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家都知道六字真言,你知道十六字真言吗? 内容: 大家都知道六字真言,你知道十六字真言吗? 大家都知道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六字箴言、六字真言、是观世音菩萨心咒,知道它就是“唵嘛呢叭咪吽”。 据说这六个字,内涵非常丰富,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常诵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 就是因为这六字真言,奥妙无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大家常听常颂,耳熟能详! 可是你知道十六字真言吗? 这十六字真言,可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哪十六字,说来听听! 这十六字真言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最后四个字“”,现在还挂在故宫里,抽空大家可以去参观参观,由此可见皇帝们是多么多么的重视它啊! 这十六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古文《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说了这几句话,嘱咐后来的国君,自己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这十六个字以“心”为主题,寓意深刻,意义非凡,一定要牢记于心! 否则“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怪不得明清的皇帝们要把它作为匾额,挂在故宫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这么重要,都成了帝王的遗嘱,代代相传,又成了座右铭,被挂在家里! 这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一条一条慢慢说。 人心惟危,就是说,人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一会有这想法,一会有那点子,很难有常性,这里的人心,一般是指人对声色名利的欲望追求而产生贪嗔痴爱的不良念头,它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善的本性,也危害着他人的利益,造成人自身的危机感,使人人自危而贪图安逸。 佛家把它叫妄心杂念,就像客人一样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就像灰尘一样,一会上天,一会落地,没有根基和自性。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不安的就是这个心,你想二祖都不安,咱普通人更安不了,如果以这个妄心为指导,发展下去岂不是,非常非常危险,所以说“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是说“道心”非常微妙。 道心是天地自然之心,良知、良能、止于至善之心,是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 可是这个“道心”有很微妙,不是一般人可以把握的,别说把握了,弄都弄不明白! 老子都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又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因为是“非常道”,而且又“玄之又玄”,所以说“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是说要精益求精、专心致志。 “精”就是没有杂质,没有一点杂念,至真、至纯、至诚。 “一”就是“不二”,就是专一。 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心猿意马,要集中精神,以审慎细致的思维,还有身体力行! 至于这个“一”,各家的宗旨不一样,解释自然不一样;每个人的层次、地位、志向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 但是不管你是哪一家,哪一派,不论您是谁,是干什么,要想成功,都需要做到“精”,做到“一”,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允执厥中,就是要真诚、虔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道。 “允执”就是平心静气、虔诚地贞静自守,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 “厥中”就是其中的意思。 至于这个“中”,就是“惟精惟一”中说的“一”,你想,宇宙间,满脑子,就一个“一”了,就无所谓什么中不中了! 这当然是戏言。 这个“中”也和“一”一样,各家解释不一,儒家说是中庸之道;佛家说,不离自性。 到家说是“道”,是“元”,是天地自然的法则。 不管哪一家,名字虽然不一样,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都是指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人具足的自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这十六字真言,是上古先圣们明心之法,口口相传,心心相印,并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它的起源,早于儒释道三教圣人,流传至今,这个传承过程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因此也称为“十六字心传”。 其中蕴含的明心、修身、治世的道理,不仅为儒家传承,亦为道家运用,更为佛门吸纳,为后代子孙,正心修身、通达自然真理,齐家治国指明了道路。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证实,树立探究事物本质为目标,加之以精益求精、惟精惟一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行,确实是在修身、起家、治国各方面,破解很多疑难问题的钥匙。 由此想来,尧、舜、禹时代的智慧,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十六字真言,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继承发扬! 发布时间:2025-03-08 08:44:4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