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因地学修为得果,果地学修为度他 内容: 因地学修为得果,果地学修为度他  普贤行愿包括在十大愿王当中: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 十大愿王含摄一切佛菩萨的心愿,我们学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实际上也就学修了一切佛菩萨的愿行。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愿愿都是无尽愿无有穷尽的。 比如说,恒时礼敬诸佛无有穷尽。 无论在因地的时候,还是在果地的时候,都要礼敬诸佛。 在因地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果,为了自己能证得菩提果而礼敬诸佛;成佛以后,到了果地的时候,自己已经证得菩提果了,已经圆满了,还要礼敬诸佛。 道就像船,船是过河用的,过完河了,还留着船干什么? 成就了,圆满了,证得菩提果了,还做这些干什么? 自己已经圆满了,对自己来说不需要,但是还要表法啊! 我们都是大乘行者,发的愿都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仅仅自己觉悟了不行,还要让众生觉悟。 自己的觉行已经圆满了,但是众生的觉行还没有圆满;自己已经到达彼岸了,但是众生还在六道里。 摄受众生有四种方法,第一布施,第二爱语,这两点都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同事和同行和众生做同一件事,有一个共同的行为,这样才能帮助众生,才能度化众生。 否则,你就是在鹦鹉学舌。 你教鹦鹉说:不要杀虫,不要吃虫。 它也会说:不要杀虫,不要吃虫但是它会一边说一边杀,一边说一边吃。 佛菩萨是不会这样做的。 成佛了以后,不是在那边只享受,只做老大,指挥众生做这个,做那个。 现在有的人说:没有事,我是大成就者了,什么都可以了,可以吃、喝、玩、乐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以后,就不学、不修,只在一边吃喝玩乐了吗? 没有! 成佛了以后,应该更精进,对自己要求更严格。 因为对一个大乘行者来说,众生的解脱比自己的解脱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5-03-08 09:30:5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