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师:如何才是善学佛法与传统文化 内容: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才是善学佛法与传统文化就学佛而言,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佛”。 “佛”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智者、觉者。 所以学佛就是学做有智慧的人、觉悟的人;简单的说,就是要做一个明白人。 就学习传统文化而言,《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要学做“大人”,也就是要学做圣贤君子,首先要彰明自己本有的光明德性,然后才能亲爱人民,使人民也能够明明德,最后才能达到至善圆满的境界。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样是要做一个明白人。 怎样才能做个明白人? 古代祖师大德常问一句话:“你会么? ”如果你会,你就是个明白人;如果你不会,你就是个糊涂人。 那么,怎样才算会呢? 就是要善学;学习佛法要善学,学习传统文化也要善学。 能够善学,你就能得到佛法与传统文化的真正利益,一生幸福、美满、快乐;如果不善学,即使佛法与传统文化这么好,你也可能愈学愈出问题、愈学愈多毛病、愈学愈痛苦。 这就好比一帖良药,如果懂得正确的服用方法,你的病很快就能治愈;反之,如果服用的方法错了,可能你的病会愈来愈加重。 所以问题不在于药,而在于你自己是不是懂得善用。 同样的,学佛和学习传统文化学出了问题的人,关键不在于佛法和传统文化,而在于你自己本身不善学,你学错了、学偏了! 如何才能善学呢? 这包括善听、善思、善言和善行。 在佛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当有人请法,佛在正式开讲之前,会先嘱咐听众要“谛听,善思念之”。 这句话分成三个部分,谛听、善思、念之;这三个部分加以细分,就是善听、善思、善言和善行,这些都做到了就叫善学。 谛听就是善听,要用心仔细的听,正确的领受佛所说的话。 就像孔子讲君子九思当中,就有一项是“听思聪”:听话要听清楚,要听懂话中的含义。 如果把话听漏了,或者把意思听错了、理解错误,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那就很麻烦了,会产生误会与偏差。 佛教导的四依法当中有“依义不依语”,听法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其中的意义,而不是执著于语言、文字。 善思就是如理的思惟、领悟佛所说的道理,这也是八正道当中的“正思惟”。 儒家也非常强调,学者必须慎思、明辨。 对于佛法与传统文化的理论、事实与因果,都要很理智的分辨清楚。 例如,要明辨契理与契机的问题;佛所说的经是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说的,对这一类根性众生这样说,对那一类根性众生那么说,不可互相混淆。 众生根性千差万别,所以佛的法门也有种种差别。 能够明辨不同法门之间教理的差异,也能明辨它们针对的不同根性,就不至于混淆。 念之就是修行,这就包括了善言与善行。 要把佛所说的道理时时刻刻系念在心里,并且在言语和行为当中体现出来,要修正自己的烦恼习气,正己化人。 发布时间:2025-08-23 08:59:1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