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孩子心里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内容: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一类人,他们头脑聪明也很能干,但却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纰漏,究其原因,周围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责任感。 相反,另一类人并无过人之处,但做事却目标明确,坚毅果断,敢作敢当,事业有成,与其共事的人也很信任他,具有良好的信誉,分析原因也很简单,对人、对事、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有一位作妈妈的人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她教育女儿经历:女儿蹒跚学步时跌倒了,我就“砰砰砰”使劲用脚跺地说:“都是地不好,让我们的小宝宝摔倒了。 ”女儿撞到了桌子上,磕痛了,我就“啪啪啪”使劲用手打桌角,说:“都是桌子不好,把我们的小宝宝碰痛了。 ”此后,女儿一受委屈,就眼泪汪汪地瞧着我,等我找出“替罪羊”来哄她。 一晃眼,女儿已读幼儿园中班了,渐渐懂事了,她也知道跌倒了怪地不平很可笑。 不过,她做错任何事,都能找到解脱的理由来。 她会说:“妈妈,今天我摔了一跤,是外公不好,他没有搀住我的手。 ”“妈妈,今天我没拿到五角星,是老师不好,我帮小朋友收拾玩具,老师没看见。 ”“妈妈,今天我去绘画班迟到了,是爸爸不好,他没及时叫醒我。 ”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她自己没什么不好。 女儿喜欢赤脚在地板上跑。 天冷了,我让她穿上棉拖鞋,她跑着跑着,就把棉拖鞋跑丢了。 我给她穿上,可不到五分钟,她又不知将棉拖鞋扔哪儿了。 我没办法,只好在地板上铺上棉垫子,任她赤脚在棉垫子上玩。 可她居然赤着脚去厕所,这样一来,女儿着凉了,发起了高烧。 医生说要打吊针,女儿吓坏了,她一边用小拳头拼命捶打我,一边大哭大叫:“是妈妈不好,是妈妈不好,谁叫你在厕所里不铺上垫子”我惊呆了! 在女儿含泪的双眼中,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怨恨,这样下去,假如女儿长大了,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她会不会也用这种怨恨的眼光看我,然后说:“都是妈妈不好,你没本事给我安排一个好工作。 ”如是,她岂不要怨恨我一辈子! 我再也不能让女儿寻找借口怪这怪那,她必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了。 否则,等她长大了,她可真要怪我:“都是妈妈不好,从小没有教给我承担责任的勇气。 ”从医院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上的棉垫子全都收起来,然后一字一顿地对女儿说:“你把棉拖鞋穿好,要再穿丢了,着了凉,那就是你自己不好! ”有一位老师向我们讲了她的经历:她可以说对学生相当熟悉,但是让最恼火的是孩子们没有责任心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孩子们不负责任的事情。 如:忘了带学习用具,作业没做完就玩去了;做清洁,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垃圾塞得连书包、字典都放不下等。 有一次上美术课班上有37人没带画具,还有一次上自然课25人没带书,劳动课常常是半数人不带工具。 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孩子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孩子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得了健忘症呢? 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有一天她正上语文课,教室的门开了,一个学生满脸泪痕地被推了进来,不知所措地站在门口,紧接着一位家长伸进头来大声解释迟到不能怪孩子,是家长睡过了头。 类似情况,有的家长不能来,就让孩子带纸条,解释迟到的原因,承担学生迟到是作家长的责任。 我真想问问这些家长,上学究竟是谁的事? 迟到了应该由谁负责? 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考试上去了比什么都强,家里的活不用你管。 说实在话,我们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责任都有人为他承担。 而有些家长也非常乐意承担责任,孩子成绩没考好,家长说我不知道要考试,没给他复习,孩子的学习用具没带,家长又说忘了给孩子准备。 有的家长三天两头请假给孩子送东西,怕孩子爱委屈,有的家长就干脆叫孩子把画笔、水桶等,长期放在教室里,省得孩子记不住,更放纵了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针对以上情况,我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在孩子的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专题家长会。 这个专题会一结束,家长们发表看法,总的认为是家长会开到了点上,找出了孩子的病根和家长的不足,也学到了一些教子方法。 庹颖的家长说:"在会上老师多次提到的学生责任心的问题,我们也有同感。 过去总认为学生在校有老师教育引导,一切万事大吉,非常放心。 因此,忽略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小孩十分娇惯,现在也吃到了一些苦头。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现在不在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将来怎样走向社会。 且不说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是生存都将存在问题,我们一定配合学校,从抓责任心的培养着手,培养孩子的素质。 "孩子的依赖性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 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 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 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哼哼叽叽说:“再睡一会儿。 ”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 父亲想了想,对妻子说:“咱得换个办法了。 ”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 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 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 ”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 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 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 从这个独生女的变化可以看出,孩子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父母的溺爱剥夺了自立的能力。 譬如,孩子的学习也是自己的事,靠自己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本领。 大人陪读陪写甚至帮写帮计算,都是在帮倒忙,是在培养懒孩子。 当然,孩子个人很勤奋仍搞不明白,帮他分析一下甚至请家庭教师都可以,但必须以孩子独立学习为前提,切忌包办代替。 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我觉得培养“好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现在有许多家长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便将他(她)宝贝得不得了。 无论生活上、学习上事事都为孩子安排得妥妥贴贴。 使孩子习惯被照顾,事事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 这样孩子长大后既不懂照顾自己,也不懂照顾他人。 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所以,应自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常见有些家长怕累了孩子,孩子值日搞卫生,他也拿个扫把去帮忙。 我觉得类似的事就应该让孩子去做,而且要孩子明白:教室是公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责任令它保持清洁。 而且要使他懂得乱丢垃圾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不但自己不能扔,而且见到别人扔还要加以制止。 因为保持公共地方清洁是每个人的责任。 培养孩子责任感可以从小处做起,例如孩子借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按时归还;说话要讲信用;损坏别人的东西要给予赔偿;做错事要学会承担责任,勇于认错……我们应教会孩子这些知识,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人只要有责任感,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准。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特别要注意孩子过失的处理。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发生一些过失,这毫不奇怪。 譬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等。 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许多父母会责怪孩子,如这样说:“你怎么搞的? 讨厌! 快走吧,回家写作业去。 ”于是,孩子没事了,什么责任也不必负,回去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 父母则留下来承担责任,又是道歉,又是赔偿。 如此这般,孩子怎么可能有责任心? 细想一下,不正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吗? 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 5美元。 当时,12. 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如在今天,约合人民币3000多元。 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12. 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 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 当然,在这种时候,父母应当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词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把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称为关键时刻,因为能否处理过失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责任心,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发布时间:2025-04-08 08:41:2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