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远大师: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 内容: 慧远大师: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隋京师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自下第二叹其自利利他功德。 行能益己。 名为自利。 行能兼润。 说为利他。 菩萨所行。 要不出此。 故赞叹之。 于中初略叹。 菩萨经典究畅下。 广叹。 其所修行。 清净无秽。 譬如幻师。 现众异像。 为男为女。 无所不变。 本学明了。 在意所为。 此诸菩萨。 亦复如是。 学一切法。 贯综缕练。 所住安谛。 靡不感化。 无数佛土。 皆悉普现。 未曾慢恣。 愍伤众生。 如是之法。 一切具足。 [疏]略中初别。 后总结之。 别中有四。 一自行清净。 二譬如下。 化行善巧。 先喻后合。 喻中初言譬如幻师。 喻起化人。 现众异像。 为男为女等。 喻起化相。 本学明等。 喻起化德。 本学明了。 喻习化法。 学为化本。 故名为本。 于佛化法。 习之委善。 名学明耳。 在意所为。 学成起用。 成在于心。 故名在意。 任意为化。 故曰所为。 下合显法。 菩萨如是。 合前幻师。 学一切等。 合起化德。 学一切法。 合本学也。 谓学一切化他之法。 贯综缕练。 合明了也。 贯通综习。 知法委审。 故曰缕练。 所住安谛。 合在意也。 于所住法。 安心审谛。 靡不致化。 合所为也。 靡谓无也。 致谓运致。 于一切处无不运化。 又复致者。 是其感致。 令一切众无不感化。 无数佛土。 皆悉普现。 合前化相。 合现众像为男女等。 此是第二化行善巧。 三未曾下。 显前第一自行清净。 以于所得。 未曾憍高而自纵恣。 故行清净。 四湣伤下。 显前第二化行善巧。 湣伤悲也。 心有悲心。 湣伤众生。 故能为物种种现化。 上来别叹。 如是之法。 一切具足。 总以结之。 上来略叹。 下广叹之。 于中有四。 一依菩萨法修自分行。 二无量佛咸共护下。 明依佛法修胜进行。 三供养佛下。 依前自分广修成德。 四受持如来甚深法下。 依前胜进辨修成德。 菩萨经典。 究畅要妙。 名称普至。 道御十方。 [疏]就初段中。 先修自利。 后起利他。 菩萨经典。 究畅要妙。 是自利也。 于菩萨法。 穷究通畅。 得其宗要。 知其妙旨。 是故名为究畅要妙。 名称普至导御十方。 是利他也。 无量诸佛。 咸共护念。 佛所住者。 皆已得住。 大圣所立。 而皆己立。 如来道化。 各能宣布。 为诸菩萨。 而作大师。 以甚深禅慧。 开导众生。 通诸法性。 达众生相。 明了诸国。 [疏]第二段中。 亦先自利。 如来道化各能宣下。 其是利他。 就自利中。 无量诸佛护。 上德摄下。 第入佛境。 故为诸佛同共护念。 护使离恶。 念令增善。 念佛所住等。 下修上顺。 于中初言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证行同佛。 佛所法住。 菩萨同住。 亦可诸佛住于如行。 菩萨同住。 大圣所立而皆已立。 教行同佛。 大圣是佛。 法界诸度。 是佛所立。 菩萨同立。 下利他中。 初利他相。 通诸法下。 明利他德。 利他相中。 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菩萨师。 教法利人。 如来道化各能宣布。 说法同佛。 为诸菩萨而作大师。 益人同佛。 现行佛化。 故为菩萨而作大师。 以深禅慧开导众人。 证法益物。 以深禅慧。 化行同佛。 禅止慧观。 证行虽众要不出此。 开导众人。 益人同佛。 下他德中。 明具三种自在之行。 故能化物。 通诸法性。 是智正觉自在行也。 谓能通达二谛法性。 达众生相众生世间自在行也。 众生多死。 故曰众生。 众法成生。 亦名众生。 若形若体。 种种相状。 一切悉知。 明了诸国。 是器世间自在行也。 初句云通。 第二言达。 第三说明。 语左右耳。 此三广如他经中说。 自下第三依前自分广修成德。 于中有四。 一摄修方便。 二亦无作下。 因修成德。 三住深定下。 重明起修。 四超过世间所有已下。 重明所成。 初中复四。 一修自利。 二坏裂下。 明其利他。 三超越下。 复明自利。 四善立下。 重明利他。 初段自利。 明修教行。 第二利他。 教人离过。 第三自利。 明修证行。 第四利他。 教令修善。 故有四别。 供养诸佛。 化现其身。 犹如电光。 善学无畏之网。 晓了幻化之法。 [疏]初自利中。 供养诸佛。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明修福行。 供养诸佛。 兴福广也。 化身如电。 起行疾也。 一念之间。 化身遍至。 从养诸佛矣善学已下。 明修智行。 善学无畏。 修习智方便。 晓了幻化。 智行成就。 又学无畏。 于人不怯。 晓了幻化。 于法能知简邪取正。 名为善学。 达正过邪。 所以无畏。 以无畏智统摄诸。 法故名为网。 亦可学此拟用摄人。 故说为网。 明见诸法离有无性。 犹如幻化非有非无。 名为晓了幻化法矣。 法若定有。 不名幻有。 法若定无。 不名幻无。 无法为有。 方名幻有。 有法为无。 方名幻无。 无法为有。 有则非有。 有法为无。 无则非无。 幻法如是。 故取为喻。 化亦如是。 经说十喻。 具举斯耳。 上来自利。 是初段竟。 坏裂魔网。 解诸缠缚。 [疏]次约利他。 坏裂魔网。 令离邪业。 解诸缠缚。 令离烦恼。 缠谓十缠。 无惭。 无愧。 睡。 悔。 悭。 □。 掉。 恨。 忿。 及覆。 是其十也。 缠众生故。 缠缚心故。 名之为缠。 缚谓四缚。 欲缚。 有缚。 无明缚。 见缚。 是其四也。 欲界诸结。 除无明见。 名为欲缚。 上二界中。 一切烦恼。 除无明见。 名为有缚。 三界无明。 名无明缚。 三界诸见。 名为见缚。 缚众生故。 系缚心故。 名之为缚。 亦可一切诸烦恼结。 通名缠缚。 菩萨教人断离。 名解。 此两段竟。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 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疏]自下第三重明自利。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 所修殊胜。 此明所出声闻名义。 泛解有三。 一如来所说言教名声。 餐声悟解。 故曰声闻。 二我众生等。 但名无实。 故说为声。 如地论说。 观斯之解。 义说为闻。 三佛所说。 大乘法音。 名之为声。 以佛道声令一切闻。 故曰声闻。 如法华释。 前二小乘。 后一大乘。 今论小矣。 名义如是。 体相如何。 分别有二。 一声闻声闻。 二缘觉声闻。 义如上释。 其缘觉者。 名义有三。 一十二缘法。 名之为缘。 观此得觉。 故名缘觉。 如彼十二因缘经说。 二现在世事相因缘。 名之为缘。 藉斯得悟。 故名缘觉。 如辟支佛得道经说。 三如来藏缘起法界。 名之为缘。 于中悟迷。 故名缘觉。 三中前二是其小乘。 后一大乘。 今论小矣。 名义如是。 相状如何。 分别有二。 一缘觉缘觉。 二声闻缘觉。 缘觉缘觉者。 是人本来求缘觉道。 常乐观察十二缘法。 成缘觉性。 于最后身。 不值佛世。 藉现事缘而得悟道。 是故名为缘觉缘觉。 声闻缘觉者。 是人本来求声闻道。 成声闻性。 值佛为说四真谛法。 得悟初果。 以钝根故。 不得漏尽。 天上人中。 七返受生。 于最后身。 不值佛世。 藉现事缘而得悟道。 本声闻人。 于最后身。 藉现事缘而得觉故。 说之以为声闻缘觉。 此等一切。 菩萨悉过。 故言超越。 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所得渊深。 此明所入。 众生及法。 悉无自性。 故名为空。 乃至因缘。 相亦不有。 说为无相。 此离所取。 远离妄想能取之心。 故名无类。 三昧。 胡语。 此云正定。 于此三空正住不乱。 故名三昧。 就此得名。 义有多门。 广如别章。 此应具论。 此三段竟。 善立方便。 显示三乘。 于此中下。 而现灭度。 [疏]第四重明利他。 善立方便。 是化他智。 方便之义。 泛论有四。 一进趣方便。 如见道前七方便等。 进趣向果。 故名方便二施造方便。 如十波罗蜜中。 方便波罗蜜。 巧修诸行。 故曰方便。 三权巧方便。 如二智中。 方便智等。 权巧摄物。 故名方便。 四集成方便。 诸法同体。 巧相集成。 故曰方便。 故地论云。 此法巧成。 名为方便。 又他经中。 说六相门。 以为方便。 此亦是其集成方便。 今此所论。 权巧方便。 于权巧中。 方便有三。 一身业方便。 权形异现。 如观世音。 方便之力。 其事云何。 应以佛身得度者。 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如是一切。 二口业方便。 随化众生。 种种异说。 名为方便。 如无二乘。 权以说之。 如是一切。 三意业方便。 谓方便智。 随化众生。 种种异解。 今此所论。 是其权中意业方便。 善立三业。 巧便度物。 故曰方便。 显示三下。 是化他行。 显示三乘。 说三乘因。 就大分小。 名示三乘。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说小乘果。 缘觉名中。 声闻名下。 于此二中说有涅槃。 名现灭度。 此等即是口业方便。 上来四段。 合为第一摄修所行。 自下第二因修成德。 于中初明自利功德。 宣扬已下。 明利他德。 初中有四。 一所证平等。 二具足下。 所成众多。 三广普下。 所证深广。 四得佛下。 所成殊胜。 亦无所作。 亦无所有。 不起不灭。 得平等法。 [疏]所证等中。 亦无所作。 无因可作。 亦无所有。 无果可有。 言不起者。 无净可起。 言无灭者。 无染可灭。 此举道理。 得平等法。 约理辨证。 名前无作无所有等。 为平等法证会名得。 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 诸根智慧。 [疏]所成多中。 具足成就无量总持。 得陀罗尼。 行德多也。 如他经说。 百千三昧诸根智慧。 余德多也。 信进念等。 名为诸根。 若通论之。 一切善法。 悉名诸根。 如涅槃说。 普寂定。 深入菩萨法藏。 [疏]就明所证深广之中。 广普寂定。 所证广也。 一切法中不起妄想。 名广寂定。 深入法藏。 所证深也。 于真法藏能深入矣。 得佛华严三昧。 [疏]所成胜中。 得佛如来华严三昧。 故德胜也。 华严三昧。 如华严说。 彼一三昧。 统摄法界。 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上来自利。 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疏]宣畅一切。 利他可知。 住深定门。 悉睹现在无量诸佛。 一念之顷。 无不周遍。 济诸剧难。 诸闲不闲。 分别显示真实之际。 得诸如来辩才之智。 入众言音。 开化一切。 [疏]第三重明起修。 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佛等。 修起自利。 住深定门。 起行所依。 无心往来。 直以三昧法门力起。 故须住定。 下明起行。 悉睹现在无量诸佛。 摄行宽广。 由见多佛。 供养生福。 受法生智。 一念之顷无不周遍。 起行速疾。 下明利他。 济诸剧难诸闲不闲。 扶人离苦。 难别有八。 三涂为三。 人中有四。 一盲聋喑亚。 二世智辨聪。 三佛前佛后。 四郁单越界。 天中有一。 谓色界中长寿天离。 此八难中。 三涂为剧。 菩萨济之。 人天苦微。 名曰诸闲。 菩萨劝化。 故曰不闲。 分别显等。 授人善法。 分别显示真实之际。 证法教人。 理性真实。 得处名际。 授人名示。 得诸如来辩才智等。 教法利物。 得诸如来辩才之智。 起说之得谓得如来四无碍智解了诸法。 入众言音。 起说之解。 入谓解也。 谓解众生种种言音。 用之起说。 开化一切。 正明起说。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于一切万物。 随意自在。 为诸庶类。 作不请之友。 荷负群生。 为之重担。 [疏]第四重明所成。 于中初明成就自德。 于一切下。 成利他德。 自中初言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所成殊胜。 心常谛等。 所成不动。 又过世间。 明成断德。 谓过分段变易世间一切法也。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明成智德。 谛谓安谛。 谓常安住真实无为度世之道。 下利他中。 于一切力物随意自在。 成利他德。 由成胜通。 于一切物变化随意。 故能利物。 名为自在。 为诸庶等。 起利他用。 为诸庶类作不请友。 化益方便。 庶谓凡庶。 类谓品类。 不请有二。 一宿无道根。 仰感菩萨。 名为不请。 二无现乐欲。 不知求圣。 名为不请。 菩萨于此强为作友。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正明化益。 声闻舍物。 不将众生以为重担。 菩萨荷负。 故用众生而为重担。 担别有四。 如胜鬘说。 此第三竟。 自下第四依前胜进辨修成德。 于中初先辨其所修。 一切善本皆度已下。 明其所成。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护佛种性。 常使不绝。 兴大悲。 愍众生。 演慈辩。 授法眼。 杜三趣。 开善门。 以不请之法。 施诸黎庶。 如纯孝之子。 爱敬父母。 于诸众生。 视之若己。 [疏]前所修中。 初明自利。 二兴大悲下。 明修利他就自利中。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明修胜解。 如来藏性。 是佛如来甚深法藏。 闇障既除。 明现已心。 故曰受持。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明修胜行。 法界诸度。 是佛种性。 护使离障。 起善无间。 名常不绝。 不利他中。 先法后喻。 法中四句。 初兴悲湣。 明起悲心。 二演慈辨下。 明起慈心。 依慈心起说。 名演慈辨。 教法生解。 名授法眼。 三杜三趣开善门者。 显前悲益。 杜谓塞也。 教人离恶。 故杜三趣。 教人修福。 故开善门。 四以不请法施黎庶者。 显前慈益。 喻中两句。 初如孝子爱敬父母。 彰前慈厚。 于诸众生已下。 显上悲深。 上明所修。 下明所成。 一切善本。 皆度彼岸。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 智慧圣明。 不可思议。 [疏]一切善本皆度彼岸。 明其所成。 度犹到也。 涅槃彼岸。 行因到之。 故因成矣。 悉获佛等。 明其果成。 有福智。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 明得如来福德庄严。 智慧圣明不可思议者。 明得如来智慧庄严。 智慧深广情缘莫测。 口量不及。 名不思议。 上来叹德。 如是之等菩萨大士。 不可称计。 一时来会。 [疏]如是之等不可称计。 是第四段彰其数量。 此等悉为影响显法。 故皆来会。 为法心同。 故来一时。 上来第二辨列徒众。 自下第三如来现相而为起发。 阿难启请。 于中文六。 摄为三对。 言文六者。 第一如来现相起发。 二阿难请问。 此为初对。 三如来审问汝为自请为受化请。 四阿难实答我自请问。 此是两对。 五如来赞叹敕听许说。 六对曰下。 阿难奉敕彰己乐闻。 此是三对。 尔时世尊。 诸根悦豫。 姿色清净。 光颜巍巍。 [疏]初中尔时。 举现相时。 言世尊者。 举现相人。 佛备众德。 为世钦仰。 故号世尊。 若论胡音。 楼伽陀伽。 此云世尊也。 诸根悦等。 明所现相。 诸根悦豫。 示现喜相。 眼等五根。 同现喜相。 名之悦豫。 姿色清净。 示现喜色。 色无惨戚。 故曰清净。 言光巍巍。 重显喜色。 言颜魏魏。 重显喜相。 魏魏是其高胜之貌。 佛何故喜。 喜有两义。 一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故喜。 二念众生得益时至。 故生欢喜。 尊者阿难。 承佛圣旨。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长跪合掌。 而白佛言。 [疏]第二段中。 尊者阿难。 举能请人。 承佛圣旨。 彰所请依。 旨谓意旨。 此承如来意力如被。 故兴请问。 即从座等。 启请方便而白佛等。 正宣诸辞。 辞中有三。 一申己所见。 二唯然下。 彰己所念。 三何故下。 结问所为。 今日世尊。 诸根悦豫。 姿色清净。 光颜巍巍。 如明镜净。 影畅表里。 威容显耀。 超绝无量。 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疏]初中。 先法。 次喻。 后合。 未曾瞻下。 怪今异昔。 法中还举向前所现。 喻中如镜影表里者。 镜光外照。 名为影表。 外照之光。 明显镜内。 名为影里。 佛身如是。 光明外照所放之表。 显曜佛身。 名影表里。 合喻可知。 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怪今异昔。 唯然大圣。 我心念言。 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 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 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 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 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 去来现在。 佛佛相念。 得无今佛念诸佛耶。 [疏]第二彰己所念。 于中初言唯然大圣我心念言。 总宣己心。 唯是专义。 彰己专念。 故曰唯矣。 然谓尔也。 彰己心中所念实尔。 故曰唯然。 启佛令知。 故云大圣。 自宣己心。 名我念言。 下别显之。 于中初先念佛所得。 去来现下。 念佛所为。 前中五句。 相隐难识。 且以言之。 初句是总。 余四是别。 总中初言今日世尊。 表别所念。 为简余佛。 故云今日。 下余句中今日例尔。 住奇特者。 佛所得法。 超出余人。 在世所无。 故云奇特。 下四别显。 初句自德。 第二利他。 第三自德。 第四利他。 第一第三自德何别。 前是涅槃。 后是菩提。 第二第四利他何别。 前者是其利他之行。 谓四摄等。 后者是其利他之德。 所谓十力四无碍等。 初中世雄。 佛之异名。 佛于世间最为雄猛。 故曰世雄。 住佛住者。 涅槃常果。 诸佛同住。 今日世雄住彼所住。 住大涅槃。 能起化用。 故今念之。 第二句中。 今日世眼。 佛之异称。 能开世人眼。 令见正道。 故名世眼。 住导师行者。 四摄法等。 是佛导师化人之行。 今佛住之。 由住此行。 今欲导人令入佛法。 所以念之。 第三句中。 今日世英。 佛之别号。 佛于世间最为英胜。 故云世英。 住胜道者。 无上菩提。 是最胜道。 内证真道。 是菩提道矣。 佛今住之。 由住此道。 知诸佛德。 故今念之。 第四句中。 今日天尊。 是佛异名。 天有五种。 如涅槃说。 一者世天。 谓世人王。 名为天子。 二者生天。 谓四王天。 乃至非想。 三者净天。 谓须陀洹。 至辟支佛。 四者义天。 谓诸菩萨。 以解诸法空寂义故。 五者第一义天。 谓佛如来。 解知佛性不空义故。 佛于如是五天中上。 故曰天尊。 行如来德者。 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五眼六通四无碍等。 是佛功德。 游入名行。 由入此德。 堪任度物。 故今念之。 上来一段。 念佛所得。 下念所为。 胜诸如来。 是所为也。 去来现佛佛佛相念。 举余类此。 得无今佛念诸佛耶。 测此念余。 耶者。 是其不定之辞。 以理测度。 未敢专决。 是故言耶。 何故威神光光乃尔。 [疏]结问所为。 此初对竟。 于是世尊告阿难曰。 云何。 阿难。 诸天教汝来问佛耶。 自以慧见问威颜乎。 [疏]第三如来审问。 告曰云何。 是总问也。 诸天教汝自以慧见。 是别问也。 阿难白佛。 无有诸天来教我者。 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疏]第四阿难实答。 无天教我。 对佛前言。 自以所见问斯义矣。 此两对竟。 自下第五如来叹问。 敕听许说。 于中初先叹其所问。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下。 举佛功德。 敕听许说。 佛言。 善哉。 阿难。 所问甚快。 发深智慧。 真妙辩才。 愍念众生。 问斯慧义。 如来以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 欲拯济群萌。 惠以真实之利。 无量亿劫。 难值难见。 犹灵瑞华。 时时乃出。 今所问者。 多所饶益。 开化一切诸天人民。 [疏]叹中初言善哉阿难。 所问甚快。 是总叹也。 善谓好耳。 哉是助辞。 称机。 当法。 合时。 名快。 发深下别。 发深智慧。 叹其问智。 向前念佛五种功德。 名发深智。 真妙辩才。 叹其问辞。 向前叹佛住于五德。 名真妙才辩。 辩实名真。 言巧称妙。 言能辩了。 语能才巧。 故曰辩才。 湣生问义。 叹其问心。 亦得名为叹问所为。 阿难向前举佛五德而为请问。 此之五德。 以慧为主。 名问慧义。 如来已下。 叹问得益。 于中有四。 一如来彰己悲心怜生。 佛悲殊胜。 余不能加。 不能盖上。 名无盖悲。 亦有经本治为无尽。 无盖是正。 不须治改。 以此大悲矜哀三界。 矜犹怜也。 欲。 色。 无色。 是其三界。 二所以下。 如来彰己。 出世为物。 所以出兴。 问以起发。 下对显之。 光阐道教。 欲拯群萌。 教法利人。 惠以真利。 证法益物。 理是真实。 教人名利。 三无量亿下。 明佛难值。 先法。 后喻。 四今所问下。 约对三明问有益。 今问多益。 总明有益。 开化一切。 别明益也。 上来叹其所问。 下举佛听敕德许说。 于中初先广举佛后。 述前所叹。 阿难谛下。 敕听许说。 说己所念。 又复前段广举佛德。 明己能说。 后敕听许说。 明己欲说。 就前段中。 先明果胜。 所以者下。 辨因显果。 阿难。 当知如来正觉。 其智难量。 多所导御。 慧见无碍。 无能遏绝。 以一餐之力。 能住寿命忆百干劫。 无数无量。 复过于此。 诸根悦豫。 不以毁损。 姿色不变。 光颜无异。 [疏]就明果中。 初先对上阿难所念。 明佛慧胜。 以一餐下。 对前阿难所见诸根悦豫等事。 明佛身胜。 明慧胜中。 如来正觉。 总举佛智。 其智难等。 别以显胜。 其智难量。 明智深也。 穷证涅槃甚深法性。 故智难量。 明智深也。 此则是前住佛所住。 难量之智。 证法名住。 多所导御。 明智广也。 此则是前住导师行。 慧见无碍。 彰智自在。 于诸法门知见无碍。 此则是前行如来德。 无能遏绝。 显其智胜。 不为他人之所仰遏绝。 显其胜相。 名无遏绝。 此则是前住最胜道。 下明身胜。 以一餐力能住寿等。 约化显实。 随化示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无衰损。 明佛体常。 亦得名为约实显化。 以实常故。 随化现受一餐之力。 能住多劫身无衰损。 文中初言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 彰命常也。 诸根悦等。 明身常也。 诸根悦豫不以毁损。 就上所现诸根悦豫。 明其常德。 姿色不变。 就上所现姿色清净。 明其常命。 光颜无异。 就上所现光颜魏魏。 明其常定。 上来就果明佛身慧二种俱胜。 下次举因显成前果。 所以者何。 如来定慧。 究畅无极。 于一切法。 而得自在。 [疏]所以者何。 征问发起。 所以如来得此胜慧常身者何。 下对释之。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明其所修成满故胜。 定止。 慧观。 此二行主。 以是偏举。 余皆从之。 故隐不论。 定慧究竟。 故名为究。 通畅自在。 故名为畅。 宽广无边。 称曰无极。 此则是其心自在行。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明其所学自在故胜。 此则是其法自在行。 善入一切界之门。 法门之力无所不现。 名为自在。 上来至此广举佛德。 述前所叹。 阿难谛听。 今为汝说。 [疏]敕听许说。 说己所念。 谓念西方无量寿佛。 谛听。 敕也。 为汝。 许也。 此第五竟。 对曰。 唯然。 愿乐欲闻。 [疏]第六阿难奉教听受。 文显可知。 上来序竟。 就正宗中。 文别有三。 一明所行。 二阿难白佛法藏比丘为己成佛而取灭下。 明其所成。 三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住正定下。 明其所摄。 此三皆就弥陀佛说。 言所行者。 彰彼如来本昔所修无量行愿。 言所成者。 彰彼如来现今所得身士之果。 言所摄者。 彰彼如来现今摄取十方国土无量众生同往彼国教化利益。 此三即是经之大宗。 就所行中。 初列多佛。 明起行缘。 时有国王闻佛说下。 彰彼法藏依之起行。 佛告阿难。 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 绽光如来。 兴出于世。 教化度脱无量众生。 皆令得道。 乃取灭度。 次有如来。 名曰光远。 次名月光。 次名旃檀香。 次名善山王。 次名须弥天冠。 次名须弥等曜。 次名月色。 次名正念。 次名离垢。 次名无著。 次名龙天。 次名夜光。 次名安明顶。 次名不动地。 次名琉璃妙华。 次名琉璃金色。 次名金藏。 次名炎光。 次名炎根。 次名地种。 次名月像。 次名日音。 次名解脱华。 次名庄严光明。 次名海觉神通。 次名水光。 次名大香。 次名离尘垢。 次名舍厌意。 次名宝炎。 次名妙顶。 次名勇立。 次名功德持慧。 次名蔽日月光。 次名日月琉璃光。 次名无上琉璃光。 次名最上首。 次名菩提华。 次名月明。 次名日光。 次名华色王。 次名水月光。 次名除痴冥。 次名度盖行。 次名净信。 次名善宿。 次名威神。 次名法慧。 次名鸾音。 次名师子音。 次名龙音。 次名处世。 如此诸佛。 皆悉已过。 尔时。 次有佛。 名世自在王。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疏]前中合举五十四佛。 初五十三。 一处并举。 末后一佛。 法藏亲承。 一处别举。 就前五十三佛之中。 乃往过去不思劫等。 彰其时今。 定光出等。 次第并列。 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结前生后。 下次列其自在王佛。 名世自在。 是其别名。 如来应等。 是其通号。 佛德无量。 依德施名。 名亦无限。 经随一数。 略列十种。 十中前五。 是佛自德。 后五利他。 就前五中。 初二一对。 前一道圆。 后一灭极。 后三一对。 初二因圆。 后一果极。 就初对中。 言如来者。 彰其道圆。 乘如实道。 来成正觉。 故名如来。 言应供者。 显其灭极。 证灭相应。 故名为应。 又证灭故。 合应供养。 故云应供。 就后对中。 初二因圆。 于中初言等正觉者。 其彰解圆。 余经中亦名正遍知也。 正者是理。 于理穷照。 故名遍知。 今言等者。 是彼遍也。 称理名等。 正者还是余经正也。 言其觉者。 是彼知也。 明行足者。 明其行圆。 明是证行。 证法显了。 故名为明。 分别有三。 如涅槃说。 一菩萨明。 所谓般若波罗蜜矣。 二诸佛明。 所谓佛眼。 三无明明。 谓十一空。 彼非智解。 故曰无明。 能生智明。 故复名明。 前二能证。 后一所证。 又龙树说。 佛具宿命。 天眼。 漏尽。 故曰三明。 行是教行。 如地持说。 止观名行。 又龙树说。 戒定慧等。 名之为行。 此二圆具。 故名为足。 言善逝者。 明其果极。 善名为好。 逝称为去。 如来好去。 故曰善逝。 佛德满足。 更何处去。 而言好去。 虽无去处。 非不能去。 如劫尽火。 虽无所烧。 非不能烧。 故得云去。 就后五中。 前四是别。 后一是总。 前四别中。 世间解者。 是化他智。 善解世间。 名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 及天人师。 此之两号。 是他化能。 彼无上士调御丈夫。 能调物心。 自调调他。 调御中极。 故曰无上。 士者。 是其人之别称。 此无上士能善方便调伏众生。 名调御丈夫。 天人师者。 能授与法。 能以正法近训天人。 名天人师。 六道俱化。 天人益多。 以是偏举。 佛者。 是其化他之德。 此翻名觉。 自觉觉他。 觉行穷满。 故名为佛。 言世尊者。 此号是总。 佛备众德。 为世钦重。 故号世尊。 上来明佛之起行缘。 下明法藏依之起行。 于中初明世间之行。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下。 明出世行。 地前所行。 名为世间。 地上出世。 世间行中。 次第有三。 一闻法发心。 二出家修道。 三诣佛所礼赞发愿心。 时有国王。 闻佛说法。 心怀悦豫。 寻发无上正真道意。 [疏]初中。 时有国王。 举起行人。 闻佛说法心怀悦豫。 闻法心喜。 寻发道意。 正明发心。 菩提心义。 广如别章。 此应具论。 弃国捐王。 行作沙门。 号曰法藏。 高才勇哲。 与世超异。 [疏]第二段中。 弃国捐王。 明其所舍。 行作沙门。 彰其所为。 此翻名息。 息诸恶故。 号曰法藏。 列其名讳。 高才勇等。 辨其性行。 才谓才巧。 才德过人。 故曰高才。 志强名勇。 心明称哲。 此德孤出。 名世超异。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 稽首佛足。 右绕三匝。 长跪合掌。 以颂赞曰。 [疏]第三段中。 初诣佛所。 次到已敬。 稽首。 敬也。 屈尊接卑。 故用表敬。 右绕爱也。 旋绕不舍。 故用表爱。 长跪已下。 赞叹发愿。 长跪合掌。 兴赞方便。 以偈颂曰。 经家总举。 何故言偈颂。 言义妙美。 诸赞叹者。 多用偈颂。 又偈巧约。 少字之中。 能摄多义。 法藏比丘。 欲以约言广收佛德。 故以偈颂。 下出偈辞。 初有七偈。 赞叹佛德明其所求。 后十三偈。 发愿求佛。 明其能求。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功勋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疏]前七偈中。 初五偈半。 正叹佛德。 后一偈半。 结叹佛德。 前正叹中。 初两偈半。 叹佛身业。 次有半偈。 叹佛口业。 后两偈半。 叹佛意业。 就叹身业中。 言光魏魏。 叹佛光胜。 以为一门。 言颜魏魏。 叹佛身胜。 复为一门。 魏魏之言。 已如上释。 复有七句。 显光魏魏。 威神无极。 光发所依。 由佛威德神力无极。 故能放光。 如是炎明。 正举光体。 无与等者。 对人显胜。 余人身光无与齐等。 日月摩尼至若聚墨。 对事显胜。 此等诸光。 若对佛光。 皆悉隐弊。 犹如聚墨在珂贝边。 下有两句。 显颜魏魏。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 故颜魏魏。 伦谓匹矣。 次叹口业。 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下叹意业。 于中初有两偈之文。 叹佛行德。 后之半偈。 叹佛断德。 行是菩提。 断是涅槃。 前中初偈。 叹佛德胜后之一偈。 叹佛德深。 胜是教行。 深是证行。 前叹胜中。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 举其德体。 威光无侣殊胜希有。 就德显胜。 威德无侣。 他不能齐。 殊胜希有。 佛德过彼。 后叹深中。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 趣证方便。 谛谓审谛。 深思谛观。 念佛法海。 故能得证。 如来藏性。 是佛法海。 穷深尽奥究其涯底。 证行成就。 此叹行德。 下叹断德。 无明是痴。 欲者是贪。 怒者是嗔。 佛断永无。 故断胜参。 上来别叹三业功德。 自下结叹。 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总以结叹。 功勋广等。 随别结叹。 功勋广大。 结叹前口。 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故佛化他功德广大。 智慧深妙。 结叹前意。 前有多德。 偏结其慧。 以行主故。 深结前深。 妙结前胜。 光明威等。 结叹前身。 上来叹竟。 自下发愿求前所叹。 于中初有十偈之文。 正起愿心。 后之三偈。 请佛证知。 前十偈中。 初之五偈。 求佛法身。 后之五偈。 求佛净土。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无上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疏]求法身中。 初之一偈。 愿求佛果。 次有两偈。 愿求佛因。 后之两偈。 校量显胜。 就求果中。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 求佛自德。 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求利他德。 就求因中。 初有偈半。 求自利行。 下有半偈。 求利他行。 求自利中。 初偈举彼六度之行。 布施调意。 是其檀度。 修施治悭。 名为调意。 戒是戒度。 忍是忍度。 精进进度。 三昧禅度。 智慧智度。 慧胜名上。 下对起愿。 吾誓得佛。 起行所趣。 普行此愿。 求因趣向。 下求利他。 文显可知。 上求求因。 自下两偈。 校量显胜。 坚其愿心。 假令有佛百千亿万。 举其佛宝。 无大圣数如恒沙。 举其僧宝。 供养斯等。 供前僧宝。 斯等诸佛。 供前佛宝。 不如求下。 对愿比校。 彰其不及。 却犹退也。 虽供多圣。 不如自己求道不退。 故重坚发。 经中如此比校大多。 不可具说。 供养有限。 求道之心无齐限故。 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刹土。 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衷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 [疏]求净土中。 初三偈半。 自净求。 后一偈半。 求土摄他。 就自求中。 初有两偈。 泛举多土。 次有半偈。 明己所求。 于诸土中。 最为第一。 后之一偈。 显第一相。 前泛举中。 如恒沙等。 广举多土。 光明照等。 就彼多土明庄严相。 光遍此国。 明佛如来光明庄严。 如是精进威神难量。 明佛如来神通庄严。 佛于彼土勤现化事。 名为精进。 化事众多。 是故名为威神难量。 此泛举竟。 令我作佛国第一者。 于前所举诸国土中。 诸相庄严最为第一。 现今所成弥陀国是。 下有一偈。 显第一相。 其众奇妙。 明众第一。 道场超绝。 明处第一。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明国第一。 亦得名为乐第一也。 泥洹涅槃。 本是一名。 传之音异。 故下文言。 弥陀国中。 众生受乐。 而次泥洹。 上来自求。 下有一偈半。 求土摄物。 我当湣哀度一切者。 明己当来成佛道时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净等。 明于当来生我国者齐获胜益。 十方来生。 生人多也。 心悦清净。 归心纯也。 已到我等。 获利胜也。 上来十偈。 正起愿心。 下有三偈。 请佛证知。 幸佛信明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疏]于此文中。 初有半偈。 请世自在佛为己作证。 次有半偈。 更兴愿心。 次有一偈。 请十方佛为己作证。 下有一偈重起愿心。 初半偈中。 幸犹愿也。 愿佛信我所求不虚。 明我当来定必得果。 是故请言幸佛信明。 佛证不虚。 是故言是我真证。 其次半偈更兴愿中。 发愿于彼所求之事。 力励精勤修习所欲。 法身净土。 各愿于彼力精所欲。 其次一偈。 请十方佛作证可知。 末后一偈重起愿中。 结誓自要。 故云假令身止诸苦忍终不悔。 上来明其世间之行。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终 发布时间:2025-03-31 09:01:0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