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彻悟禅师:劝人念佛。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 内容: 彻悟禅师:劝人念佛。 业力由心转变。 善根在人栽培劝人念佛。 业力由心转变。 善根在人栽培。 众生所以轮回者。 六道也。 余趣众生。 为惊瞋苦乐所障。 无暇向道。 可以整心虑。 趣菩提。 唯人道为能耳。 但失人身者。 如大地土。 得人身者。 如爪上土。 人身岂易得乎。 人道众生。 从生至壮。 以及老死。 眼之所见。 耳之所闻。 无非世间尘劳生死业缘耳。 佛法岂易闻乎。 得人身已难。 况得男子身。 六根具足尤难。 闻佛法已难。 况闻弥陀名号。 净土法门尤难。 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 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 闻之而犹不肯信。 不深为可惜也哉。 不信姑置。 即如信者。 信而不愿。 犹不信也。 愿而无行。 犹弗愿也。 行而不猛。 犹弗行也。 行之所以不猛。 由愿不切。 愿之所以不切。 由信不真。 总之生真信难。 信果真矣。 愿自能切。 愿果切矣。 行自能猛。 真切信愿。 加以勇猛力行。 决定得生净土。 决定得见弥陀。 决定证三不退。 决定一生补佛。 既得生净土矣。 旷大劫来生死业根。 则从此永断。 既一生补佛矣。 至极尊贵无上妙觉。 则便得圆成。 此一念真信所关系者。 岂浅浅哉。 苟非障道缘薄。 生死业轻。 久种善根。 宿因深厚者。 何以能尔。 然吾人无量劫来。 业力轻重。 善根深浅。 皆莫得而知。 但业力由心转变。 善根在人栽培。 是故宏法者。 不得不善巧方便。 恳切开示。 而学道者。 不可不竭力奋勉。 勇往直前。 但一言入耳。 一念动心。 皆可转变业力。 皆能栽培善根。 虽闻种种紧要开示。 都无一言所入。 虽遭种种逆顺境界。 曾无一念奋发。 是为真业力深重。 真善根轻尠。 则亦莫可如何也矣。 现前一念心性。 本与佛同体。 佛已久悟。 而我犹迷。 佛虽已悟。 亦无所增。 我虽犹迷。 亦无所减。 佛虽无增。 以顺性故。 受大法乐。 我虽无减。 以背性故。 遭极重苦。 佛于同体心性之中。 虽受法乐。 以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 念念忆念于我。 念念摄化于我。 我于同体心性之中。 虽遭众苦。 不知仰求于佛。 不知忆念于佛。 但唯逐境生心。 循情造业。 旷大劫来。 五逆十恶。 种种重业。 何所不造。 三途八难。 种种大苦。 何所不受。 言之可惭。 思之可怖。 设今更不念佛。 依旧埋头造种种业。 依旧从头受种种苦。 可不愧乎。 可不惧乎。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 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 则我今者深感佛恩。 故应念佛。 一向长劫枉受众苦。 欲求脱苦。 故应念佛。 已造之业。 无可如何。 未来之业。 可更造乎。 生惭愧心。 故应念佛。 同体心性。 既曰本有。 即今岂无。 祗欠悟证耳。 求悟心性。 故应念佛。 以求悟心念佛。 念佛必切。 以惭愧心念佛。 念佛必切。 以畏苦心念佛。 念佛必切。 以感恩心念佛。 念佛必切。 我不念佛。 佛尚念我。 我今恳切念佛。 佛必转更念我矣。 大势至菩萨云。 十方诸佛怜念众生。 如母忆子。 子若逃逝。 虽忆何为。 若子忆母。 如母忆时。 母子历生。 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此大士亲证实到境界。 吐心吐胆相告语也。 我今念佛。 必得见佛。 一得见佛。 便脱众苦。 即开悟有期。 果得开悟。 便可一痛洗已往之惭愧矣。 佛尚可不念乎。 彻悟禅师语录 发布时间:2025-01-13 09:12:44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