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除了心清净 世上没净土 内容: 除了心清净 世上没净土禅宗也有这么一句话:「心的本性是清净道场,除了心清净以外,并没有其他的净土。」「须菩提,于意云何? 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 菩萨有没有真实庄严刹土?」  「没有,世尊。 什么缘故呢? 因为所谓的庄严佛土,并非胜义中的庄严,而是名言中的庄严。」  一地到十地菩萨,都要建立庄严自己的刹土。 比如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发下五百大愿,将来要住持娑婆世界;阿弥陀佛当法藏比丘时发过四十八愿,将来住持极乐世界;药师佛也曾发了十二大愿,将来住持琉璃世界。 依《现观庄严论》的观点,清净三地(八至十地)时,专门要修持清净刹土。 菩萨必须要庄严自己的刹土  现在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一边在佛学院求学,一边联系外面的居士和大和尚,希望自己以后有个道场,不然回去没有弘法利生的地方。 同样,菩萨将来成佛时,也需要有一个刹土,否则,度化众生的誓愿不一定实现。 因此,名言中这一切都成立。 但须菩提的回答,是从胜义来讲的。 因为菩萨庄严刹土,从实相上而言,能庄严的没有,所庄严的也没有,庄严的形象也不存在。 如果真实存在,必定是以微尘的方式或器世界的方式,但这样的器世界或这样的微尘,用胜义智慧来观察,是根本找不到的。 所以,显宗了义经典《维摩诘经》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名言中只要心清净同,一切的显现必清净,在具髻梵天的眼里,娑婆世界也全是清净刹土。 但若进一步观察,胜义中刹土并没有一个实有的微尘,都是自性清净而现前的。 禅宗也有这么一句话:「心的本性是清净道场,除了心清净以外,并没有其他的净土。」  总之,了义经典中的究竟意趣,就是心清净则刹土清净,此外不存在一个实有的琉璃世界、娑婆世界、极乐世界……这些世界在名言中虽可成立,但实相中庄严刹土则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即非庄严」的涵义。 那么,「是名庄严」是什么意思呢? 从名言来说,这些刹土应该是有的。 比如在梦境中,自己去一个花园里享受快乐,这是可以承认的。 因此,名言中庄严刹土,是梦幻般的存在——菩萨以如幻的发心,庄严如幻的刹土,最后现前如幻的果位,度化如幻的众生,这都是合理的。 ——索达吉堪布 节选自《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第二十八品 发布时间:2025-03-12 09:10:45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