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唐玄奘收弟子的传奇 内容: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 窥基,俗姓尉迟,是唐代开国元勋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其父尉迟宗,官至左金吾将军。 窥基的出家,以至于成为一代高僧大德,其中有一段神奇曲折的故事。 这一天,窥基之父尉迟宗正在书房闲坐,远远传来人们的喧闹声,隐隐约约还听到众人高唱佛号之声。 这时,家童慌慌张张跑进屋内。 尉迟宗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对小厮喝道:放肆! 今天昏了头吗? 为何名也不报,就跑进来了! 小厮知道失礼,赶忙跪下道:大人,小的实在是慌急了,有、有一位大和尚已经到门口了! 和尚? 尉迟宗心中一愣。 因为这位武功盖世的将军,从来没与和尚交往过,今天怎么会有和尚登门呢? 是的,家童忙不迭地接上来说,是一位大、大和尚,门前已拜倒了一大片人,都在顶礼膜拜他都不理,只指名要见大人。 小厮的话音刚落,又一个老家人慌忙走了进来,心急地说:大人:三藏玄奘法师求见! 三藏法师来了! 尉迟宗还没等家人说完,便急忙向门外走去。 他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瞪了小厮一眼,说了半天,全是废话,为何不早通报大师的名字? 尉迟宗恭恭敬敬地把玄奘法师迎进客厅。 急忙吩咐家人上茶。 尉迟将军,法师刚一落坐,就说明来意:今日贫僧贸然造访,是有一事相求的,尚请将军布施。 尉迟宗高兴地说:大师能亲自登门化缘,实在是合府的荣耀,恳请大师垂示。 玄奘见将军如此爽快,便笑道:将军且慢许愿,否则我若说出口,一旦舍不得,又如何是好? 一句话把老将军激得几乎坐不住了。 这位两军阵前叱咤风云的人物,说话从来都是斩钉截铁的。 将军正要立誓发愿,玄奘法师向他摆了摆手,等贫僧说出缘由,请将军三思后,再决定是否布施。 原来,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途中曾请一尼姑算卦,说:等你回国之日,你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已经降生了。 所以,玄奘回国后,即有心物色这个高徒。 一日,在长安郊外的大路上,偶然遇到窥基,见他眉目清秀,举止大方,一打听,知为尉迟宗将军之子。 叹道:将军之种不谬也! 从此,玄奘便有心收窥基为弟子。 当玄奘说出要化缘将军的儿子窥基出家时,尉迟宗忽然觉得帽子下面的头发间热腾腾的,合十的双手,也慢慢地分开了。 窥基是他最小的儿子,夫人过世早,现在只有这个儿子承欢膝下,是他精神上的依托。 让儿子出家? 他可从来没有想过。 今天大师突然提出这个要求,将军心里一下子难以接受,于是便下意识地说道:像犬子这样粗蠢骠悍的人,能够教化得了吗? 玄奘微微一笑,马上接住话茬:像公子这样伟器之人,非你不能生,非我不能识! 请放心,我收他为徒,定能使他成为佛门英才。 将军到底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虽然心中舍不得,但还是答应了,只是说了一句:要看儿子的意思如何。 玄奘说:请唤出公子,我要当面听听他的意见。 于是,将军便要家人叫出公子。 当窥基听说要他出家时,便大声嚷道:我不要出家! 如果非要我当和尚也行,但必须答应我三件事! 哪三件事? 玄奘问。 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中午也能吃饭! 好家伙,这三件事正是佛教大忌,窥基满以为提出这三件事,定可断玄奘收他为徒的想法。 不曾想,玄奘倒一口答应了! 原来,玄奘是先以欲望把他栓住,然后再用佛的智慧启发他,定会使他改变初衷。 所谓应允,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窥基出家后,凡出行,果然常以三车相随。 三车分载妓仆、饮食和经书。 关中人因此称之为三车和尚。 有一次,窥基去太原传法,三车在身后相随。 路间,遇一老翁,问道:是什么人乘车? 回答说:一个和尚载着家属而行。 这个老翁叹口气说:很精通佛法的人而带家眷,这可与佛徒不相称啊! 窥基在车中听后,脸红心跳,立即醒悟。 他长叹一声,弃车独往太原而去。 醒悟后的窥基,勤学苦练,严守戒律,日渐精进。 他协助玄奘译经,最后成为一代高僧大德。 (事据《高僧传奇》) 发布时间:2025-06-08 08:09:3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