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星云法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内容: 星云法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时间:公元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二日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对象:法师、居士(弟子方杞记)一.从游戏神通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二.从生老病死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三.从荣辱毁誉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四.从弘法利生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大家晚安! 这次佛学讲座三天,为什么要用禅做主题呢? 因为生活愈是忙碌,人生愈是动荡,禅在我们生活里面愈重要。 禅究竟是什么呢? 禅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心,是人生的放旷,是生活的幽默,是一种直觉,一片定慧;禅不在多言,不在世俗文教经典中,没有你我凡圣的差别,禅就是一种光芒,一片灵犀--像这个讲台上的花,黑暗中并不起眼,水银灯光一照,就特别亮丽,气氛也不同了。 看着这些花,有人心里会有一种美丽的感动,有人没有,滋味也就不一样。 假如不分僧俗,不分出家在家,每个人生活里都能有那么一点禅味,生活就会不一样。 所谓“莲花开水面,亭亭出污泥”,禅就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在任何污浊的生活环境里,都能有清净素雅的心田,“悟则三身佛,迷疑万卷经”,有没有禅,差别是很大的。 过去禅宗的人物,有的风趣洒脱,有的幽默自在,有的持重严厉。 像有名的六祖大师,隐藏在猎人群中十五年,随宜说法,他为什么能够这样的坚忍,这样的持重? 因为禅在生活里有力量,有了禅,人可以随忍随住。 像汾阳禅师,皇帝八次召请上朝,他不去,再高的荣耀,也不动心,为什么? 有了禅,死生忧乐不能移,世间万物在他心目中都很渺小了。 南泉禅师混迹樵牧群中,日日打柴、砍树、自筑禅斋,三十余载不下山,为什么? 拥有了禅,就等于拥有了宇宙,大千归宿在怀抱,一切风光现眼前,何必再到什么地方去呢? 禅是无你、无我、无圣、无凡,更没有贵贱的差别。 为了悟禅,禅师的持重有很严格、很严厉的方式。 像二祖慧可,为了向达摩初祖请法,苦立至积雪封膝,还不惜自断一臂,以表示为法忘形的决心,这多严厉啊! 百丈禅师给他的师父马祖大喝一声,耳朵聋了三天,也领悟了三天狮子吼。 俱胝和尚在有人问道的时候,不多言语,只竖一指,侍者也学和尚竖一指向人说法,被俱胝拦指一剪,把虚有表相的指头剪断! 指头断了,侍者也开悟了。 云门禅师正要出门的时候,右腿已跨出门槛,师父把门用力一关,左腿关在里面,这一夹,腿断了,痛心彻骨之余,他也悟到了里外一如的道理。 为了参禅,禅师们严厉的精神实在超乎我们的想象。 有的很神奇怪异,有的很幽默自然,有时故意给你受种种委屈,给你种种的伤害,种种的侮辱,千折万磨,把你的思想也好,心也好,逼得走投无路,走到绝望的时候忽然一悟,峰回路转,真是别有洞天福地。 禅的密意,都在生活日用中出现了,端看我们如何在心田体悟、受用。 我今天不讲禅师们那些持重、坚忍、严厉的风范。 我想用比较平易的方式,谈谈禅门风趣洒脱的人物,把他们参禅生活的点点滴滴向各位介绍,让大家在生活里,也能像那些风趣洒脱的禅师们,有那么一点禅味,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从游戏神通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 禅师们因为有了禅,从禅来游戏人间,表现智能。 他们的风趣洒脱,常常透过游戏和神通的方式呈露,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感悟。 我现在介绍几桩公案让大家参想:云升禅师和坦山是师兄弟,坦山禅师不正派,是一个不正经的和尚。 信徒们都恭敬云升师兄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对坦山师弟的不够庄严则摇头歎息,不愿理睬他。 有一天,坦山禅师买了很多鱼肉下酒,正在屋里吃吃喝喝的时候,云升从门口经过,坦山一见,赶紧招呼道:‘师兄,来哦! 吃一杯酒如何? ’云升禅师一看非常生气,骂道:‘你啊! 真是没出息,现在是什么身份了,还吃酒? 我可是严守戒律滴酒不沾的。 ’坦山一笑,说道:‘连酒都不会吃,实在不像个人。 ’云升一听,沉下脸责问:‘身披袈裟,吃酒已属犯戒,你还骂我? ’坦山笑嘻嘻的应道:‘我什么时候骂你了? ’‘你刚刚骂我不像个人。 ’‘你当然不像个人啊! ’云升忍住怒气,追问:‘那我像什么? ’坦山放下酒食,坦然说道:‘你像一尊佛祖啊! ’禅师们总是用出乎意料的一句话,解决很艰难尴尬的局面。 禅,是人生的润滑剂,透过游言戏行,能使生活现出一片幽默的风光。 中国佛教史上,道教道士和佛教法师常常辩论斗法;有一个道士向法印禅师挑战,道士趾高气昂的说:‘你们佛教怎样高超都比不上我们道教,你们佛教讲到最高都是一,一心啦,一真法界啦,我们道教讲什么东西都是二,绝对胜过你们的一。 比如讲乾坤、讲阴阳,都是二,胜过你们的一心、一真法界! ’法印禅师笑着问:‘真的吗? 你们的二,真能胜过我们的一吗? ’道士信心十足,夸口说:‘只要你们说一,我就能二,一定能压倒你们。 ’法印禅师漫悠悠把一条腿那么一竖,望着道士说:‘哪里! 请你把两只腿竖起来。 ’千种难题万般困扰,禅师一句简单话便让你哑口无言。 禅,不是卖弄,而是自在自如,游心禅海之中,人生便处处是转机,时时含妙意了。 有一位将军,向大慧宗杲禅师要求出家,一再恳请:‘我早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慈悲! 收留我出家,跟你做和尚吧! ’禅师语重心长的回答说:‘你还有妻子,有家庭,社会习气也太重,还不能出家,慢慢说吧! ’这个将军苦苦请求:‘师父啊! 我现在什么都能放下,妻儿家庭我都能放下了,你即刻收我出家吧! ’禅师还是摇头:‘慢慢再说! 慢慢再说! ’有一天,将军很早来到寺庙拜佛,表示很虔诚。 大慧宗杲禅师见到了,有意点拨他,就问:‘将军,为何起这么早来拜佛呢? ’将军把胸这么一挺,威风凛凛的说:‘我为了除却心头火,特别起早礼世尊! ’大慧宗杲禅师笑嘻嘻问道:‘这么早出门,不怕妻子偷人吗? ’将军一听,怒气勃然而生,很不高兴地指斥:‘你这老怪物,怎么讲话这么伤人呢? ’大慧宗杲禅师哈哈笑道:‘我才轻轻一拨搧,你的妒火就燃烧了,瞋恚心这么重,怎能出家呢? ’参禅求道,是要身心放下,以平常心随缘放旷,道在生活里自然呈现,这就是禅师们风趣洒脱的特色。 很有名的一休禅师,信徒问他:‘师父,什么法号不好取,为什么要叫一休? ’一休禅师就说了:‘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呢! ’信徒一听,颇觉有理:‘不错! 不错! 一休万事休,很好! 很好! ’一休禅师眨眨眼,摇摇头,说道:‘一休不好,要二休才好。 ’‘二休怎么好呢? ’‘这个二休嘛! 就是生要休,死也要休。 生死一起休才能解脱;烦恼要休,涅槃也要休,烦恼涅槃一起休,二休最好。 ’信徒一听,非常赞同,连声叫好:‘不错! 不错! 二休比较好。 ’一休禅师白眼一翻,又摇头了:‘二休不好,三休才好呀。 ’信徒觉得奇怪,追问说:‘三休怎么好? ’‘你老婆今天跟你吵架,像个母老虎,最好是休妻。 ’一休禅师板着脸继续说:‘作官常常要奉承逢迎,也很辛苦,最好休官。 社会上谤议丛生,唇枪舌剑也很累,最好休争。 能够休妻、休官、休争,三休岂非最快乐! ’信徒一听,击掌称妙,更是大点其头:‘不错! 不错! 三休的确好。 ’一休禅师脸色一正,大摇其头:‘四休更好。 ’信徒一愣:‘四休怎么好啊? ’‘酒、色、财、气,四样孽障一起休最好! ’望着一休禅师的庄严神色,信徒衷心悦服,顶礼说:‘四休实在好! 实在好! ’一休禅师却又微笑起来,摇摇头:‘四休不好,最好五休。 ’‘哪里五休? ’‘人生最苦就是为了无底海这张嘴。 ’一休禅师张嘴伸舌示意:‘要吃饭,要工作,为一口衣食奔波忙碌,所以受种种苦,假如五脏庙一休,不就众苦皆休,通通都没事了吗? ’禅师们讲说佛法,不但契机化导,言语游戏之间,另开方便神通法门,把诸佛菩萨的至理妙道阐发于无形。 在禅宗的宝典里,像禅师们这种风趣洒脱的游戏教化公案实在很多,我现在高高举起一根指头,请问大家:这是什么? (听众纷纷猜测:一指禅? 一休禅? 星云一句禅? 生死一如? 乾坤一空? .. .. ..)(星云大师举一指示众,含笑不语。 过了半晌,才说:)‘大家心里想的,难道不是禅法? ’二.从生老病死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 有了禅,生活就别有洞天,连生死的风光都不一样了。 我现在举几个禅师对生老病死自在洒脱的公案给大家参想:有一个信徒问赵州禅师:‘师父! 您八十岁了还在参禅、打坐、行脚,这样的修行实在少有,您百年以后,会往生到哪里里去? ’赵州禅师立刻回答说:‘我死后当然到地狱里去! ’信徒听了,半信半疑:‘师父,像您这样大修行的人,死后怎会到地狱去呢? ’赵州禅师慈眉善目的看着他说:‘我若不到地狱里去,谁来度你这种人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禅师自己到地狱里去,跟你受苦受难,帮你得度,这是何等宽敞的胸襟? 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懂得禅,真是任运自在。 我也是禅宗的一份子,我的祖师是临济禅师。 有一天,临济禅师带着普化禅师到信徒家里接受供养。 普化禅师把饭菜打翻了两次。 到信徒家作客,把饭打翻了,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事。 所以临济禅师就跟他说:‘啊! 你不要这样粗气。 ’普化禅师故意做出吃惊的样子说:‘咦! 师父啊! 你的佛法还有粗细吗? ’临济禅师当着信徒的面,不便因示法而冷落主人,只好莫可奈何地说:‘唉! 你实在像一头牛! ’普化禅师立刻学牯牛叫:‘哞! 哞! ’临济禅师笑骂他:‘像个贼! ’普化禅师又赶快圈嘴喊:‘来抓贼喔! 抓贼喔! ’禅师们谈禅,在生活中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平凡,佛道却在风趣中显现,忽人忽牛忽贼的,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拿生老病死开玩笑,这样不着重外在形式的修持,也是禅师洒脱的特长。 有一位昙照禅师,每日向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 快乐呀! 人生好快乐呀! ”有一天他生病了,辗转病榻时却不停的叫“痛苦呀! 痛苦呀! 人生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很不顺耳,就来责备他:‘喂! 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 苦呀! ”太不像话了! 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还面不改色,一付视死如归的样子,你那精神如今何在? 你平常都讲“快乐! 快乐! ”为什么到人生尽头却喊“痛苦! 痛苦! ”呢? ’昙照禅师向住持招手,唤道:‘你来,你来! 你到我床边来。 ’住持走到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大和尚! 我过去讲“快乐呀! 快乐呀! ”现在讲“痛苦呀! 痛苦呀! ”请问究竟是讲快乐对呢? 还是讲痛苦对呢? ’一般人把快乐和痛苦分开来讲,生是一回事,死是一回事,所以生可喜,死可悲。 昙照禅师不是真的嗟病歎死,不是真痛苦。 他只是提供自己人生的观照,直下承担,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一般样,面临生老病死,禅师们永远有洒脱的呼声。 世人贪瞋痴妄的习气太重。 活着的时候,要住高楼别墅、华屋美厦,要锦衣玉食,要奢丽享受,生也放不下,死也放不下,反而不如禅师们能潇洒解脱,一衣一衲一钵度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悠游一世,死后化骨扬灰,乘愿去来,禅师就是这么洒脱自在。 三.从荣辱毁誉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 c荣辱毁誉,对禅师来说,是精进的道粮,是逆增上缘。 我们尊贵的教主佛陀,当初在世的时候,也常受种种的侮辱、陷害。 像提婆达多一再派人行刺佛陀,央掘魔罗屡次要杀害佛陀,连外道的婆罗门都想千方百计陷害佛陀。 有一天,世尊正在宝座上讲经说法时,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走进来招摇叫嚷着说:‘喂! 释迦,你不要光会讲经,我们孩子的问题怎么解决啊? ’大众听了,都惊讶万分的望着世尊。 座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运用神通把这个女人肚子上系的带子拆断,只听“嘓嘓嘓”连声,一个小木盆子咕咚咕咚滚出来,于是真相大白。 当那女人公然诬告佛陀的时候,佛陀没有气愤不平;女人的阴谋被拆穿了,佛陀也没有得意。 禅师的心皎洁如月,沉稳如山,毒箭恶语伤毁不了,毁誉荣辱动摇不了。 禅师安住在定慧一如的禅境中,精进菩提道,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 有一位大道禅师,在客堂接待信众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少妇来请他开示佛法,和大道禅师讨论完就走了。 她回去以后,大道禅师发现椅旁有个坛子摆在那儿,啊唷! 这是什么啊? 大道禅师想了想,啊,大概是那位太太她家人的灵骨坛,放着忘记拿回去了。 大道禅师赶快替它设香案,上香供菜点蜡烛又诵经超度,心里想:大概过几天她会来拿。 三、五天过了,都没有人来拿。 三个月以后,大道禅师就写一封信去:‘太太您记得吧? 那天您到我们寺里来,我没有好好招待您,您遗留了一件东西在此,有时间请来把它捧回去好不好? ’大道禅师很慈悲,怕那位太太伤心,就不明指是骨灰坛。 可是少妇收到信,却另有误会:‘哎! 这寺里的和尚真不正经,我拜访他一次,他就借故和我攀缘,又叫我再去,这和尚用心暧昧,我才不上当呢! ’一番绘声绘影的,好像真有这回事一样,她逢人就张扬:‘寺里的和尚居心不良呀! 居然对我不安好心呢! ’有信徒听到了,就劝她:‘唉啊! 你不能这样乱讲,人家师父是很有修行的! ’‘哟! 我那里是冤枉他,我有情书可作证明! ’信徒就向大道禅师查询是否真有其事? 大道禅师一听,大为吃惊:‘啊! 有这样的事? 她的坛子确实在这里呀! ’‘坛子里面究竟是什么? ’‘我没有打开过。 ’信徒基于义愤,把坛子打开一看:‘师父! 是一罐豆瓣酱啦! ’大道禅师哑然失笑,无奈的把手一摊,说:‘是我愚痴! 是我愚痴! 竟然拜了几个月的豆瓣酱。 ’其实,大道禅师并不愚痴,一坛豆瓣酱,在他心里却是庄严的化身。 是佛祖,是清净、明亮、无瑕、尊贵的心。 而那个少妇呢? 因为她没有禅心、好心,不能领受禅师的慈悲,反而染上无明烦恼、地狱、恶鬼的念头。 心地肮脏的人,再慈悲的禅意,都会染污成为肮脏的垃圾。 而禅师则自在无碍,不会被这些无明烦恼、荣辱沾染。 有一位普现禅师行脚参访,经过小镇街上,一个女人倚楼向禅师呼叫:‘喂! 和尚上来哦! 上来哦! ’普现禅师听见人家叫唤,以为有事求告,就上去了。 到了楼上一看:咦! 这地方不大对劲,好象是个烟花酒家啊! 禅师歎一口气,想:“一生都是参禅的人,怕什么? ”把毁誉得失的心都放下了,禅师也不管女人的喧闹和环境的低俗,自顾自挑了个角落打坐,一更、二更、三更过去了,那女人看禅师久无动静,实在忍耐不住,就推推禅师说:‘喂! 和尚! 睡觉了。 ’普现禅师一付老僧入定的模样,眼睛都不睁:‘睡觉是你的特长,打坐是我的特长。 ’依然静坐不动。 女人一看自讨没趣,只好自己睡了。 第二天早上,老板来收钱,禅师还是忍耐包容:‘多少钱? ’老板粗声说:‘四百块啦! ’禅师默默拿出一张五百块付给他。 找了一百块,那女人顺手伸过来抢,嘴里叫道:‘这一百块给我吧! ’普现禅师面容一正,用低沉的声调说道:‘你如此堕落! 我从昨天到今天,都尊重你的人格,现在你连这一百块也要贪心,真是业障! 出卖身体也罢了,连灵魂也污染不堪,你这样还像个人吗? ’这个女人被普现禅师一教训,深感惭愧,很不好意思的把一百块拿出来:‘还给你。 ’普现禅师并不接下,又推回去,叹息道:‘给你吧! 你的人生价值也只有这么多! ’禅师不是心疼那一百块,而是为那女人自甘堕落生气,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 禅者能自尊自重、定慧观照,纵然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洒脱自如,不失庄严。 因为有了禅,就有智能观照随荣辱毁誉而来的欣喜与厌恶,看透了,一切无所系念与执着,自然走出一片清明洒脱的天空,这也是禅者参禅求道的高远境界。 四.从弘法利生来谈禅宗的风趣洒脱 d禅师们弘法利生,是慈悲道德并施的。 应机教化之间,大有一片巧妙风光。 有一位诚拙禅师,皇上敬重他的道德风范,送给他一块匾额。 皇上赐匾不能乱放,禅师想了想,只得赶快建个山门悬挂。 为了建山门,只好向信徒化缘。 有个信徒很富有,慷慨捐出了五百两银子,拿给诚拙禅师,特别提醒说:‘这是五百两银子哟! ’诚拙禅师点头致谢:‘好! 好! ’大财主看禅师没什么反应,以为是自己声音太小,禅师没听清楚,就高声重述一次:‘师父! 这是五百两银子啊! ’诚拙禅师依旧点头致谢:‘好! 好! ’大财主终于无法再忍耐了,大声说道:‘师父! 我们赚钱也不容易啊! 五百两银子给你,怎么你一句赞美的话都没有? ’诚拙禅师依然一语不发,站起来就往大雄宝殿走去。 这个信徒生气的随后追赶过来,开口就骂:‘岂有此理! 五百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耶! 怎么谢都不谢呢? ’诚拙禅师正好走到大雄宝殿门口,就向着佛祖一礼说:‘佛祖啊! 他五百两银子捐给您,他要我来说谢谢。 ’禅师作侧耳倾听状,又点点头,回头对信徒说:‘好? 谢谢你! 你把谢谢带回去吧! 我们银货两讫。 ’诚拙禅师就是这样潇洒。 你捐献,我替你代办佛事,又何必要我来谢谢? 一讲“谢谢”,不就银货两讫了吗? 现在的人,常常布施有相,不懂得无相布施,有些人在努力做无相布施,可是做的也不大好。 比方说:捐一万块,我不要名,我是无相布施,只要写个无名氏就好了。 可是有些人反而藉此张扬说:‘你看! 你看! 捐一万元的无名氏就是我啦! ’这种不要名的无名氏,实在是更要名,要无名氏更高的名。 像诚拙禅师用银货两讫来指点信徒,用无相来布施,意义非常深奥。 有一次,仙崖禅师走在街上,见到一对夫妻吵架,太太当街对丈夫叫骂:‘哼! 你哪里里像个男人? 没出息! ’男人气冲冲地恐吓:‘你再讲! 你再讲! 再讲我就打你! ’‘你打! 你打! 你就是不像男人! ’男人一个箭步冲上去,啪! 一个耳光摔过去。 仙崖禅师立刻高声叫喊:‘来看哦! 来看哦! 看斗鸡要钱,斗蟋蟀要买票,斗牛斗狗都要票,来看哦,免费欣赏斗人哦! ’这一喊! 惊动了半条街的路人,纷纷好奇的围拢来看,那夫妻两个就吵得更凶了,男的跳脚大骂:‘你再说! 再说就杀了你! ’女的狠狠地破口大骂:‘你杀啊! 你杀啊! ’仙崖禅师更加大声宣传:‘哎哟! 精彩! 精彩! 现在要杀人了,精彩哦! 要杀人了哦! ’看热闹的人里面,终于有人忍耐不住了,站出来问:‘喂! 和尚,穷嚷嚷什么? 人家夫妻吵架,你不劝架也罢了,怎么幸灾乐祸呢? ’仙崖禅师摆摆手:‘不是幸灾乐祸,他们死了以后,我好替他们念经。 ’这个看热闹的人就和仙崖吵起架来,这时众人的注意力转向,那夫妻两个也休战了,一起围过来看热闹:‘他们吵什么? ’仙崖禅师看他们夫妻不吵架了,就对他们开示:‘唉! 我有几句话奉献给你们:再厚的冰块,太阳出来也会溶化;再生硬的饭菜,熊熊的火光也会煮熟。 夫妻彼此要像太阳温暖对方,要像一把火,热热的溶化对方,让对方成熟,互相敬重才好。 ’禅师在世间弘法利生,往往三言两语就可以发人深省。 禅,就是这样风趣、自在。 有位信徒做生意倒闭了,来向一休禅师道别:‘师父啊! 我负债倒闭,这里不能住了,我准备远走高飞。 ’一休禅师问:‘你欠人的债,要还啊! 还清了再走。 ’‘我没力量还啊! ’‘叫儿子还! ’‘我没儿子。 ’‘叫女儿还。 ’‘女儿怎么有钱? ’‘女儿嫁个金龟婿,不就有钱了吗? ’‘我女儿才八岁,怎能嫁人呢? ’‘谁说八岁不能嫁人? 嫁给我好了。 ’‘师父开玩笑,出家人怎么可以娶妻? ’‘这样我才能替你还债啊! ’信徒看一休禅师一本正经的样子,实在没有法子,只好将信将疑地问:‘你怎样娶我的女儿呢? ’‘你回去发请帖,说某月某日一休要讨你的女儿、做你的女婿,欢迎大家来观礼祝贺。 但是每一个人要向你买一把扇子,我免费替他们题字。 ’信徒无奈,回去照做了。 结果从早到晚人潮络绎不绝,纷纷买扇请一休禅师题字,大家都好奇的来看究竟怎么一回事。 这一来,信徒就卖出好几百把扇子,赚了不少钱。 到晚上,一休禅师问信徒:‘今天卖扇子的钱,够不够还债呀? ’信徒数数,除了还债,还剩很多,一休禅师很欣慰的说:‘好了! 你不必躲债逃亡了,我也不必做你的女婿了! ’禅师处理事情多么风趣! 一休禅师还有另外一段公案,也可以看出他在弘法利生上的洒脱:有一天,信徒送给一休禅师的师父一瓶醇蜜,很甜很香。 师父急着出门,又怕这瓶蜜被吃掉,就把一休叫来,叮咛道:‘一休啊! 这是一瓶毒药,千万不能随便碰,你好好看家。 ’一休年纪虽小,却很灵巧,师父前脚一走,一休就把一瓶蜜吃掉了,又不小心把师父心爱的花瓶打破。 师父回来后,看到满地碎片,惊问道:‘好大胆! 谁打破了我心爱的花瓶! ’一休流着泪上前自首:‘师父,是我啦! 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破了,知道师父很喜欢它,自觉罪孽深重,没脸向师父忏悔,就把那瓶毒药喝掉了,算是自杀谢罪。 ’这样的谢罪法,使人哑巴吃黄莲,真正哭笑不得。 这样的幽默风趣,是禅师弘法利生常有的事。 还有一个信徒来找乐善禅师问:‘禅师! 我太太悭贪不舍,请你慈悲开示我太太好吗? ’禅师答应了。 见到这位太太,就举起一个拳头说:‘阿弥陀佛,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不知怎么回事? ’那位太太说:‘这是畸型的毛病。 ’禅师把手张开,又问:‘假如天天这样呢? ’‘也是畸型! ’禅师伸手指着她说:‘太太! 你把钱赚进来,而不知布施出去,也是畸型。 钱要像流水一样流通,能出才能进,要懂得运用。 ’在禅师的教示下,做人处事的很多方式都忽然明晰了。 过去参学的人到寺庙挂单,要和住持和尚论道,赢了才可以挂单。 有一次住持身体不适,不得已只好找他那瞎了一只眼的师弟庖代,和尚交代他说:‘师弟,请你今天替我跟挂单的人对话。 ’师弟连忙推辞:‘不行呀! 我不会说话呀! ’住持安慰他说:‘不讲话最好。 ’对方来了,他就坐在那里不讲话,对方伸出一根指头,这师弟就伸出二根指头,对方比三个指头,这师弟就举起一只拳头,那人就说:‘输了! 我输了! ’不挂单就离去了,有人问他是怎么输的? ‘我跟他比一指头,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唯我独尊。 他就用二指头驳我:佛法虽二,二而不一。 我举三根指头,意指佛法僧三宝一体,团结一致,佛法长存。 他却大剌剌举个拳头表示:不谈空话,空有一体,圆融一致。 每次他都比我有理,我怎么能不输呢? ’这一边住持听说挂单的人走了,就问他师弟说:‘你怎么打发那人的? ’这个师弟气冲冲的说:‘那人存心不正,一来就跟我比一指,骂我独眼龙,只有一个眼睛;我尊敬他是客人,勉强竖起二根指头,称赞他有两个眼睛很幸福。 谁想到他竟比三个指头,嘲笑我们两人一共三只眼,我气得竖起拳头来要揍他,他就吓跑了! ’有时候,是佛法非佛法,不是佛法是佛法。 你以为打坐是禅吗? 闭眼是禅吗? 不! 禅不止是打坐闭眼,禅是无所不在的。 有时候看似离禅很远,不是禅法,甚至打你、骂你,虽然奇形怪状,却能把禅的味道显露出来。 如同微风是风,台风也是风,松树是树,柳树也是树;禅,不能从世相世智上去看,要透过本质实相了解。 禅师们在日常弘法利生时,一举手,一投足,行住坐卧之间,往往很洒脱自在的呈现了人生的真义。 我祝福大家都能从禅宗的人物里受用禅趣,体验禅理,享受人生洒脱自在的风光。 发布时间:2025-03-22 09:05:3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