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夏大士念佛论 内容: 夏大士念佛论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乙未年的春节,正月十三,夏老师关于念佛的一次开示。 过去老师每个礼拜到我家一次,很多人都能参加,这样的道场现在很难遇到,解放了嘛。 今天是殊胜又殊胜,有人能讲,还有人能听,有道场,鲜花庄严,同修又能聚会,这里头有殊胜的因缘啊。 因为当时我那儿做道场,所以夏老师常去。 那儿的地都成了金刚地了,这种话夏老师不止一次说。 底下就讲到佛号了。 这一句佛号,能够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 他特别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了四句,夏老师这里引用了两句。 “净土法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不要离开佛法,可以行世间一切法。 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要把世间法都扔掉,而能证佛法。 所以这个法对在家人非常契机。 《无量寿经》中,说完文殊、普贤、弥勒几位大菩萨后,“德尊普贤品”,一开始就说到贤护等十六正士。 十六位正士是哪些人呢? 正士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萨,不止是十六位,这十六位是在家菩萨的上品。 贤护大菩萨,是位等觉菩萨,他降生在印度,一位大户商人,很多经典都提到他啊。 还有其他几位正士,都是从它方世界来的,替佛弘化,现居士身。 所以这个法门特别适合在家居士。 为什么呢? 不要废除世法,可以证佛法。 不必离开世法而证佛法,画画啊,写字啊,设计电脑等等,哪一件事能防碍你修行,世间的事都可以做。 所以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当今这个时代。 大家都能够去生产,都能够在社会上做工作,不用关着门去修持,所以它特别契机。 不管将来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净土法门都能适应时代。 从现在起,一直到最后法灭。 佛法住世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有四千年,一种说还有九千年,净土法门都能契机啊。 所以夏老师说“这一句佛号,即是不离世法而证佛法”。 就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证佛法。 这一句佛号,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念。 古代有一位黄打铁,只会打铁,不识一字。 拉风箱时,南无阿弥陀佛……,打铁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三年之后,站着说了四句偈:“咛咛当当,久炼成钢。 太平将至,我往西方”。 说完后站着立化了。 不废世间法呀,他还是照样打铁,而证了佛法嘛。 夏老师的话,“但能不忘,即是功夫”。 刚才有人说,念得时候还有些妄想,没关系。 只要这句佛号,但能不忘就行,即是有功夫。 妄想刚钻出来,不跟着它跑,这句佛号马上就接上,这个不碍事。 必须得有个地方才能修,即是将世法佛法打成两截了。 非得有个地方,有个佛堂才能修,就把世法佛法分成两截了。 不需另外找一个环境,什么地方都可以修,干什么工作都可以修。 佛太慈悲了,净土法门是佛不问自说的。 《阿弥陀佛经》不是谁问的,佛自说的。 佛告诉大家,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怎么做才能去。 为什么佛不问自说呢? 就是因为它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夏老师的话,“一句佛号称为显亦可,密亦可”。 这一句佛号可以称为显教,说它是密教也可以。 佛号即是密咒。 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 把密宗公开了显说,就是净土法门。 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 只要肯念,成佛一半。 只要抢救,救一句是一句。 这话说得非常恳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经成功一半了。 抢救,别管它是有妄想还是没妄想。 如果不抢一句是一句,以后还不一定有什么麻烦呢。 能抢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许能念个一千句,一万句。 “抢救”这两个字,大家要好好体会。 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 “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 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 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 这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不能证正觉”。 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净。 再进一步,就是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这不大容易达到。 事一心,就是老有这一句。 无论在干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这一句都不断啊,见惑、思惑都没了,就到了事一心。 这个很具体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学的东西。 有很多人乱来,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要说证到了事一心还有见惑、思惑,那就不是。 理一心要破无明,这句佛号是破无明最好的方法了。 理一心就是破无明了,就是证。 念佛成片就是证。 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的一件事。 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做唯一的,只要求把它当做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 如果要求你把它当做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 现在不做这样的要求,不符合时代,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根器,而且这么做也不见得就好。 只要求你把它当做第一,把它照顾好,还有第二第三啊。 但在有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第一啊。 两个要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第一,放弃第二。 就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证。 这个事咱们都能做得到啊。 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 大家老说证,这就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就不能证正觉啊。 “不忘”也做不到,“成片”也做不到,还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师的话,“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 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 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 所以我们修持还是要专一点,不要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不管什么还都有一点,其实一法就是万法。 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个字,生处熟,熟处生。 贪嗔痴咱们太熟了,我们修持让它生一点。 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太生了,就是让它变熟一点。 就是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老想不起来。 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 要想生处变熟,你就是老提这一件事很容易变熟。 一会这儿,一会那儿,那就不大容易熟了。 所以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 应当要老念,苦也念,乐也念。 不必要一名顶一句。 我过去就用追顶法,一句顶一句,不是必须的。 一句顶一句的好处呢,不给妄想留缝,就是紧了一点,不必老是这么念。 心中老有这一句,这一点不大好体会。 不是一句顶一句,那心中怎么会老有这一句呢,慢慢体会。 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就是一向专念。 所以有的时候要体会,就是去把当时打掉的什么话,都体验起来。 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 夏老师的话,“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 一向专念,人人能办”。 还有些人不能办的,那只是他不肯办。 还有人说身体上有缺陷,我“抢救”不了,没有这回事。 所以老有这一句,佛法时时现前啊,时时心里头都有佛法。 夏老师说,“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 时时都有佛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尘劳啊。 底下这几段话做证明了。 夏老师讲了念佛,这句佛号就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一句佛号当下即是常寂光。 这是很殊胜啊,为什么呢? 夏老师说,正念相续就是“常”。 念头是正念,一念接着一念就是“常”啊。 湛然不动就是“寂”。 就是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清湛极了,这里没有动摇就是“寂”啊。 光明遍照就是“光”。 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华里啊。 有人说,你修得好有一尺多高的光,其实这些都是诽谤,我听了很不高兴。 念佛人有四十里的光。 有人就喜欢找这的人看。 当然这一句佛号就是常寂光。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起了我要精进的心,这是妄,不是精进。 所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 真正的佛法,没有思量的地方。 这些话都不是夏老师自己说的,多少经典都是如此,这是个总结。 就看你肯不肯接受了,相信不相信了。 “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 常常想着净土就在眼前,老当眼前就是净土,你在日用上头头没有欠缺的。 这就是净土,香光庄严,这就是佛法。 最后夏老师说了一句偈子:“坚持正念相继不断”。 贵在坚持要相继,关键在相继。 所以刹那的见法也不是难事,就是相继大难。 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这样的话怎么样呢? “常寂光中时时相见”。 彼此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 常寂光土是极乐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称为常寂光。 凡夫往生,只是在凡圣同居土。 断了见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 破无明,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 四十二品无明,这里是很深啊,无明破了一层还一层。 破一层就可以分证常寂光土,全破净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 那么,只要正念相继不断,就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 “虽隔万里无异对面”。 虽然相隔万里,跟在对面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 “如人饮水自己体验”,就像人喝水一样,是冷是热的,自个知道。 因此,我们说佛法是真实不虚。 今天啊,有这么殊胜的机会,我有二十几年没到这儿来了。 当年,夏老师说这些开示的时候,就坐在那面,我就坐在这个位置,就在这个屋子里。 今天我很惭愧,主要讲了夏老师的两段偈,全拿出来讲时间不大够,把重要的拿出来供养大家。 那么,在目前这种形式下,这样的聚会还是很稀有的,应当珍重。 我搁耽大家不少时间,向大家道歉。 发布时间:2025-03-25 08:51:0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