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净法师:世间虚假 唯佛独真 内容: 慧净法师:世间虚假唯佛独真弥陀诞辰暨净嵩法师圆寂两周年「纪念佛三」于净宗书院开示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 感怀师恩书院念佛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明天十一月十七日,也就是我们的本尊,我们所信仰的对象,我们生命的依靠者、救度者──南无阿弥陀佛的圣诞纪念日,同时也是教团的创办人,净嵩法师往生极乐世界两周年纪念日。 我们从今天起一连三天,以念佛来纪念上师,也就是净嵩法师往生两周年的纪念日。 本来净宗书院每天都在念佛,从早念到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休息,可以说日日都像在打佛七,日日都好像在纪念上师,纪念净嵩法师。 所以在这三天当中,我们念佛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念佛的内容,也只是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 但值此阿弥陀佛圣诞纪念日,上师往生两周年的纪念日,我们鼓励教团同修,这三天能踊跃到书院共修念佛。 书院是上师创办的,也是上师居住之处,这个道场和上师、和教团同修大众,是最有渊源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大众、道场、教团的根本、水源之处。 所以,大家来这里念佛,是对上师最好的纪念、怀念,也是对上师最好的知恩、报恩。 因此,我们希望以往难得来、不曾来,或没时间来的同修,能利用这三天,或明、后天休假的时候,来这里念佛,和大家共聚一堂,互相慰问,彼此欢谈、了解。 何人非白骨何时非梦中「纪念佛三」的开始,我先读诵一首偈,然后解释这首偈,做为这三天的开场。 何人非白骨,何时非梦中,世间皆虚假,弥陀独真实。 「何人非白骨,何时非梦中」? 好似上师英年早逝,在青春壮年,四十几岁往生极乐世界,这固然是上师业障早消的福报,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生的无常。 人的最后,就是一堆白骨粉,和草木同腐化。 人生无常,也有在母亲腹中,十月尚未成人胎就夭折;或才青春壮年就死亡;即使长寿活到八十岁,乃至一百岁、百二十岁,最后还是归空。 所以,世上哪一个人最后不是成为白骨呢? 我们在这里念佛,纪念上师,要观察人生的无常,借着这个机缘,感受自己终有一日也会如此,而现在就来为自己做准备。 这样,在这个纪念当中,自然就可以互相利益。 光阴如射箭红颜暗里迁在座看来大多数都和我一样,已经是有年岁的人了,回想当初青春年华岁月,好像才几天前的事! 可以说:光阴如射箭,红颜暗里迁,青春到老年,忽觉一瞬间。 所以我们去参加告别式,或为人拈香,要体会不是只有对方如此,有朝一日,我们也会这样,而且,这一天是突然间说来就来。 所以,学佛修行不能期望将来,也不能等待明天,如果是期待将来,就有无尽的将来可以期待;如果是等待明天,永远都在等待明天。 这样,终有一日会措手不及,那时候,懊恼遗憾,已成徒然。 古人有一句话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我们以为老人才会死亡,但是很多没有子孙祭拜的孤坟,都是少年人。 所以,在座的老菩萨固然要精进念佛,就是年纪轻的,也不能存着侥幸之心。 世间无常人生是梦古人又说:青冢多埋红粉骨,黄泉半是黑头人。 这在在都说明人生是无常的,要把握现在,不能等待未来。 所以说:「何人非白骨,何时非梦中。」任何时候都是在作梦的,因此说「人生是梦」。 无穷尽的轮回是大梦,不是我们躺在床上作梦,才叫做「梦」,我们现在就已在梦中了! 这个世间是无常、是苦、是空的世间;是一场梦,是一场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作梦,就有醒的时候。 人生都是如此。 但这必须有悟性,然后向着「真」去追求,这样人生的大梦,就有醒的一日。 不然,由这场梦进入另一场梦,由无常、苦、空的人生,又进入一场更加无穷尽的苦、空的人生。 世间皆虚假弥陀独真实「世间皆虚假,弥陀独真实。」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身体也好,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好;或是时间、空间,所有的人、事、物,凡是存在的,看得到、听得到、想得到的,一切皆假,一切都不是真的。 虽然眼见的当下是存在,但那是一时的因缘和合,业缘到了,才有那种现象。 既然是「缘」,无论善缘、恶缘,好缘、坏缘,是「缘」就总有离散的时候,一旦离开,当下成空,不再存在。 我们学佛的人,最基本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的假相。 因为那不是真实,无有本体,所以不能永远存在。 人的一生,成、败、得、失、穷、通、祸、福,都有他的因缘,而且也只是一时,不是永恒性的,不是不变化的。 所谓:苦莫悲,喜莫笑,原是浮生梦未觉。 意思是说:逆境不必感到苦恼,顺境也不必过于欢喜,因为一切都是未醒的浮生之梦。 如同上师已经不在,我们怀念上师、纪念上师,也一样要有因缘的观念。 有的人对过往的人,是将他的相片安放在桌上,遗物也放在眼前,每日朝拜、供奉,甚至所有东西都拿来收藏,不时为他哭泣,为他流泪。 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学佛的人应有的观念和作法。 所以说「世间皆虚假,弥陀独真实」,我们要了解,只不过是一时的因缘,人已不在,心也已经改变,就是将来投胎出世再相逢,也不一定能再相认,彼此也不一定是和以前一样的感情、感受。 藉假修真舍假入真有一句话说: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业,因为这个业大家相逢、相处,甚至做夫妻、做父子、做朋友。 等到业缘一尽,各人就由过去所带来不同的业,再去受不同的、无穷尽的轮回果报,所以并不固定。 我们要有这种无常观,了解这只是一时虚假的存在。 什么是真实? 我们念佛的人就是要舍离虚假,仰慕真实,追求真实,然后证悟真实。 藉假修真,舍假入真。 「真」就是我们自有本来,永远不变,不受虚空因缘的变化,这就是佛为我们开示的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佛性,只是因为被万古劫以来业缘的烦恼、妄想遮盖住了,所以自有的本性、佛性不能显现。 如果这个本性、佛性能够显现,他就是得到真正的本来人了。 他的这个身、心,就非常安乐,非常自在,非常无碍地存在宇宙之中,不受生、老、病、死的变化,而且能够自由自在、无罣无碍来救度众生,这就是「弥陀独真实」。 一心学佛一心念佛人人心中皆有弥陀佛性,所以我们要认清这点,了解世间苦、空、无常。 当然,在尽了各人的义务、本份以外,我们就要一心来学佛,一心来念佛,这才是真实的。 古人云:「说道容易行道难」,以上所讲的,也是我对自己的勉励。 我们这个道场就是净土宗的道场,这个地方就是念佛的地方。 现在纪念阿弥陀佛的圣诞,纪念上师往生二周年,我们没有其它的纪念方式或法会,从开始到圆满,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就是最有意义、最真实的纪念,对彼此都有无穷的利益。 念佛福报现当二益念佛的人,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益,经典中所开示的归纳起来,有两种的利益,叫作「现当二益」,现在以及将来,两种利益。 我们念佛现在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呢? 归结而言,就是能够「消灾免难,增福延寿」。 「消灾免难」就是说,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化小、小化无。 在默默无形之中,我们的灾难,受到阿弥陀佛的庇佑来化解掉。 「增福延寿」就是消除减轻我们的业障,增长我们的福报,使我们凡事都能有顺利的结果。 在百岁命终之时,比较没有身苦病痛,甚至能够自在安然,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就是现生能够使我们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临终能够自在安然,往生极乐世界。 一旦往生极乐世界,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当下就断除;到了极乐世界,是没有生、老、病、死,寿命永远存在,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 《阿弥陀经》里面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而且,都是「一生补处」的果位,可以说当生成就,一生成佛。 平生念佛预知时至凡是多念佛的人,虽然他不知道,也不祈求这两种利益,但是自自然然能够拥有。 尤其是多念佛的人,临终的时候,大多能够很自然、安然,甚至「预知时至」。 不久前,我曾听一位法师讲说一件自在往生的事迹。 有位老菩萨,年岁不算很老,只是平生时常念佛,他固定一天念三万句「阿弥陀佛」,就算比较忙碌晚归,也要把三万句佛号念完才去睡觉。 可以说念佛很勤、很有恒心,无间断,无改变。 到了要往生前一个星期,他就把儿子、女儿、媳妇,全都叫到面前,一一交代后事。 等到第七天早上,家里的人发觉平常这个时间,老人家应该出来吃早餐了,怎么还没出来? 一进房间,看到这位老菩萨手中拿着念珠,坐在椅子上,很安详地往生去了。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观察古往今来,凡是多念佛的人,往往能够「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一般。 当然,我们念佛的人,像《阿弥陀经》所说的: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专一念佛,临命终时,尚未断气,阿弥陀佛就会带着清净大海众,来到他的面前,来为他欢喜、赞叹、安慰、保护,让他不受冤亲债主的障碍,能够在命终之时,心不颠倒,安然自在往生。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念佛有佛的庇佑,经典中说:佛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我们念佛的人,从现在开始到临终,阿弥陀佛的光明就一直保护我们,永远不舍离,到临终就现身来迎接我们。 所以念佛人往生的时候,总是不会颠倒。 但是,如果一天有固定时间,乃至于固定数目,不管有空没空,有事情没事情,都将这句佛号放在心中,挂在口中的人,往往就有如刚刚所说的「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 所以希望各位同修以及莲友,好好把握这一口气还在,身体还能让我们作主的时候,专心一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现在就说到这里,请大家开始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讲于2005年12月16日)。 发布时间:2025-05-06 09:11:4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