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果你害怕老虎 就应该欢迎它做你的教练 内容: 如果你害怕老虎 就应该欢迎它做你的教练尊者阿姜曼对弟子们的帮助并不受时空的限制。 它视特殊的个案在特殊的时候,当需要他的帮助时而定。 他有一次坦白地告诉一个弟子说:“你最好离开,到那个山洞去禅思,那将比留在这里更好。 你需要强烈的处方,那个山洞里有一只老虎,它会给像你这样顽固的比丘所需要的那种处方。 以老虎作为你的指导者,你可能会学到多一点。 你害怕老虎,所以你应该欢迎它做你的教练和老师。 一个怕鬼的人,也应该接受他们做为他的教练,这是自我训练的正确方法。 ”那个比丘,当他在家的时候是众所皆知的“顽固份子”,他大胆而坦白又相当顽固。 得到了这个“强烈”的处方,他决定照单行事,自己推想尊者阿姜曼应该不会送他去死。 “任它来吧,我一定要去,”他告诉自己:“然后我将能够知道尊者阿姜曼话中的真理。 大家都知道,尊者阿姜曼绝不会未经仔细的思考而说出任何事来,他的话经常带着一些隐含的意义,他已经显示出对我们的思想非常了解。 他一定也知道我在那个山洞里会发生什么事,否则他不会告诉我到哪里去。 我将前往,如果我死在那里,没关系,我死得其时。 但是如果我没死,我可能会体证一些我现在所不知道的。 他已经给我提示了,现在我就要去实行他所告诉我的。 ”下定了他的决心,他全副整装(所有他的袈裟)并前去向尊者阿姜曼告辞。 “你要到哪里去? ”尊者阿姜曼问他。 “我要到那个山洞去找死! ”那个比丘直率地回答。 “我并没有叫你去死在那里! 我告诉你到那里去是为了你的心意开发! ”尊者阿姜曼说。 “是的,你并未叫我去那儿送死,但我已经从别人那里知道,在距离我要去的那个山洞边不远的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的大老虎,而每天来回那个山洞都要经过它的洞口。 那只老虎也曾经到过我所要去的山洞里、外来,我害怕它真的会杀了我。 那就是我为什么这样回答你。 ”尊者阿姜曼接着问他,为什么不顾事实上有许多比丘们曾经住在那个山洞里,却没有人曾经被老虎打扰过。 “你认为老虎会发现你的肉比别人更美味吗? ”他问。 心意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它充满了诡计和狡诈去引诱或恐吓修行人偏离他的目标。 没有真诚和无情的自我批判,一个修行人绝不能训练或开发他的心意,“这只是开头,”他警告那个比丘:“你就已经被烦恼的呢喃所蛊惑了,你以为用这个就可以挨过严厉的考验? 你尚未遇到过死亡,为什么这么担心它? 我告诉你真相,出生就是死亡的最初因缘,你为什么不怕出生? 每个人都渴望着无尽的出生,却不顾一次出生就足以产生无数痛苦的事实。 如果一个人能够像竹子那样分歧发枝的话,他将乐于如此而不会想到死亡——它必然会带来百次毁灭的恐惧。 ”“你是一个修行的佛教徒! 为什么你要这么害怕死亡? 或许还比一个未经训练的在家人更害怕。 为什么你那么容易地屈服于烦恼的攻击而今束手无策? 你有念住和智慧啊! 为什么你不运用它们使烦恼的呢喃和威胁安静下来,而让它们的诡计和狡诈能够暴露出来? ”“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赢得斗士的胜利,如果你害怕死亡,那么前往战斗是没有用的,只有毫无畏惧地面对死亡才能获得胜利。 如果你真诚地希望痛苦的熄灭,你就应该知道对死亡的恐惧是你加诸于自己的一种痛苦,在战场上你必须自行消除它,你才能够看到自我堆积痛苦的罪恶。 这远比你自己降服于烦恼的呢喃,而永久受制于它的牛轭之下要好得多。 ”“下定你的决心去选择你所相信的——法义和你的阿姜的开示或是烦恼的呢喃——到处都是等着要吃掉你的老虎。 我用这个方法来开导和训练自己,而有你现在清楚可见的结果。 希望你自己能做正确的抉择。 ”那个比丘的心似乎解除了它的重担,在尊者阿姜曼坦白而正直的开示下,充满了欢喜。 他顶礼尊者阿姜曼,向他告辞了,高兴地出发前往山洞。 仍然欣喜若狂,他到达了山洞,放下了他的日常用品,他四处看看晚上可以过夜的遮蔽之处。 一刹时,他的眼睛就开始戏弄他了。 他在洞口看到老虎的爪印,然后耳边呢喃着:“有一只老虎住在这里! ”烦恼于是纠缠着他,而他觉得好像害怕得要发狂了。 从尊者阿姜曼的开示所得到的欢喜和勇气都不见了,现在充满的是寒心的恐惧,它弥漫着而拒绝所有去抗衡它的威力所作的努力。 藉着擦掉爪印,他试着减少恐惧,但是恐惧仍然在那儿——它在他的心中,不在爪印中。 恐惧本身顽固地附着在他的心上。 那整个晚上和第二天一整天,他被恐惧这个解不开的难题折磨着。 夜晚再度来临,他的恐惧增加了,好像那里真的住着老虎一样,他接着被疟疾的冷热症状所折磨,在心理的痛苦之外又加上了身体的痛苦,使那个地方对他来说成了一个真正的地狱。 但他毕竟值得赞叹,因为他不顾一再的失败和沮丧,都没有放弃努力。 当强烈地感受着高烧症状的痛苦时,他持续用各种方法来对抗自己的恐惧。 每当他想起尊者阿姜曼的开示,他就暂时得到鼓舞,而恐惧就减退下去。 当后来恐惧加强时,他就壮着胆子去面对危险和死亡。 “我在来此之前下定了决心,”他告诉自己说:“而我告诉尊者阿姜曼要来这里赴死。 我充满着勇气和欢喜来到这里,但是现在我在干什么? 像这样被恐惧所笼罩着真是可耻! 我自己的心意催促我来这里,而就是这颗同样的心,现在正在戏弄我,用恐惧驱使我发狂。 这到底是怎么啦? 难道我不是同一个人吗? 我已经变成了一只胆小的动物吗? 我最好现在就下定决心:我是否应该坐在断崖边缘上禅思? 以便心不在焉时,我就可能掉下去而死在下面。 在那个情况下,但有兀鹰和乌鸦会来吃光我的遗体,不必麻烦任何人来火葬这个尸体。 或者我应该在老虎的走道上禅思? 省得它回来的时候又麻烦它来找我。 ”这么一想之后,他就跑出蚊帐而站在洞前下定决心。 他最后决定坐在断崖边缘,因此只要有一刹那没有念住,就会送他到深渊里去做兀鹰和乌鸦的筵席。 他坐向低处,背对老虎的走道,诵念着“佛德”,心底想着一刹那之间没有念住就会送他赴死,所有这段时间,他观察思惟到底他是比较怕掉到悬崖下或是被老虎吃掉? 而他认清了他是比较害怕掉下去死掉(那会更突然而因此也更恐惧)甚于被老虎吃掉。 在他已经开始这个坚决的自我训练后很久,他的心意突然地潜入深奥、不可动摇的禅思状态(安般那三摩地),此后就忘却了所有的状况,忧虑和恐惧都不见了,剩下来的是能够奇妙地保持它自己的心意。 这完全的潜入持续了十二小时,从晚上十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十点——当他从禅思出来的时候。 那天并不需要去托钵或去吃任何饭食,他禅思的结果比他所能梦想的还要奇妙。 再没有任何恐惧的迹象,也没有任何高烧的症状,他觉得比以往更勇敢和自信。 它现在显示了法的功效包括了治疗学上的和心理学上的,治疗了身心两者的疾病。 从此以后,他觉得自己能够停留或走到任何地方去,不必随身带着恐惧。 他不太在意老虎,除了如果它真的来了的话,那将是一个考验他意志力的机会。 他经常怀着感激和恭敬,想念着尊者阿姜曼的开示,体会了那个开示是何等的奇妙、真实和有利于他。 他现在知道了如何去训练和驯服自己心意的诀窍,并经常运用恐惧去克服恐惧。 他想要在那个山洞多留久一点,选择最危险的位置,做为适合他修习禅思的地方。 这些包括了老虎住的洞口或老虎每天经过的路上。 当静坐禅思的时候,他并未坐在他的蚊帐下面,因为他担心坐在里面,他可能会放纵自己于过度自负中而不怕老虎。 一天晚上,无论他试了多久或多少努力,他的心意拒绝潜入禅思的深奥状态,于是他想到经常到那个地方的老虎,问他自己此刻它在哪里,它应该在那儿帮助他修习禅思。 事实上,如果心意适当地被激励,要进入三摩地一点也不困难。 在这个念头经过他的心里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他听到老虎从后面接近的声音。 听到这声音,他警告自己危险现在正在接近着,现在正是寻求专精庇护的时候了。 他一想像自己被老虎抓着脖子,他的心意就突然地潜入专精状态,除了不可动摇和难以形容的专精宁静之外就没有残留些什么了。 他沉潜进入心意的息隐之处,大约从早上二点直到十点左右,像以前一样,他觉得不需要出去托钵或进食。 这里必须注意,当心意在所谓禅思基础的完全沉潜状态里,身体对外在环境不再有反应,也没有知觉。 这也是这个比丘的经验,因为每当被外在环境激励的时候,他的心意就突然地潜入那个状态。 在他从禅思出来以后,他走到听到他朋友发出声音的地方,清楚地看到它的爪印,距离他静坐的地方大约只有四公尺,很奇怪地,老虎已经直入它的洞穴,对它坐在不远处的“朋友”,毫无兴趣。 那个比丘后来述说:“没有任何压力或强迫之下要去驯服心意,是很难予以训练的。 一瞬间的危险通常有助于让它在刹那间潜入息隐之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宁愿选择危险的地方,而不喜欢一般的山洞或森林。 任何有老虎的地方,都是我的好去处。 毕竟,我的个性仍是粗鲁的,那就是为什么温和的方法不足以驯服我的心意了。 ”“也有一些副作用,”他继续说:“在那个山洞里,除了得到喜乐和宁静之外,也跟地居天使们有所联系,也有一些类似预知未来有关死亡的内明。 我突然地显示出能够知道在附近村子里,某人会在某个时候死亡,而每一件直觉所预言的事都证明是正确的。 我住的山洞距离最近的村子大约有八公里,每一次我一想起这个直觉,稍后我就被村民请求前去为死者进行仪式。 不顾我的拒绝,他们总是坚持,说在那个森林区里有个比丘是很稀有的,而且恳切地请求我悲悯他们。 我不得不答应他们的请求,那就是说要走长远的路到村子里去又回来。 即使正在断食期间,当我不希望任何事中断我的精进时,类似的事件还是发生了,就必须从事相似的森林旅程。 ”老虎朋友对这个比丘的意志力贡献良多。 每隔二、三个晚上,它就离开山洞去找寻食物,但是奇怪地,虽然它每次离开和回来都要经过他身边,它却仍对这个比丘毫无兴趣。 从那时以后,他总是喜欢在他能找到的任何危险的地方去禅思,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 这个故事是一个坚定而专注的人,使他的心意接受自我训练而能够战胜自己恐惧的利益。 最有趣的是他如何转变老虎,它应该是恐怖的敌人,却成为一个帮助他开发意志力和决定力的朋友。 发布时间:2025-02-14 08:56:1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