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桥旦曾堪布:究竟什么才是修行? 内容: 太桥旦曾堪布:究竟什么才是修行? 在修行佛法之初,大家首先要对“修行”二字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修行? 首先,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心。 佛法不能离开自心,如果能时时观察自心、处处不离修行,就能在生活的每一个点滴中积累福德、开启智慧。 这样修行就会日日提升、年年进步,直至证得佛果。 相反,如果不观察自心、不修正自心,而是自以为是、随心所欲,这样的修行徒有其表,内心难有任何改善,修行必将一无所获。 其次,要明白我们最需要修正的心态是什么? 最阻碍解脱的习气是什么? 佛陀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是内心的三毒——贪欲、嗔恨、愚痴。 而对于三乘的修行人,三毒的阻碍力各有侧重。 对小乘修行者而言,小乘的行为是否做到,取决于心中是否生起出离心。 而出离心最大的障碍是贪欲。 对大乘修行者而言,大乘的思想是否符合,取决于心中是否具备菩提心。 而菩提心最大的障碍是嗔恨。 一个心怀嗔恨的人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所以,要想生起菩提心,必须斩断嗔恨。 对金刚乘修行者而言,金刚乘的见地是否达到,取决于心中是否保持清净观。 清净观最大的障碍是愚痴,也就是无明。 要想保持清净观,必须破除无明。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金刚乘修行者不需要断除贪欲和嗔恨。 金刚乘的清净观建立在大乘菩提心之上,大乘菩提心建立在小乘出离心之上。 没有出离心,绝不可能具备菩提心;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绝不可能保持清净观。 因此,对于金刚乘修行者而言,贪、嗔、痴三毒都要断除,这点必须要明确。 总之,我们为什么会堕入轮回? 就是由于我们的愚痴无明产生了我执;有了我执,就产生了爱护自我的贪欲、排斥他人的嗔恨。 贪、嗔、痴循环往复,导致我们流转轮回、受苦无尽。 可见,修行的障碍不是外在的敌人,而是内心的三毒。 因此,身为修行人,必须要知道自心、修正自心。 正如噶举大德所说:修行这两个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后,用到行为上。 发布时间:2025-03-04 08:02:14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