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的核心要领,不可不知! 内容: 谛闲法师(1858-1932),近代天台宗泰斗。 毕生辛勤弘法,诲人不倦,教通三藏,学究一乘,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 且梵行高远,弟子甚众。 一生著述宏丰,有《圆觉经讲义》《大乘止观述记》等书。 学佛论夫修学释迦之道者无他。 曰戒曰定曰慧而已矣。 斯道也。 始于凡夫。 终成佛果。 经纬于三乘。 导达于万行。 而能事备焉。 昔法王出世。 由一道清净。 用一音演说。 机感不同。 所闻盖异。 故五时五味。 半满权实。 偏圆大小之义。 播于诸部。 粲然殊流。 要其归。 无越一实。 故经云。 虽说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须知我佛之道。 教无遗法。 法无弃人。 人无废心。 心无择行。 行无所证。 证无所宗。 务必从闻而能思。 思而能修。 修而能进。 进之不已。 而能跨其门。 趋其堂。 造其室。 而后其道可达也。 其行可圆也。 其果可证也。 譬如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从卑。 是故学佛者。 先受三皈。 次进五戒。 后持八关。 进修十善。 为成佛之基础。 臻出世之阶渐。 然后持净戒。 习寂定。 发妙慧。 广行六度。 自度度人。 此学佛之途径。 而能趋归无上觉道也。 当此末法时流。 人根谫陋。 故我佛于祇园会上。 早开有胜异方便法门。 曰持名念佛。 高超一切戒定慧。 包藏一切戒定慧。 经云。 若有信者。 应当发愿。 生彼国土。 吾人能一心念佛。 不持戒而心自净。 不修定而心自寂。 不学慧而智自开。 横超三界。 带业往生。 七日成功。 一生成办。 此真学佛之殊胜法门也。 有志于佛道者。 当从此门入。 但办肯心。 必不相赚。 勉旃勉旃。 不读佛经不知出生死路鄙人学寡智劣。 未能博览诸书。 除佛学外。 不敢以臆见妄谈。 自入道以来。 历三十余年。 不过披阅内典。 研穷教乘。 精参禅理。 兼修净业而已。 所得一知半解。 略为诸公陈之。 佛经自汉明时入我中国。 历晋唐宋元及前后五代。 千几百年。 依经得悟者缁素男女何止千万亿数。 其间入道之门。 不一而足。 或看经而识自本心者。 或参禅而明心见性者。 或持戒精严而身得自在者。 或念佛发愿而临终坐脱者。 闻比比皆有。 凡普天之下。 大莫大于生死一关。 故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凡是有情。 俱所不免。 若欲破此一大关键。 非勇力修行不可。 欲勇力修行。 非放下尘缘不可。 欲放下尘缘。 非达见闻如幻翳世界若空花不可。 欲达幻翳空花。 非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可。 欲悟唯心唯识。 非研究佛经不可。 读佛经然后方知唯心唯识。 知唯识唯心。 然后方达空花幻翳。 达空花幻翳。 然后始肯放下尘缘。 肯放下缘尘。 然后始能勇力修行。 能勇力修行。 然后可以了得大事。 了此一件大事。 然后可称雄猛丈夫也。 肤见若斯。 幸诸君以证之。 佛化救世说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 尝闻医之治病也。 必先探其病之源。 然后施之以药。 救世亦然。 救世必先救心。 心乃诸病之源也。 而欲求救心之法。 则佛化尚矣。 佛化之所以救心者何。 亦曰持戒而已矣。 习定而已矣。 修慧而已矣。 世之所以强凌弱众暴寡。 以至相争、相夺、相残、相杀而无已者。 皆由贪瞋痴之使然。 以此之毒。 造无边之恶业。 由是饥馑、旱潦、刀兵、瘟疫接踵而起。 伊于胡底矣。 然则何以救之。 曰戒所以救贪也。 定所以救瞋也。 慧所以救痴也。 持此三学。 除彼三毒。 三毒既除。 而犹有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等灾乎。 吾尝旷观世界。 征诸历史。 倡救世之说者。 不胜枚举。 举其最著者而言之。 老子孔子杨子墨子以及耶回诸祖。 皆以救世为宗旨。 故其学说主义。 无非令人止恶修善。 止恶修善。 即所以救心也。 持彼主义。 倡彼学说。 不可谓非救世之道。 然处今之世而谋所以救之。 尤以宏扬佛化为宜。 诚以方今之世。 三毒勃兴。 不除三毒。 世未有能救者。 世变之起。 起于人心。 故救世必先救心。 心之所现。 郁为三毒。 欲除三毒。 非修三学不可。 此三学之所宜注重。 而佛化之所宜亟亟宏扬也。 救世之士。 其亦知之否乎。 发布时间:2024-01-23 03:03:35 更新时间:2024-01-23 03:03:5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