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慧法师:禅修法座 内容: 净慧法师:禅修法座各位同道,上午我在这里讲了佛法的缘起、空和业果轮回几个问题,下午就根据慈雨法师的意思讲讲关于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 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宗派,人称临济子孙遍天下。 临济祖庭就在河北正定临济寺。 这是讲禅宗的形式。 从内容上讲,就是讲禅定的修法、禅的思想、禅的影响。 禅宗分成了五派之后,禅宗的思想就融化到这五派里去了。 这五派中的法眼、云门、沩仰三派已经失传了,剩下的就只有曹洞宗和临济宗。 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临济宗。 它不仅在修持上具有代表性,在思想上也具有代表性。 临济、曹洞宗以后又传到日本、朝鲜半岛。 现在的日本主要有临济、曹洞、黄檗等禅宗宗派,曹洞宗是最大的。 朝鲜半岛最大的宗派是曹溪宗,曹溪宗亦即是临济宗。 所以说临济宗影响很大。 在思想学术方面的影响就更大。 现在之所以到处说禅,禅成了传统文化热中的一部分。 禅学热不仅是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个热潮。 所谓禅学热是怎么兴起来的呢? 日本的铃木大拙禅师可能在座的居士都知道,或者读过他的著作。 铃木大拙在西方生活过许多年,因为他能够直接用英语讲禅用英文写禅学著作,所以透过铃木大拙,把中国的禅传到了西方;现在西方人透过他的著作来了解中国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国的禅,所以在西方掀起了“禅学热”。 我们中国的禅学热当然和铃木大拙的著作有关系。 但更直接的可能正是这几年气功的盛行。 气功的种类很多、门派很多,说得不好听是五花八门,说得好听是异彩纷呈。 不管是哪一门派的气功,哪一形式的气功,或多或少都会跟禅有一点关系;也或许还会有一点禅的味道。 说气功与禅有关系、与禅有缘,我看练气功的人谁都会乐意承认这一点,谁都可以引以为荣。 假若说气功和佛教有关系,可能就有很多人不敢承认了,因为佛教是宗教,如果和宗教挂上了钩,也就和“封建迷信”有了关系了,所以不敢承认。 这是我们众生的执着,我们众生的偏见。 佛教是最没有偏见的宗教,它认为一切法、一切事物只要是向上的、向善的,都是佛法。 向上的也就是发展的,它是事物的原理;向善的,这是表明事物的性质。 只要是合乎这两点的法都是佛法。 具体讲到禅的修养。 气功或许讲到禅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或某一层次。 我们这里所说的禅是什么呢? 佛教所说的禅不仅仅是禅定的禅,还有禅宗的禅。 这两种禅有区别又有联系。 比如四禅八定等,佛教也修,瑜伽师也修,可能气功也接触到四禅八定。 这种禅定在佛教叫做世间禅。 那么禅宗的禅是什么呢? 禅宗的禅除了修习禅定之外,还有智慧。 世间禅是以定为主的,而禅宗的禅则不是这样。 《六经坛经》大家可能都看过,是叫“定慧等持”。 禅宗的禅不讲出定、入定,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永恒的心态。 也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的方式,它贯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以叫“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行也在禅里,坐也在禅里,言谈动静都没有离开禅,而且都心态安然。 这个体不光是指身体,它是我们身心的结合。 这个是禅宗的禅。 怎样修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我们通过思维、通过看书,通过平时的各种修养固然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但是通过禅定达到这种境界就会更直接一些。 所以禅宗的禅不仅不排除打坐,也不排除修习禅定,而且认为打坐、修习禅定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殊胜方法。 那么如何修习禅定呢? 我想,要修好禅定,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环境,二是调整身体,三是调整心态;选择环境是说要有一个安静、通风、空气好、屋里没有异味的地方。 异味对人有刺激,不利于心境的安定。 二是坐的地方要有一个棉垫子或者坐在床上。 席梦思不好,最好是木板床,在床上放一个棉垫子,后面放一个厚度一寸左右的小棉垫子。 具备了以上条件,再就是选择一个适宜的坐禅时间,最好是在一早一晚,早五点以后,晚九点以后、十一点以前。 坐禅时肚子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饿。 坐禅要有充沛的精力,不能打瞌睡,因为坐禅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一种修行。 假若我们很疲劳,一坐到那里就想睡觉,那就达不到坐禅的目的。 如果想睡觉,那就去睡,不要坐。 另一方面是坐禅时,衣服要穿的宽松,裤带都要解开,宽衣、松带。 有的人穿很瘦小的裤子坐禅,那就不容易使肌肉放松,不容易使血脉流通。 血液不循环、肌肉不能放松,直接影响我们坐禅的情绪,不容易进入安静的状态。 这些都是坐禅前的一些方便。 时间、地点、衣服、坐垫、都安排好了,然后就可以开始坐禅。 我们一般人不能盘双腿,盘单腿也可以,盘单腿不要分哪个腿在上,哪个腿在下,随各人的身体状况、习惯而定。 坐好之后要把腿包好。 我们出家人有这个大褂,把腿一包就行了。 大家没有大褂,可以拿一条毛巾被或一条毛毯也可以。 包腿有两个作用:一是能保暖,不使腿受凉;二是能够使腿固定,包来腿就不会松散。 坐好后身体前后左右摇动几下。 如果你的精力旺盛,眼睛可以闭起来,闭也不要闭得太紧。 如果精神不那么好,那就不妨眼睛三七开,开三分闭七分。 睁开眼你就看着坐位前三尺远的地方。 不管你是睁也好闭也好,总之不要东张西望。 不要弯腰,也不要故意挺得很直,自自然然就行了。 我们出家人的衣领很高,刚好头和衣领贴在一起就行了。 头靠衣领,身体放松,手结禅定印,眼睛开三分闭七分等是讲的调身。 调身以后是调呼吸。 因为呼吸调整得不好,也会直接影响入静。 调整呼吸有两种方法:一是数息,二是随息。 数息就是数呼吸,一呼一吸数一次,爱睡觉的人数出息;心比较散乱、妄想多的人数入息。 这在禅定里叫数息观。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意念看住自己的出息和入息,这叫随息观,随着它呼吸,把意念和呼吸结合在一起,意念清楚地知道呼吸的出入。 在这数息或随息当中,调整自己的呼吸。 平常人呼吸短促,气息也很粗,自己都可以听见,调整就是要使它从粗到细,从急到缓,从短到长,从浅到深。 当我们的呼吸调整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调整心态了。 调整心态是坐禅的真正开始。 前面讲的可以说都是准备工作。 当我们真正坐下来了,心安定下来了,马上就会发现自己妄想纷飞。 一会儿想到孩子睡了没有,一会儿又是电灯关了没有,种种杂念就都会冒出来,一念接着一念,也就是妄想丛生。 这需要正念来克服。 刚才说的调整呼吸,清楚地知道每一呼吸的出入,就是使你的意念集中到观察呼吸这一念上,抵消别的杂念。 但这一念还只是一个点,还是会丢失或间断的。 我们要使这一点成为一条线,进而形成一个无穷的面,才能真正地进入禅定的状态,也就是刚才讲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坐的时候,放下腿以后都能保持这种心态,就可以说静坐有了一些功夫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调心。 以上仅仅是就打坐的几个步骤来讲。 刚开始学坐禅的,可先从一次坐半小时开始,慢慢地加,一个月加十分钟,直到能坐一小时,稳定以后,二小时、三小时也就没问题了。 每一次坐完,下座的时候,如果是在晚上,千万不要一下座就睡觉,要轻轻地把腿放下来,用手轻轻在膝盖上按摩几下,看看腿是不是麻木,使不使得上劲。 特别是老年人下座的时候要用手扶住慢慢起来,并在原地站一会儿,再在房间里来回散散步。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冬天坐禅不要让风吹进来。 天热了可以打开窗户,要面对着门,不要背当风、也不要左右当风。 上面谈的是坐禅的一些技术问题,还有一些是属于修行境界上的问题。 有些练气功的人,在练功当中,可能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境界,有的看到佛像、有的看到菩萨、光明或是看到不好的境界、恐怖的境界。 佛教里有一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的境界都和我们的心分不开,都是我们自心的显现。 所以不管你见到了什么境界,见到佛菩萨来了,你不要欢喜;见到魔王来了,你也不要躲避。 即便见到刀砍在你脖子上,你也不要害怕。 一切境界都置之不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你是修行的人,只要你能保持正念,智慧现前,不管什么境界你都不理它,这一点大家要切切记住。 (明彦整理)。 发布时间:2025-06-05 09:17:3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