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摆脱习性的影响:倒读心经,正得菩提 内容: 摆脱习性的影响:倒读心经,正得菩提我们之所以还只是人而不是佛,全是因为我们还有无明业力未曾断除。 众生无明、无明众生,无明业力简单地说就是众生的习性。 习性赋予我们求生的本能,还赋予了我们选择懒散、安逸的本能。 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我们总是会选择更为安逸、懒散的处境,即便是在读诵佛经时,也难免有倾向懒散、安逸的习惯。 读诵佛经是为了从中获取智慧,品味经典的最好境界应当是:得意而忘言。 如果得言而忽意,就会以指为月、被经所转,徒劳无功。 字面浅白、篇幅短小的心经,更是如此。 才260字的心经,很容易就能背的下来,往往让人留住于浅表,而不能深得其味。 是选择安逸的本能让我们不求甚解,总以为能背下来就已然万事大吉。 为了摆脱习性的影响,我们不妨倒读心经,换个角度去品味经典或许能读出别样的意味来。 究竟涅槃,远离颠倒梦想,无有恐怖,心无挂碍无挂碍故,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菩提萨埵。 以无所得故,无智亦无得,无苦集灭道,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受想行识,是故空中无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空相。 离生的涅槃境界是一种理究事竟的境界,是为究竟涅槃。 理究者:远离颠倒梦想;事竟者:无有恐怖。 对境不起心则无有恐怖,于法不执念,则能远离颠倒梦想。 最大最深的颠倒是不知真心本自圆满,识知真心本自圆满就能真得从容,就能心无挂碍。 要识知真心本自圆满,就得依止于般若波罗蜜多。 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就能真得菩提,就能正得菩提。 菩提者,知幻即离,无所得故。 菩提的境界上,众生、世界是照见习气的心镜,以是故众生者无愚无慧,世界者无染无杂,心生心镜,心于心所无智亦无得。 众生、世界皆为镜中幻蕴之像,以是幻故,以是蕴故,无苦集灭道,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受想行识。 蕴之而成的空中之华,本依妄有,若得除妄空本无华,是故空中无色。 知是空华,灭妄名真,空华于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经中诸法皆为除妄,虚空不动,相从妄立。 知妄则诸相入空,如如不动,本自清净。 虽未除妄,本自圆满。 是故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愿佛佑吉祥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发布时间:2025-05-27 09:20:14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