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四卷 第十二章 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二 内容: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二章 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二原文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 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白话解次说受阴。 阿难,有人坐禅,调身调息,已得轻安,入忘我忘物境界,不生妄想,不起违顺的分别心。 在这种状态下,以两手掌在空中摩挲,会感受到手掌有涩滑冷热等等妄相。 一切受阴,都有类似现象。 阿难,这幻妄的触觉,不从空中来,不从掌中出。 原文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 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 自有一物身中往来。 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白话解阿难,如此现象,若是从空中来,什既然手掌有感受,何故身体其他部位无感受? 不会是虚空专选你手掌相触吧! 若从掌里出,两掌不待摩挲,应也有这幻触。 既是掌出,触与掌合时,掌有觉知;触与掌离时,会向臂腕骨髓里边入,觉知之心应能觉知出入时的踪迹,知有一物在身中往来。 何必到触与掌合时,才说是触? 由此可知,受阴是虚妄的,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有。 三想阴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原文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 思蹋悬崖,足心酸涩。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 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如是阿难。 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 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白话解再说想阴。 阿难,有人谈说酸梅,便口中出水;心想自己站在悬崖边上,便觉脚心酸涩。 一切想阴,都有类似现象。 阿难,谈梅是人谈,不是梅谈;口中的水不是是从梅生。 也不是从口入。 阿难,如此现象,若是梅生,梅自会谈,何必等人开说? 如果是从口入,应是口听到梅的名字,何必等耳来闻? 如果只有耳听到,为何耳中没有水出? 心想站在悬崖边上便觉脚心酸涩,跟谈梅的情况类似。 由此可知,想阴是虚妄的,不是因缘生,也不是非自然有。 四行阴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原文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 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如是阿难。 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白话解再说行阴。 阿难,湍急的流水,波浪相续,后浪推前浪,向前奔流。 一切行阴,都与湍流波浪有类似的现象。 阿难,这种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不是水的本性。 但又不离空,不离水。 阿难,如此现象,若流性是因空生,那么,十方虚空都是水流,全世界都受洪水泛滥成灾了。 假设流性因水而有而又非水,则应有流性的自相,应能在水之外见到其相。 若流性即是水性,则静止澄清的水就不是水了。 如果说离空离水有流性,没有空间,显不出水流;没有水,也不会有水流。 由此可知,行阴是虚妄的,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有。 五识阴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原文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 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如是阿难。 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白话解再说识阴。 阿难,譬如有人,用频伽瓶9装着他本国的虚空,塞住两孔,带到千里远的外国去,给外国人饷用。 一切识阴,都有这种类似的现象。 阿难,不应说虚空从什么地方来,来到了这个地方。 阿难,如此现象,如果说从原国来,原国的虚空被带走了一瓶,应当少了才是,事实上并不见少。 如果说到了外国,打开瓶孔,倒出虚空,应见有虚空出来。 由此可知,识阴是虚妄的,不是因缘生,也不自然有。 ” 发布时间:2025-02-02 08:56:1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