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柏霖:香菇度我受戒 内容: 黄柏霖:香菇度我受戒黄柏霖:香菇度我受戒 『禁屠沽熟食』,「屠沽」,「屠」就是屠夫,宰猪或是宰羊、宰牛。 「沽」就是卖酒。 「菩萨戒」里面,六重二十八轻,在《优婆塞戒经》里面,有六重二十八轻,其中那个「六重」,六个根本重戒,第六个叫酤酒戒,就是不能卖酒。 以前我常常跟人家讲,说我去受戒的时候,到新北市的树林镇的海明寺受菩萨戒。 我刚开始报名,只报五戒。 我师父,就皈依师父,刚开始的皈依师父叫传顗法师,他是广钦老和尚的承天禅寺的知客师。 他知道我要受五戒,用一个又有一点像惊讶,又有一点说,怎么可能,那种眼神看我,说你也可以受五戒啊? 我就笑一笑,我也没讲话。 后来去报到的时候,以前的中国佛教会的会长,是台湾的,叫悟明长老,他专门修《大悲忏》的,台湾这些佛教界称他叫观音老人。 我也不认识他,他看我的资料以后,他叫师父出来广播,因为菩萨戒是七天,五戒是五天。 我会去受戒,是在一九九四年,那时候第一次被贬官,就是我常在故事里面讲说,那个刘姓督察长,我把怨气放在心中十六年,就是那一次。 被贬官是从管两百多人的督察组长,贬到管两个人的民防组长。 那时候我也没有垂头丧志。 刚好看报纸,「中国时报」说,悟明长老要传五戒、菩萨戒,我就登记报名参加受戒。 这是我真正学佛的开始,也是菩萨要接引我的开始,从那一次才是重新,我的新生命的开始,也是我的慧命的开始。 悟明长老交待寺务处,说叫我改菩萨戒,因为我报名是五戒。 我那时候心想,我能够少分戒就不错了,比如说持两条、三条,五戒你可以持少分戒、多分戒、满分戒。 「少分戒」,比如说你只持不杀生,其他四条你做不到,你就不要说能持,不要骗佛菩萨,也不要骗自己。 那时候我想说,少分戒就好了,一两条应该OK了,应该没问题。 「多分戒」就是你持四条。 「满分戒」,那就圆满了。 结果寺务处找我去的时候,我那时候就跟悟明长老报告,我说,开玩笑,我怎么可能会受菩萨戒? 因为菩萨戒它是论心不论事,它是论你的心念,起心动念就算了。 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是看起心动念。 悟明长老就说,没关系,你再考虑看看。 结果我就考虑了将近两天,第二天悟明长老就问我了,我刚好在大雄宝殿擦那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坐。 他在下面问我,他说,黄警官,你考虑好了没有? 我说,还没好。 好像是观世音菩萨透过他来找我说,你来受菩萨戒。 所以我在想,是观世音菩萨度我去受戒,他不忍我继续造业、沉沦。 我擦完莲花座以后,就跑到大殿后面,那个悟明长老供养的浙江普陀山请过来的老观音,就是不大,大概这样的老观音。 我就用意念跟观音沟通,我说,观音菩萨,我最喜欢喝的酒是二十五年威士忌,是欧洲进口的;我最喜欢抽的菸是德国的Davidoff,一包那时候台币大概四五十块,那个二十五年威士忌最少都开五千块以上。 我那时候喝那种酒,抽好菸,喝好酒。 我跟观世音菩萨沟通,我就用拈阄,跟观世音菩萨谈。 我说,观世音菩萨,既然受戒不能够喝酒,那可不可以喝药酒? 那个阄相现说,可以。 我想说,太好了,观世音菩萨同意我喝药酒,因为我跟他讲三杯药酒。 我说,我菸一下子戒不了,可不可以同意呢? 他也同意了,我在心里就很高兴说,诶,可以抽菸,可以喝酒,喝药酒。 但是我们知道,酒在受戒里面它有「开遮持犯」,老和尚也有讲过,比如说有些老和尚,他有风溼,冬天的时候很冷,他要治病,酒变成可以治病,那个是开缘,所以戒里面有「开遮持犯」。 等到第五天过堂的时候,我们就搭幔衣要过堂,结果第一道菜我去挟,我幔衣就搭得很好看,那个第一道菜挟的是香菇,那个香菇一挟,噗咙一溜,就掉下来,把我这个幔衣弄脏了。 我看了一下说,哇,这个幔衣弄脏,当时就领悟到,幔衣受损了。 我当下回光反照,我说,香菇,那不就是香菸跟酤酒戒吗? 合起来叫香菇吗? 所以我是被香菇度的。 以前那个禅宗都一棒一喝的,像永明延寿大师经过一座桥,看到人家丢一个石头到水里面,噗咙一声,他当下大彻大悟。 他说,「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当然我不是开悟了,我只是说,香菇把我打醒,打我这个梦中人,迷惑颠倒的众生,终于醒过来。 我想说我既然来受戒,有那个心发愿,发心要来受戒,那就要去持戒修行,才能得到戒德,有戒德才能有戒行。 既然有戒心,为何不坚持持戒呢? 那就要断得干净。 所以老和尚说,持戒很重要,戒律很重要。 所以我是因为这样,香菇,就香菸跟酤酒,所以烦恼即菩提。 有时候你从这边去领悟说,烦恼真的是菩提,烦恼在哪里? 烦恼就是众生。 所以六祖大师要圆寂的时候,跟他的弟子讲,说你们要找佛,佛在哪里? 你如果认识众生,就认识佛,在《六祖坛经》里面这样讲。 到最后六祖大师要圆寂的时候,告诉他弟子法海禅师跟其他的弟子,六祖大师说,你们认识众生,就是认识佛,众生在哪里,佛就在哪里。 换句话说,迷的时候就叫众生,悟的时候叫佛。 所以众生跟佛是一体的。 众生就是识,八识五十一心所。 佛,四智菩提,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 所以等到你成佛的时候,你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菩提,那不就成佛了吗? 所以迷的时候有香菇,有香菸跟酤酒;悟的时候,觅之了不可得,你要再去找那个香菸跟酤酒,觅之了不可得。 所以古德讲,烦恼本空,本觉本有。 但是你没有放下,你还是继续执着,烦恼就空不了,觉悟就找不到,佛就找不到。 所以永嘉大师讲一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确实是如此。 所以这个是刚好提到这个「沽」,我就讲到我受戒的经过,跟各位分享。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零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发布时间:2024-03-02 11:47:2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