,那是自在多了。 关于这一点,要深深的体会,不要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这两位行者,若是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根本就不能坚持拜到底。 你们在禅堂里,不要打妄想,身在禅堂中,心到世界去观光,这样胡思乱想,会影响修道之心。 切记! 不要把光阴空过,要把握时机,迎接开悟来临! 这样的准备,才能对得起自己;否则,一切空谈。 发布时间:2025-01-07 09:01:0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