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 内容: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 迷悟攸分.凡圣迥别。 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 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 戒定慧三.力极功纯。 则妄惑彻底消灭.本心全体显现矣。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明本镜具.非从外来.特仗揩磨之缘.以显发耳。 虽然.仗自力修行.断惑证真.颇不容易。 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 见惑一断.即证初果.预圣流。 尚须七生天上.七反人闲.方可断尽思惑.以证四果。 虽云十四番生死.而天上寿长.固不易以年月论也。 初果圣人欲了生死尚如是之难.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 若证四果则生死根本永断.超出六道轮回之外。 若发大悲心.入世度生.则乘愿示生。 非如具足惑业者.随善恶业力所牵.升沈于六道之中.自己一毫作不得主也。 自力了生死.非宿根深厚者不能。 末世众生.何能企及。 于是如来特开一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上中下根.同于现生了生脱死.其慈悲救护之心至极无加矣。 其修持之法.亦须严持净戒.力修定慧。 而兼以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信愿真切.念力精纯。 现生亦可证圣.临终直登上品。 则入菩萨位.证不退地矣。 纵根机陋劣.未能如是。 但能至心念佛.则心佛相契.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必蒙佛慈接引.带业往生。 下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 若心识不迷.有善知识教以念佛。 其人生大怖畏.生大愧悔。 虽念数声.即便命终。 亦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 一得往生.则永出轮回.高预海会。 渐次进修.必证佛果。 仗自力了生死.如彼之难。 仗佛力了生死.如此之易。 凡有心者.皆能念佛.皆可住生。 有血性汉子.决不肯令本具之真如佛性.背悟净缘.随迷染缘.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而莫之能出也。 陈圣性贞女者.原籍安徽怀宁县人也。 父仲龄.业商于扬州甘泉.遂家焉。 母高氏。 贞女生于清咸丰九年。 姊妹三.长即张绍春之母.贞女居仲.与其妹皆自幼茹素.不食荤腥。 是盖具有夙根者。 其弟三.长树声.前清江西候补知县。 次茂之.三茂如.皆业鹾。 贞女年及笄.父故.母欲为之择聘。 贞女即痛哭流涕.誓愿为北宫之女婴儿子.撤其环瑱以养其母.至老不嫁。 其妹则以出家焚修为职志.贞女则以居家侍奉为职志也。 母知其志不可夺.遂任之。 母有洁净癖.其饮食衣履衾枕床帐之属.无不日新又新。 虽地板仰篷亦必一日一揩.三日一涤。 故凡婢媪之任使.皆不称意。 惟贞女则烹纫浣濯.能体亲心。 力役服劳.不容旁贷。 暇则念经礼佛.日无虚旷。 纵佳节盛会.亦从不出门游观。 其尽心孝养.笃修净业也如此。 非特恪遵女训.实乃真奉佛法。 后复归依三宝.受菩萨优婆夷戒.圣性乃其法名也。 及母去世.痛极终天。 此后依弟而居.修持愈谨。 近数年来.绍春信佛日笃.曾来其家.喜其志道相同.遂不复归。 过年余.诸弟强迎归。 未几.自知不久住世。 以诸弟.及弟妇.唯知世礼.不解佛法。 恐临终彼等悲恋.乱其正念.致失利益。 遂至其妹之尼庵.以期正念往生。 未久.示微疾.促绍春与三弟至。 命请具德僧为薙发作尼.兼为说戒。 又令死必火化.俾一物不存.脱体无依方好。 绍春许之。 遂沐浴.着法服.端坐念佛。 绍春令诸尼.及诸弟.同念佛相助。 诸弟悲不自持.绍春力诫勿乱正念.诸弟遂皆忍悲念佛。 久之.气绝。 绍春仍令大众一心念佛二小时。 其面相转加光华.远胜生时。 其一生修持之力.于此发现。 当必往生西方.亲预海会。 否则何克有此瑞应耶。 时在民国十年十二月十七日丑时。 世寿六十有三。 虽临终剃发为尼.以无几日.兼欲显彼一生守贞尽孝之懿德贞心.故仍以贞女称焉。 今春绍春来普陀.礼大士.详述其事。 祈余作记.以发其潜德之幽光。 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 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 此十一事.若全若半。 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 况贞女且有多分.兼以平生专心念佛.岂得不生。 其预知时至.并气绝后面相转加光华.足可为证。 因将净土法门所以.及贞女贞孝净业懿行.略述大端。 以冀闺阁英贤并一切善信.闻风兴起。 各守己分.兼修净业。 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 愈修净业.愈敦伦常。 生益得其令名.没即托质净土。 视彼唯知世谛.不解佛法.业识茫茫.无本可据。 徒具佛性.全体迷失。 轮回于六道之中.堕落于三涂之内。 尽未来际.了无出期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凡见闻者.各宜勉旃。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2-03 08:57:4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