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远大师: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六 内容: 慧远大师: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六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六隋京师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自下第三广举五恶五痛五烧业苦之过。 令人厌舍。 于中初总。 何等下别。 佛告弥勒吾语汝下。 重复总辨。 佛告弥勒。 汝等能于此世。 端心正意。 不作众恶。 甚为至德。 十方世界。 最无伦匹。 所以者何。 诸佛国土。 天人之类。 自然作善。 不大为恶。 易可开化。 今我于此世间作佛。 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 为最剧苦。 教化群生。 令舍五恶。 令去五痛。 令离五烧。 降化其意。 令持五善。 获其福德。 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疏]就初总中。 文别有二。 一叹前起后。 叹前弥勒领解奉行。 二今我下。 彰己化意。 为化众生。 令离五恶五痛五烧。 令持五善获五福德。 前中初言于此恶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 当相正叹。 十方世界最无伦匹。 寄对显胜。 所以下释。 先征。 后解。 诸佛国土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 举易显难。 成此为胜。 就后段中。 我今于此世间作佛。 彰己成佛。 处于五恶等。 显己化处。 令舍五等。 明己化意。 为化众生。 令有所出。 令有所得。 令所出者。 出离五恶五痛五烧。 五戒所防。 杀。 盗。 邪淫。 妄语。 饮酒。 是其五恶。 造此五恶。 于现世中。 王法治罪。 身遭厄难。 名为五痛。 以此五恶。 于未来世。 三途受报。 说为五烧。 此皆令出。 令所得中。 降化其意。 伏令从法。 令持五善。 所谓五戒。 翻前五恶。 获其福者。 由持五戒。 于现在世。 身安无苦。 翻前五痛。 度世长寿泥洹道者。 后生弥陀。 终得涅槃。 翻上五烧。 佛言。 何等五恶。 何等五痛。 何等五烧。 何等消化五恶。 令持五善。 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疏]第二别中。 何等五恶五痛烧等。 问前起后。 下对辨之。 一一门中。 皆初明恶。 后翻明善。 其一恶者。 诸天人民蠕动之类。 欲为众恶。 莫不皆然。 强者伏弱。 转相克贼。 残害杀戮。 迭相吞噬。 不知修善。 恶逆无道。 后受殃罚。 自然趣向。 神明记识。 犯者不赦。 故有贫穷下贱。 乞丐狐独。 聋盲喑哑。 愚痴弊恶。 至有尪狂不逮之属。 又有尊贵豪富。 高才明达。 皆由宿世慈孝。 修善积德所致。 世有常道。 王法牢狱。 不肯畏慎。 为恶入罪。 受其殃罚。 求望解脱。 难得勉出。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 寿终后世。 尤深尤剧。 入其幽冥。 转生受身。 譬如王法。 痛苦极刑。 故有自然三涂。 无量苦恼。 转贸其身。 改形易道。 所受寿命。 或长或短。 魂神精识。 自然趣之。 当独值向。 相从共生。 更相报复。 无有止已。 殃恶未尽。 不得相离。 展转其中。 无有出期。 难得解脱。 痛不可言。 天地之间。 自然有是。 虽不即时卒暴应至。 善恶之道。 会当归之。 是为一大恶一痛一烧。 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 端身正行。 独作诸善。 不为众恶者。 身独度脱。 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为一大善也。 [疏]就初门中。 先明其恶。 下翻明善。 恶中初言其一恶者。 总以树举。 次辨。 后法。 下喻显过。 辨中初先明其杀恶。 世有常道王法已下。 约杀明痛。 寿终已下。 就杀明烧。 前明恶中。 诸天人等。 明造恶人。 欲为恶等。 正明造恶。 不知修下。 明造恶过。 于中初先正明其过。 又尊贵下。 举得显失。 痛烧可知。 是为下结。 譬如已下。 喻显烧相。 就明善中。 先辨后结。 辨中初言人能于中一心制等。 正明作善。 翻对前恶。 身独度脱获其福者。 翻对前痛。 翻对前烧。 是为下结。 佛言。 其二恶者。 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 室家夫妇。 都无义理。 不顺法度。 奢淫憍纵。 各欲快意。 任心自恣。 更相欺惑。 心口各异。 言念无实。 佞谄不忠。 巧言谀媚。 嫉贤谤善。 陷入怨枉。 主上不明。 任用臣下。 臣下自在。 机伪多端。 践度能行。 知其形势。 在位不正。 为其所欺。 妄损忠良。 不当天心。 臣欺其君。 子欺其父。 兄弟夫妇。 中外知识。 更相欺诳。 各怀贪欲。 嗔恚愚痴。 欲自厚己。 欲贪多有。 尊卑上下。 心俱同然。 破家亡身。 不顾前后。 亲属内外。 坐之灭族。 或时室家知识。 乡党市里。 愚民野人。 转共从事。 更相利害。 忿成怨结。 富有悭惜。 不肯施与。 爱保贪重。 心劳身苦。 如是至竟。 无所恃怙。 独来独去。 无一随者。 善恶祸福。 追命所生。 或在乐处。 或入苦毒。 然后乃悔。 当复何及。 世间人民。 心愚少智。 见善憎谤。 不思慕及。 但欲为恶。 妄作非法。 常怀盗心。 希望他利。 消散磨尽。 而复求索。 邪心不正。 惧人有色。 不豫思计。 事至乃悔。 今世现有王法牢狱。 随罪趣向。 受其殃罚。 因其前世。 不信道德。 不修善本。 今复为恶。 天神克识。 别其名籍。 寿终神逝。 下入恶道。 故有自然三涂。 无量苦恼。 展转其中。 世世累劫。 无有出期。 难得解脱。 痛不可言。 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 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 端身正行。 独作诸善。 不为众恶者。 身独度脱。 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为二大善也。 [疏]第二门中。 先恶后善。 恶中先举。 次辨。 后法。 下喻显之。 辨中初恶。 今世现有王法已下。 第二明痛。 因其前世不信已下。 第三明烧。 恶中还初明造恶人。 都无义下。 正明造恶。 破家已下。 明造恶过。 正造恶中。 都无义理不顺法度。 明其无善。 奢淫憍等。 明其造恶。 奢淫憍纵。 各欲快意。 兴盗所为任心自恣。 更相欺等。 正明劫盗。 余文可知。 佛言。 其三恶者。 世间人民。 相因寄生。 共居天地之间。 处年寿命。 无能几何。 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 下有贫穷厮贱。 尪劣愚夫。 中有不善之人。 常怀邪恶。 但念淫泆。 烦满胸中。 爱欲交乱。 坐起不安。 贪意守惜。 但欲唐得。 眄睐细色。 邪态外逸。 自妻厌憎。 私妄出入。 费损家财。 事为非法。 交结聚会。 兴师相伐。 攻劫杀戮。 强夺无道。 恶心在外。 不自修业。 盗窃趣得。 欲击成事。 恐势迫胁。 归给妻子。 恣心快意。 极身作乐。 或于亲属。 不避尊卑。 家室中外。 患而苦之。 亦复不畏王法禁令。 如是之恶。 著于人鬼。 日月照见。 神明记识。 故有自然三涂。 无量苦恼。 展转其中。 世世累劫。 无有出期。 难得解脱。 痛不可言。 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 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 端身正行。 独作诸善。 不为众恶者。 身独度脱。 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为三大善也。 [疏]第三门中。 先恶后善。 恶中初举。 次辨。 后法。 下喻显之。 辨中初恶。 亦复不畏王法下痛。 如是之恶著于下。 烧恶中初明造恶之人。 常怀邪下。 正明造作邪淫之恶。 交结聚下。 明造恶过。 为淫造作杀盗等事。 是其过也。 余文可解。 佛言。 其四恶者。 世间人民。 不念修善。 转相教令。 共为众恶。 两舌。 恶口。 妄言。 绮语。 谗贼斗乱。 憎嫉善人。 败坏贤明。 于傍快喜。 不孝二亲。 轻慢师长。 朋友无信。 难得诚实。 尊贵自大。 谓己有道。 横行威势。 侵易于人。 不能自知。 为恶无耻。 自以强健。 欲人敬难。 不畏天地神明日月。 不肯作善。 难可降化。 自用偃蹇。 谓可常尔。 无所忧惧。 常怀憍慢。 如是众恶。 天神记识。 赖其前世颇作福德。 小善扶接。 营护助之。 今世为恶。 福德尽灭。 诸善神鬼。 各去离之。 身独空立。 无所复依。 寿命终尽。 诸恶所归。 自然迫促。 共趣夺之。 又其名籍。 记在神明。 殃咎牵引。 当往趣向。 罪报自然。 无从舍离。 但得前行。 入于火镬。 身心摧碎。 精神痛苦。 当斯之时。 悔复何及。 天道冏然。 不得蹉跌。 故有自然三涂。 无量苦恼。 展转其中。 世世累劫。 无有出期。 难得解脱。 痛不可言。 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 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 端身正行。 独作诸善。 不为众恶。 身独度脱。 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为四大善也。 [疏]第四门中。 先恶后善。 恶中初举。 次辨。 后结。 下以喻显。 辨中初恶。 如是众恶天神记下。 是明其痛。 寿命终下。 是明其烧。 恶中初先明造恶人。 不念修下。 正明造作妄语之恶。 口之四过。 不应法故。 通名妄语增嫉善下。 明造恶过。 痛中明其宿善灭尽。 善神舍远。 身无依倚。 多遭厄难。 是其痛也。 烧中明其恶业所牵。 鬼神摄录。 将入恶道。 受苦燋焚。 名之为烧。 余文可知。 佛言。 其五恶者。 世间人民。 徙倚懈惰。 不肯作善。 治身修业。 家室眷属。 饥寒困苦。 父母教诲。 嗔目怒应。 言令不和。 违戾反逆。 譬如怨家。 不如无子。 取与无节。 众共患厌。 负恩违义。 无有报偿之心。 贫穷困乏。 不能复得。 辜较纵夺。 放恣游散。 串数唐得。 用自赈给。 耽酒嗜美。 饮食无度。 肆心荡逸。 鲁扈抵突。 不识人情。 强欲抑制。 见人有善。 妒嫉恶之。 无义无礼。 无所顾难。 自用识当。 不可谏晓。 六亲眷属。 所资有无。 不能忧念。 不惟父母之恩。 不存师友之义。 心常念恶。 口常言恶。 身常行恶。 曾无一善。 不信先圣诸佛经法。 不信行道可得度世。 不信死后神明更生。 不信作善得善。 为恶得恶。 欲杀真人。 斗乱众僧。 欲害父母兄弟眷属。 六亲憎恶。 愿令其死。 如是世人。 心意俱然。 愚痴蒙昧。 而自以智慧。 不知生所从来。 死所趣向。 不仁不顺。 恶逆天地。 而于其中。 希望侥幸。 欲求长生。 会当归死。 慈心教诲。 今其念善。 开示生死。 善恶之趣。 自然有是。 而不肯信之。 苦心与语。 无益其人。 心中闭塞。 意不开解。 大命将终。 悔惧交至。 不豫修善。 临穷方悔。 悔之于后。 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 五道分明。 恢廓窈冥。 浩浩茫茫。 善恶报应。 祸福相承。 身自当之。 无谁代者。 数之自然。 应其所行。 殃咎追命。 无得纵舍。 善人行善。 从乐入乐。 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 从苦入苦。 从冥入冥。 谁能知者。 独佛知耳。 教语开示。 信用者少。 生死不休。 恶道不绝。 如是世人。 难可具尽。 故有自然三涂。 无量苦恼。 展转其中。 世世累劫。 无有出期。 难得解脱。 痛不可言。 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 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 端身正念。 言行相副。 所作至诚。 所语如语。 心口不转。 独作诸善。 不为众恶。 身独度脱。 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为五大善也。 [疏]第五门中。 初恶后善。 恶中初举。 次辨。 后法。 下喻显之。 辨中先恶。 如是世人心意下痛。 大命将终悔惧下烧。 恶中初明造恶之人。 徙倚懈惰不肯已下。 正明造作饮酒之恶。 饮洒之人。 不修善行。 不事家业。 违反教。 嗔怒令喜斗。 背恩忌义。 欺陵抵拒。 兼以论之。 肆心荡逸鲁扈抵下。 明造恶过。 过相众多。 文中具显。 痛中明其现有愚痴。 闇障覆心。 无所知晓。 以之为痛。 亦应有其王法治罪。 文略不说。 烧等可知。 上来别论。 佛告弥勒。 吾语汝等。 是世五恶。 勤苦若此。 五痛五烧。 展转相生。 但作众恶。 不修善本。 皆悉自然入诸恶趣。 或其今世先被殃病。 求死不得。 求生不得。 罪恶所招。 示众见之。 身死随行。 入三恶道。 苦毒无量。 自相燋然。 至其久后。 共作怨结。 从小微起。 遂成大恶。 皆由贪著财色。 不能施惠。 痴欲所迫。 随心思想。 烦恼结缚。 无有解已。 厚己诤利。 无所省录。 富贵荣华。 当时快意。 不能忍辱。 不务修善。 威势无几。 随以磨灭。 身坐劳苦。 久后大剧。 天道弛张。 自然纠举。 纲维罗网。 上下相应。 茕茕忪忪。 富入其中。 古今有是。 痛哉可伤。 佛语弥勒。 世间如是。 佛皆哀之。 以威神力。 摧灭众恶。 悉令就善。 弃捐所思。 奉持经戒。 受行道法。 无所违失。 终得度世泥洹之道。 [疏]此复总辨。 于中还初明其五恶。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下。 翻恶明善。 恶中初先总明五恶五痛五烧展转相生。 但作已下。 别以显之。 别中两番。 初明从恶生痛生烧。 身死随下。 明其从烧生恶生痛。 前中初言但作众恶不修善本。 明其恶也。 皆悉自然入诸恶趣。 明起烧也。 或其今世先被殃等。 明起痛也。 后中初言身死随行入三恶等。 是明其烧。 至其久下。 从烧起恶。 至其久后共作怨结。 从小微起遂成大怨。 起杀生恶。 皆由贪著不能惠施。 起劫盗恶。 痴欲所迫随心思等。 起邪淫恶。 厚己诤利无所省录。 起妄语恶。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等。 起饮酒恶。 此等生恶。 身坐已下。 从恶起痛。 坐前五恶。 身受劳苦。 苦增不息。 名久大剧。 下显剧相。 凡在世间。 天下道理。 自然施立。 是故名为天道施张。 造恶必彰。 名自纠举。 身当法网。 是故名为网纪罗网。 贵贱上下。 莫不从法。 是故名为上下相应。 罪者归之。 无人伴匹。 故云茕忪当入其中。 古今有下。 结以显过。 上来明恶。 下翻明善。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 牒举前恶。 佛皆哀之。 彰己悲怜。 以威神下。 教灭前恶。 化令从善。 摧灭众恶悉令就善。 教修世善。 弃捐所思奉持经等。 教习出善。 初至无失。 明出世因。 终得已下。 成出世果。 上来第三明五恶等业苦之过。 佛言。 汝今诸天人民。 及后世人。 得佛经语。 当熟思之。 能于其中。 端心正行。 主上为善。 率化其下。 转相敕令。 各自端守。 尊圣敬善。 仁慈博爱。 佛语教诲。 无敢亏负。 当求度世。 拔断生死众恶之本。 当离三涂无量忧怖苦痛之道。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 布恩施惠。 勿犯道禁。 忍辱精进。 一心智慧。 转相教化。 为德立善。 正心正意。 斋戒清净。 一日一夜。 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所以者何。 彼佛国土。 无为自然。 皆积众善。 无毛发之恶。 于此修善。 十日十夜。 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 所以者何。 他方佛国。 为善者多。 为恶者少。 福德自然。 无造恶之地。 唯此间多恶。 无有自然。 勤苦求欲。 转相欺殆。 心劳形困。 饮苦食毒。 如是恶务。 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天人之类。 苦心诲喻。 教令修善。 随宜开导。 授与经法。 莫不承用。 在意所愿。 皆令得道。 佛所游履。 国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 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 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 务修礼让。 佛言。 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 甚于父母念子。 今我于此世作佛。 降化五恶。 消除五痛。 绝灭五烧。 以善攻恶。 拔生死之苦。 令获五德。 升无为之安。 吾去世后。 经道渐灭。 人民谄伪。 复为众恶。 五烧五痛。 还如前法。 久后转剧。 不可悉说。 我但为汝略言之耳。 佛语弥勒。 汝等各善思之。 转相教诫。 如佛经法。 无得犯也。 于是弥勒菩萨。 合掌白言。 佛所说甚善。 世人实尔。 如来普慈哀怨。 悉令度脱。 受佛重诲。 不敢违失。 [疏]第四劝人修舍。 于中有二。 一如来劝修。 二弥勒领解。 前中有三。 一以理正劝。 二吾哀汝下。 举已现在化益以劝。 三吾去世下。 举已灭后衰损以劝。 初中有二。 一以理正劝。 二汝等于是广殖德下。 彰此修胜。 增人学意。 前正劝中。 初劝自行。 得佛经辞。 当熟思之。 端心正行。 主上已下。 劝其化他。 主上为善率化下等。 化他修善。 当求度世拔生死等。 化他离恶。 彰此胜中。 初明此界一日修善。 胜无量寿为善百岁。 所以下释。 下明此界修善十日。 胜余佛国为善千岁。 所以下释。 就初段中。 汝等于是广殖德本。 总以标举。 布恩等别。 别中初举六波罗蜜。 是自利行。 布恩檀度。 勿犯戒度。 忍辱忍度。 精进进度。 一心禅度。 智慧慧度。 转相教化。 是利他行。 为德立善。 总以结之。 此前作善。 正心正意斋戒清净。 是其止善。 以此修难。 故于一日。 胜无量寿为善百岁。 就下第二举已现在化益劝中。 初明化人修善得乐。 佛言已下。 明其化人灭恶离苦。 就下第三举已灭后衰损劝中。 初举灭后衰损之事。 语弥勒下。 劝人修断。 上来佛劝。 自下弥勒领解奉行。 弥勒白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 是领解也。 如来慈等。 彰己奉行。 上来四段。 合为第二广举娑婆秽恶之事令人厌舍。 自下第三就无量寿得失双辨令人修舍。 就中有五。 一佛劝阿难礼无量寿。 二阿难奉命敬礼彼佛并愿求见。 三由前请。 无量寿佛放光普照。 四因佛光照彼此相见。 五因相见。 具彰彼国得失之事。 令人修舍。 佛告阿难。 汝起。 更整衣服。 合掌恭敬。 礼无量寿佛。 十方国土诸佛如来。 常共称扬赞叹彼佛。 无著无碍。 [疏]就初段中。 初告阿难。 令礼彼佛。 十方国下。 举佛共叹。 成其顶礼。 于是阿难起整衣服。 正身西面。 恭敬合掌。 五体投地。 礼无量寿佛。 白言。 世尊。 愿见彼佛安乐国土。 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疏]第二段中。 初明阿难奉命设礼。 白言已下。 启请求见。 愿见彼佛。 求见化主。 安乐国土。 求见其处。 及菩萨等。 求见彼众。 说是语已。 即时无量寿佛。 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 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 一切所有。 皆同一色。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 滉漾浩汗。 唯见大水。 彼佛光明。 亦复如是。 声闻菩萨。 一切光明。 皆悉隐蔽。 唯见佛光。 明耀显赫。 [疏]第三段中。 初先法说。 佛放光明。 普照一切。 皆同一色。 次以喻显。 下合显之。 尔时。 阿难即见无量寿佛。 威德巍巍。 如须弥山王。 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相好光明。 靡不照耀。 此会四众。 一时悉见。 彼见此土。 亦复如是。 [疏]第四段中。 初此见彼。 后彼见此。 彼中。 初阿难见。 后大众见。 尔时。 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汝见彼国。 从地已上。 至净居天。 其中所有微妙严净自然之物。 为悉见不。 阿难对曰。 唯然己见。 汝宁复闻无量寿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阿难对曰。 唯然已闻。 彼国人民。 乘百千由旬七宝宫殿。 无所障碍。 遍至十方供养诸佛。 汝复见不。 对曰。 己见。 彼国人民有胎生者。 汝复见不。 对曰。 己见。 其胎生者。 所处宫殿。 或百由旬。 或五百由旬。 各于其中受诸快乐。 如忉利天。 亦皆自然。 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 世尊。 何因何缘。 彼国人民。 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 若有众生。 以疑惑心。 修诸功德。 愿生彼国。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于此诸智。 疑惑不信。 然犹信罪福。 修习善本。 愿生其国。 此诸众生。 生彼宫殿。 寿五百岁。 常不见佛。 不闻经法。 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是故于彼国土。 谓之胎生。 若有众生。 明信佛智。 乃至胜智。 作诸功德。 信心回向。 此诸众生。 于七宝华中。 自然化生。 跏趺而坐。 须臾之顷。 身相光明。 智慧功德。 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复次。 慈氏。 他方诸大菩萨。 发心欲见无量寿佛。 恭敬供养。 及诸菩萨声闻圣众。 彼菩萨等。 命终得生无量寿国。 于七宝华中。 自然化生。 弥勒当知。 彼化生者。 智慧胜故。 其胎生者。 皆无智慧。 于五百岁中。 常不见佛。 不闻经法。 不见菩萨诸声闻众。 无由供养于佛。 不知菩萨法式。 不得修习功德。 当知此人。 宿世之时。 无有智慧。 疑惑所致。 佛告弥勒。 譬如转轮圣王。 有七宝牢狱。 种种庄严。 张设床帐。 悬诸缯盖。 若有诸小王子。 得罪于王。 辄内彼狱中。 系以金锁。 供养饭食衣服床蓐。 华香伎乐。 如转轮王。 无所乏少。 于意云何。 此诸王子。 宁乐彼处不。 对曰。 不也。 但种种方便。 求诸大力。 欲自勉出。 佛告弥勒。 此诸众生。 亦复如是。 以疑惑佛智故。 生彼七宝宫殿。 无有刑罚。 乃至一念恶事。 但于五百岁中。 不见三宝。 不得供养修诸善本。 以此为苦。 虽有余乐。 犹不乐彼处。 若此众生。 识其本罪。 深自悔责。 求离彼处。 即得如意。 往诸无量寿佛所。 恭敬供养。 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余佛所。 修诸功德。 弥勒当知。 其有菩萨。 生疑惑者。 为失大利。 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疏]第五段中。 初彰彼得。 令人愿求。 后愿彼失。 使人厌舍。 彰彼得中。 如来三问。 阿难三答。 文显可知。 显彼失中。 初先彰彼胎生之失。 若有众生识本罪下。 教人修舍。 前明失中。 文别有四。 一彰彼国有胎生果。 二慈氏白下。 辨因显果。 三复慈氏下。 对胜显劣。 四如轮王下。 就之显过。 就初段中。 如来初问。 彼国人民有胎生者。 汝复见不。 阿难次答。 前已已见。 如来下复为之具辨。 第二段中。 初弥勒问。 何因何缘彼国人民胎生化生。 正辨胎生。 约化显之。 为是通问。 下佛答之。 于中先明胎生之因。 若有众生明信佛下。 明化生因。 胎生因中。 先明其因。 此诸众生生彼已下。 明因得果。 就明因中。 若有众生以疑惑心。 略明其失。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略明其得。 不了佛下。 广明其失。 于彼佛智疑惑不信。 是其失也。 于中初言不了佛智。 此句是总。 不思等别。 佛智渊深。 余不能测。 名不思智。 佛智众多。 非言能尽。 言不可称。 于诸法门。 知之穷尽。 名为广智。 位分高出。 名无等伦最上胜智。 于此下结。 然犹信下。 广明其德。 下得果中。 先辨。 后法。 明化生中。 先明其因。 此诸生下。 明因得果。 自下第三对胜显劣。 于中先举化生之胜。 后对明胎生之劣。 文显可知。 自下第四明胎生过。 约喻显之。 如来初先立喻反问。 弥勒次答。 不也。 总答。 但种种下。 别以显之。 佛告已下。 如来为辨。 明胎生者无余苦事。 但五百岁不见三宝不得修善。 用此为苦。 以此苦故。 虽乐不乐。 上来四段。 合为第一明胎生失。 自下第二教修舍。 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 正教修舍。 识本疑惑佛智之罪。 深自悔责。 即得已下。 明修得。 弥勒当知其有已下。 结劝修学。 举失显得而为劝也。 上来第三明摄下人往生彼国。 弥勒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于此世界。 有几所不退菩萨。 生彼佛国。 佛告弥勒。 于此世界。 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 往生彼国。 一一菩萨。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 次如弥勒者也。 诸小行菩萨。 及修习少功德者。 不可称计。 皆当往生。 佛告弥勒。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 往生彼国。 他方佛土。 亦复如是。 其第一佛。 名曰远照。 彼有百八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二佛。 名曰宝藏。 彼有九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 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 彼有二百五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五佛。 名曰龙胜。 彼有十四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六佛名曰胜力。 彼有万四千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七佛。 名曰师子。 彼有五百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八佛。 名曰离垢光。 彼有八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九佛。 名曰德首。 彼有六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十佛。 名曰妙德山。 彼有六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十一佛。 名曰人王。 被有十亿菩萨。 皆当往生。 其第十二佛。 名曰无上华。 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 皆不退转。 智慧勇猛。 已普供养无量诸佛。 于七日中。 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 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其第十三佛。 名曰无畏。 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诸小菩萨。 及比丘等。 不可称计。 皆当往生。 佛语弥勒。 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 当往生也。 十方世界无量佛国。 其往生者。 亦复如是。 甚多无数。 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 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 昼夜一劫。 尚未能尽。 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疏]第四重摄上人往生彼国。 于中先明此土菩萨往生彼国。 弥勒先问。 如来后辨。 佛告弥勒不但已下。 广明余国菩萨往生。 于中初总。 其第一下。 别以列之。 十三国菩萨往生。 通前娑婆。 别列十四。 不但此下。 总举余国。 明皆往生。 甚多无量。 不可具说。 举此令人求去专也。 上来正宗。 自下流通。 于中有四。 第一如来叹经劝学。 二尔时世尊说此经下。 彰说利益。 诸人悟道。 三动地放光。 雨华作乐。 增众深信。 四明所说利益弘多。 大众同喜。 初中有五。 一举闻益。 劝人受行。 二吾今为诸众生已下。 教人请决。 三当来之世经道灭下。 彰此经法济益之要独留百岁。 四佛语弥勒下。 举经难闻生人重敬。 五是故我法如是作下。 结劝修学。 佛告弥勒。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是故。 弥勒。 设有大火。 充满三千大千世界。 要当过此。 闻是经法。 欢喜信乐。 受持读诵。 如说修行。 所以者何。 多有菩萨。 欲闻此经。 而不能得。 若有众生。 闻此经者。 于无上道。 终不退转。 是故。 应当专心信受。 持诵说行。 [疏]初中有二。 一举得闻无量寿名。 获利深广。 劝学此经。 闻名依经。 故劝学之。 若有众生闻此经下。 明闻此经得益广大。 劝人受行。 前明闻佛得益之中。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为得大利。 明闻佛名得益多也。 是故已下。 劝学此经。 以此经中说无量寿。 闻获大利。 故设大火满三千界。 亦须从过听受此经。 况余小难。 所以下释。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故必须听。 后明闻经得益之中。 若闻此经。 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举闻经益。 是故应当专心信等。 劝人修学。 上来第一举闻利益劝人受行。 吾今为诸众生。 说此经法。 令见无量寿佛。 及其国土一切所有。 所当为者。 皆可求之。 无得以我灭度之后。 复生疑惑。 [疏]第二教人请决。 吾为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及其国土一切所有。 彰己化意。 所当为者皆可求之。 正劝请决。 无得已下。 遮后人疑。 当来之世。 经道灭尽。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经。 止住百岁。 其有众生。 值斯经者。 随意所愿。 皆可得度。 [疏]第三明此经要独留百岁。 当来之世经道灭者。 举彼未来法灭尽事。 释迦正法有五百年。 像法千岁。 未法万岁。 一切皆过。 名为灭尽。 我以慈下。 明已留意。 佛以慈悲怜湣众生。 故法灭后。 独留此经百岁济度。 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 故偏留之。 大涅槃经显示佛性。 教圣中深。 圣人先隐。 为是先灭。 此经教人厌苦求乐。 济凡中要。 为是后灭。 法随人别。 故灭不同。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所愿皆得。 明留之益。 法灭尽后。 百年闻者。 尚得利益。 往生净土。 况今闻者。 何有不生。 唯佛留意。 明今闻经。 有求去者。 定得往生。 莫自疑虑。 佛语弥勒。 如来兴世。 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 难得难闻。 菩萨胜法。 诸波罗蜜。 得闻亦难。 遇善知识。 闻法能行。 此亦为难。 若闻斯经。 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疏]第四举经难闻生人重敬。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明值佛难。 生当佛时。 名之为值。 目睹称见。 此皆难也。 诸佛经道难得闻等。 明法难闻。 于中先明经教难闻。 手得经卷。 之名为得。 耳听曰闻。 亦可领诵名之为得。 耳听称闻。 此等皆难。 菩萨胜下。 明其行法闻之甚难。 遇善知识能行亦难。 明修行难。 此前泛举。 若闻斯经信乐受等。 难中之难。 约对前三。 明此经中修学最难。 余义余法。 处处宣说。 开显净土教人往生。 独此一经。 为是最难。 是故我法。 如是作。 如是说。 如是教。 应当信顺。 如法修行。 [疏]第五结劝修学。 言是故者。 是此经法有多益故。 于中修学最难得故。 我今宣说。 言我法者。 举此经法。 如是作者。 此经宣说弥陀如来修愿修行得身得土。 名如是作。 如是说者。 如来上来为众宣说。 名如是说。 如是教者。 如来上来教人往生。 名如是教。 此举前法。 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结劝修学。 上来五段。 合为第一叹经劝学。 尔时世尊。 说此经法。 无量众生。 皆发无上正觉之心。 万二千那由他人。 得清净法眼。 二十二亿诸天人民。 得阿那含果。 八十万比丘。 漏尽意解。 四十亿菩萨。 得不退转。 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于将来世。 当成正觉。 [疏]第二段中。 明说利益。 无量众生发正觉心。 起愿益也。 闻弥陀佛发愿修行得佛净土摄化众生。 愿与同之。 名正觉心。 下明得道。 先小后大。 小乘众生。 闻说娑婆秽恶可厌。 深心厌离。 故得小果。 于中初言得净法眼。 成须陀洹。 见四真谛。 名净法眼。 次得那含。 后得罗汉。 大乘众生。 闻弥陀佛成德广度。 坚心愿求。 故得不退。 闻此多益。 誓欲济度。 名誓自庄。 由斯克果。 故于将来当成正觉。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大光普照十方国土。 百千音乐。 自然而作。 无量妙华。 纷纷而降。 [疏]第三段中。 如来化周。 为增物敬。 故以神力动地放光作乐雨华。 六动如上。 佛说经已。 弥勒菩萨及十方来诸菩萨众、长老阿难、诸大声闻、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 靡不欢喜。 [疏]第四段中。 明说广益。 教惬群机。 大众同喜。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六终 发布时间:2025-03-30 09:06:5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