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七卷 内容: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七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七卷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世间品之二复次偈曰。 如引次第长。 相续由惑业。 更入于余世。 释曰。 一切阴相续牵引不平等。 能感寿命业有差别故。 此相续随能引势。 如此次第得增长。 何者次第。 如偈言初名柯罗逻次生頞浮陀从此生俾尸俾尸生伽那伽那生舍佉及发毛爪等并有色诸根次第生身分此五位皆在胎内。 谓柯罗逻。 頞浮陀。 俾尸。 伽诃那。 波罗舍佉。 此胎中刺。 由时节次第增长至成熟位。 于母腹中业报所生。 猛风吹之。 风转胎刺安置令向母身门。 此胎如强粪聚过量难忍。 次从此处堕。 是时二苦不可为譬。 复次或时母饮食威仪执作过差。 或由宿业过失。 于胎内死。 是时有诸女人善识方便。 及诸医师解养婴儿。 方温以酥油。 及睒摩梨滑汁用以涂手。 手着小利刃。 于胎内譬如粪坑。 最剧臭闇不净之器。 是无量千虫类住处。 秽汁常流。 恒须对治。 不净及血垢腻洟液。 湿烂臭滑之所染污。 鄙恶叵见。 穿漏薄皮以覆其上。 宿业所作。 身大创孔手内其中。 分分断割牵出于外。 此胎中子。 由宿后报业引入余道。 趣向难知。 复次若生无难。 是时或母乳子。 或余女人能瞻视之。 此儿体似新疮。 触如刀仗及烈灰汁。 爱此儿身及以洗拭。 次唅以清酥。 饮以母乳。 渐次饴以细粗饮食令稍习之。 此子由次第增长。 由诸根成熟诸惑更起。 诸业更生及更增长。 由此惑业舍命之后。 由中有相续如前。 更入余世。 偈曰。 故有轮无初。 释曰。 由此道理。 生以惑业为因。 惑业以生为因。 生复以惑业为因。 如是应知。 生死轮无初。 何以故。 若分别执有初。 此初应成无因。 若初实无因。 所余一切悉自然生。 皆应无因。 现见此事。 于芽等中有种子等。 功能。 由处时定故。 火等诸因。 于熟等果亦尔。 是故无生无因。 说常住为因。 于前已破。 是故生死必定无初。 是生死终。 由因尽可然。 由生属因故。 譬如芽属种子。 由种子坏故芽灭。 是阴相续所说。 三生为位。 偈曰。 如此缘生法。 十二分三节。 释曰。 此中十二分者。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 十二老死。 三节者。 一前际二后际三中际。 谓过去未来现世。 云何于三节安立十二分。 偈曰。 前后际二二。 于中八。 释曰。 无明行在前际。 生老死在后际。 所余八在中际。 此八分一切众生于此生为具有不。 答非。 若尔何众生具八。 偈曰。 具生。 释曰。 若众生触一切位。 说名具生。 非于中阴死。 非托色无色界生。 何以故。 于大因缘经中。 但约欲界众生说经言。 阿难。 若识不托母胎赤白。 为得变异成柯罗逻不。 不得世尊。 广说如经。 有时说缘生有二种。 有属前际摄缘生。 有属后际摄缘生。 于中七分说名前际。 谓从无明乃至受。 所余五分说名后际。 合前后际因果为二分故。 何法名无明等。 偈曰。 宿惑位无明。 释曰。 于宿世中一切惑位。 于今名无明。 与无明共行故。 由无明力所余得起故。 譬如于说王行中说导从行亦名王行。 偈曰。 及宿业名行。 释曰。 位言次第流。 于宿世中福等业位。 于今名行。 若今有是彼果报。 偈曰。 托生阴名识。 释曰。 于母胎中初托生刹那。 所有五阴名识。 偈曰。 此后称名色。 先于六入生。 释曰。 从托生心。 后乃至六入未生。 此位称名色。 应说先于四入生。 云何言六。 六者如此量立入故。 是时四生。 六圆满故。 偈曰。 此先三和合。 释曰。 若六入已生。 此位说名六入。 乃至根尘识三和合未起。 偈曰。 触先乐苦舍。 能分别因智。 释曰。 由三和合名触。 此人乃至未能了别三受因异。 此位名触。 若已能了别三受因。 偈曰。 受先淫欲爱。 释曰。 受位者。 了别三受因为体乃至未起淫欲爱。 偈曰。 求淫乐具爱。 释曰。 于欲尘及情色爱欲生起位名爱。 乃至未能寻求五尘。 偈曰。 四取谓生具。 为得故遍寻释曰。 若于此位中着心寻觅五尘。 为得故于一切处驰求。 此位名取。 如此驰求。 偈曰。 当来有果报。 能造业名有。 释曰。 此人因求得欲尘心驰求。 能生长感未来有报业。 此位名有。 由此业从今生更退。 于未来世正托生位。 偈曰。 更接有名生。 释曰。 此位名更接。 何以故。 于今生是识分。 于未来名生。 从此后偈曰。 老死乃至受。 释曰。 除生从此后乃至受。 此位名老死。 是四分谓名色六入触受。 于未来名老死。 分判十二分如此。 此缘生余处说有四种。 一约刹那说。 二约多时说。 三约相应说。 四约位说。 云何约刹那说。 于一刹那中具有十二分。 譬如有人由随贪爱染污断众生寿命。 此人一刹那具有十二分。 是中痴惑名无明。 作杀意名行。 了别尘类名识。 与识俱起四阴名色。 约名色清净根名六入。 六入相对和合名触。 领触名受。 是贪名爱。 所余与爱相应上心惑名取。 彼所生身口二业名有。 如此等法起名生。 变异名老。 灭名死。 复说约刹那约相应。 如分别道理论说。 约位说者。 十二分皆有五阴。 无间生相续名多时。 于四中今说何缘生。 偈曰。 此今约位说。 释曰。 若分分具有五阴。 云何唯说无明等为分不说余。 偈曰。 由胜说为分。 释曰。 若于位中无明为胜。 说此位名无明。 若于中行胜说名行。 乃至老死胜说名老死。 是故无失。 复云何于经中说缘生有十二分。 于分别道理论说异。 彼论云。 何者为缘生。 谓一切有为法。 于经有别意。 故说十二。 于阿毗达磨约法相说。 复有别说。 缘生有六种。 谓约位说。 约刹那说。 约多时说。 约相应说。 约众生名说。 约众生非众生名说。 云何于经中但说众生名。 偈曰。 于前后中际。 为除他无明。 释曰。 是故说三节。 此中前际无明者。 从此生疑。 我于过去为已有为非有。 何我已有云何我已有。 后际无明者。 从此生疑。 我于未来为更有为不有。 广说如前。 中际无明者。 从此生疑。 此何法。 此法云何。 今何我当来何我。 为除此三种无明。 是故约众生名。 三节说为十二缘生。 于经中如次第说。 谓无明行乃至生老死。 云何得知如此。 由经言。 比丘若比丘。 由如实正智能通达缘及缘生所生法。 是比丘不约疑耶。 思前际谓我于过去为已有为非有。 广说如前。 复有余师说。 爱取有为前际后际无明。 何以故。 此三是未来果因故。 此十二缘生。 应知有三种自性。 一惑二业三类。 此中偈曰。 三惑。 释曰。 三分以惑为性。 谓无明爱取。 偈曰。 二分业。 释曰。 二分以业为性。 谓行及有。 偈曰。 七分类为果。 释曰。 七分以类为性。 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 惑业依故。 此类或说名果。 此七分于余处说名果。 所余诸分说名因。 惑业为性故。 何因缘于中际说果因广。 类有五种差别故。 离惑为二分故。 于后际说果略。 离为二分故。 于前际说因略。 说惑一门故。 偈曰。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释曰。 由广说中际。 前际后际。 广因广果。 例此可知。 是故前后际不复广说。 若复广说此言无用。 若缘生唯十二分。 由不说无明因。 生死应至有始。 不说老死果故。 生死应至有边。 若立无明因老死果。 应更说别分。 若说此二别分。 则有无穷之过。 若不说别分。 又不免前难。 不应别立。 此中由佛世尊已显此义故。 偈曰。 从惑惑业生。 从业更果类。 从类类惑生。 有分理如此。 释曰。 从惑惑生者。 谓从爱取生。 从惑业生者。 谓从取有生。 从无明行生。 从业果类生者。 谓从行识生。 从有生生。 从类类生者。 谓从识名色生。 乃至从触受生。 从生老死生。 从类惑生者。 谓从受爱生。 由世尊安立有分道理如此。 由无明是烦恼性故。 惑从类生。 惑从惑生。 此义自显。 由老死类以受为边故。 从此更生惑。 是故于中不可增减如此纯大苦聚缘和合生由此言。 若不尔。 此文有何义相应。 有余师说。 于余经中说。 无明以不正思惟为因。 不正思惟以无明为因。 于此经中不正思惟。 亦是所说由入取摄故。 云何不正思惟入四取摄。 若说由相应故。 亦应说入爱无明摄。 与彼相应故。 若在彼摄。 此中云何能证。 谓无明以不正思惟为因。 若但由位摄能证因果义。 爱及无明入取摄故。 不应立为别分。 如不正思惟。 有余师说。 于余经说不正思惟为无明因。 此不正思惟说在触时。 如经言。 依眼根缘色尘。 染浊思惟生。 能起无明。 于受时无明必生。 如经言。 缘无明触所生受。 故爱得生。 由此别经故知。 不正思惟于触时起。 能为受时所起无明作因缘。 是故无明无无因义。 故不须立别分。 无无穷之过。 此不正思惟。 由说复从无明生。 染浊思惟从痴生。 此经言为证。 于余经不无此义。 若汝意欲立如此义。 此中则应更说。 彼文句不应说。 若不说云何知有。 由道理知有。 何者为道理。 若受无无明。 不能为爱因缘。 譬如于阿罗汉。 若触不颠倒。 不能作染污受因。 云何知不正思惟从无明生。 由于阿罗汉无无明故。 触不颠倒。 若由此道理故。 不更说则成太甚过失。 若此义由道理可见不须别说。 自可得知。 不但不正思惟。 所余诸分不说亦应可知。 则悉不须说故。 此执不成救义。 前所立难亦不成难。 谓度无明老死。 不说余故。 故生死有初有边正说非不圆满。 何以故。 受化众生迷惑于有生。 云何从宿世现世起。 复从现世来世起。 此三世次第相应。 如来唯欲说如此多义。 此义于前已说。 如偈言。 于前后中际。 为除他无明。 佛世尊说。 比丘我今为汝等。 说缘生及缘生此所生诸法。 此二句其义何异。 若依阿毗达磨义。 此二无别义。 何以故。 此二是一切有为法故。 云何未来法。 未生说名所生。 若尔。 云何未来未是所作。 说名有为。 由能生故。 意所引故。 说名有为。 若尔无流云何。 是彼亦由善故意所引若尔于涅槃约至得。 亦应有如此义。 此有为是所生种类故。 虽复未生。 亦说名所生。 譬如色未变坏亦说名色。 由是变坏种类故。 是故无失 发布时间:2025-04-29 08:32:2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