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寺院的食堂叫“五观堂”,吃饭时这五种观想不能少 内容: 寺院的食堂叫五观堂,吃饭时这五种观想不能少大家去寺院参观或礼佛,都会见到名为五观堂的食堂,是僧众和居士及一般拜佛者用餐的地方。 那么为何称之为五观堂呢? 原来按律制,在此用餐时要存五种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吃饭时,须知今日粒米进口,是经农夫辛苦种植,商人贩卖,工人处理,家人烧煮,才能填饱肚皮,粒米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 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进而激发道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吃饭时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贡献,足以享受这餐美食吗? 如寺院斋堂的对联说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惭愧心油然生起,自然进德。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我们到五观堂吃饭,叫做过堂,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即告诉大家,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起贪瞋念头。 面对好吃的东西,易起贪心,不好吃的,则易生起瞋念,所以必须慎防自己的道心,要离开过失。 此过失凡三种:对所受之食物,其美味者不起贪念、中味者不起痴心、下味者不起嗔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我们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谓之食疗。 因此三餐只是为了治病,为什么要贪求执著呢? 既是为求饱腹,让身体健康,因此不应只在美味上着意。 将所受的食物当做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即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以便修行,成就未来的梵业,直至成道开悟。 即是为成道业,方堪受食,藉假修真。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走近佛教》 发布时间:2025-03-15 09:09:04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