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内容: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 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祷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谓担麻弃金背道而驰之流类也。 汝以一病,得知工夫非泛泛悠悠能得实益,又知佛法实有点石成金(此系喻,勿错会),以凡作圣之功勋,亦属宿世善根所使,亦系现世修持所得。 宜善用心,勿以此为奇特而退堕前功,则将来当更有深益可得也。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 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 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 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 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 何以故? 以不取著,心能归一。 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今则偶有所见,便生畏惧,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 幸非魔现,倘是魔现,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心窍,令彼著魔发狂,丧失正念。 何不知好歹,一至于此。 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 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则是授彼全权,自己对治之法,全体不用,则任魔相扰矣。 哀哉! 哀哉! 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处。 然不可专欲兴此感想。 若心常欲兴此感想,则必至著魔,而不可救。 宜持心如空,了无一物在心中。 以此清净心念佛,自无一切境界。 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惊惧念佛,魔必自消。 今恐是魔,不敢念佛,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 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 何愚痴一至于此? 发布时间:2025-02-15 08:03:58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