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尊法师: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卷十二-皈依佛 内容: 法尊法师: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卷十二宗喀巴大师著法尊法师译,辰二、解说依此正修幻身之理。 分三。 巳一、父子论中如何宣说。 巳二、明说修法及诸功德。 巳三、诸师教授如何解说。 今初若修幻身之所依,于因位中如是安住者,于修道时,当如何生起彼所依而修耶? 如五次第论云:‘彼性成就风,则由三种识,复生行者身,说彼名幻身。 以是此中说,众生皆如幻。 住如幻三昧,见一切同彼。 ’卡师译为:‘由正成就风,即彼三种识。 ’其文较便。 其中初颂,显由修内外命力之方便,令修所依之意识,生为心远离位明增得三之心及所乘风,生起为瑜伽师之身者,说为幻身。 言复者,谓彼瑜伽师,不但初受生时,受彼风心之身也。 其次二句,谓幻身修法既然如是,故此无上乘中说一切众生如幻者,有不共波罗密多乘,下三续部,及生起次第之幻义也。 言如幻者,金刚鬘云:‘若见如镜像,如梦幻水泡,等同幻术者,说彼为尊上。 ’五次第论似录此等。 由此显示余无上续凡如是说诸不共义,皆应如是了知也。 其次二句,说已成就幻身之瑜伽师,见一切有情,皆同彼者,谓如上说,是见彼等之根本身如是也。 见一切器界如同自己之幻身者,谓视彼一切亦是风心所变也。 摄行论中宣说之理,如云:‘如实遍知自心,于蕴界处中都无所有,唯智唯现,具足一切相之天身,以幻梦等十二种喻之所表示。 此是诸佛意自性身。 ’如实知心者,是心远离。 蕴界处中无者,谓除心远离之风心外,从诸余身,皆不能修成幻身。 前唯字简分别。 后唯字,简从粗蕴修成。 唯从心远离智,乃能修成十二种喻所表示具足相好之幻身。 此中问云:‘经说:若无所依身者,亦无心性。 若无心者,亦无身可得。 云何唯由自心即能完成具足手足等一切相好之天身耶? 诸有可得见者,若无教理难起信解。 故诸易证无可得天真实性之方便,维愿世尊金刚上师慈悲宣说。 ’前说唯智能成具足一切相好之天身。 误解唯字简余非心物因。 谓唯心完成具足手足等相之天身,不应道理。 以经中说:所依身与能依心,随一非有,余亦无故。 可得见者,谓有疑惑分别者。 若无教理,不能获得断疑之定信。 无可得者谓无相天真实性幻身。 现证此之方便,请除疑宣说。 答曰:‘诸已趣入经等道理,及已安住生起次第,诸修行者,虽能喻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像等,增上信解,然彼不能由喻了知,唯由内智,以意为性完成天身加持自我之教授。 故我当随瑜伽续行,令汝了知,金刚萨埵圆满因缘。 ’其中说已趣入经等,宣说一切诸法如幻,思维彼义虽能信解,然不能知幻身加持我者。 是为破除,有谓究竟了知中观所说如幻妄义。 由修彼义远离实执。 为幻身者。 以彼虽是总义之如幻三摩地。 然彼全无第三次第秘密义幻身,及第五次第究竟义幻身之义故。 说修生起次第者,虽能信解一切法如幻,然彼亦不知幻身加持我之教授者。 是为破除,有谓天身,显现无性,安住彼义,都无贪著,为幻身者。 以生起次第时,虽有多种,澄净鲜明,显现无碍,犹如虹霓之坚固三摩地,及与尔时,空性正见和合,都离实执。 然说尔许犹不能知,唯由内智完成天身加持自我幻身教授。 则下三续部中,不能得彼教授,固不待言。 若能善解彼义,则诸妄说:先于镜中天影系心,后将彼影融入自身。 由修此故,唯明净现,安住定中,全无执著,误执彼为加持自我幻身正行。 皆无余灭。 如是既说,不修天身,仅达虚妄如幻之智德及彼智德与天身合修,生起次第之天身。 并诸已得圆满次第大乐三远离位之天身,均非加持自我之幻身。 言依瑜伽续,能得彼教授者,谓集密本释等续。 其通达完成金刚持幻身因缘之理,即彼论云:‘实尔,心唯显现,离显形色,性同虚空,如胜义谛,极难触证。 虽然如是,由依唯现三明诸风,共故轻利。 故是由风系缚于识。 次由般若方便二相俱诸光明,出生具足种种功德如幻天身。 此乘云何? 所谓诸风。 其心金刚如乘骏马,驰趣所欲。 ’其疏中云:‘若真实者。 谓如幻因缘应胜义有。 曰:心虽非胜义有,然世俗中三明与风同时转故,风系缚识,令识流转。 ’是依二谛为答。 于断前疑全无利益。 且云:风令流转毫无关系。 故无心要。 故是说心,离形显色,如同虚空,全无体相,如胜义谛,极难通达。 言实尔者,谓实如是。 心远离时亦作是说,故可证知。 心虽无体,然心远离之三明相,依止于风。 故是由风力,系缚摄持其识也。 诸旧译本,多如上说。 有本:‘成共与轻和合。 ’卡师译本:‘三明相风,成轻界已,彼所依轻利。 ’其前义有谓:‘由风识和合,如风是轻性识亦成轻。 ’然彼轻义,若作是较余大种微细,故能与识和合之共法,解者,则与摄行论心远离时相符。 由心风二法和合,次经般若明相,方便增相,俱五光风。 出生具足手足等相功德之如幻天身也。 总摄彼义,谓若无风唯心,虽不能从彼修成具足手足等相之天身,然五光风与心同一体性,故能成就天身都无过失。 此亦即说,若单有现天行相之识,虽有色相,然彼不能成真幻身。 此处虽仅言,般若方便二相。 然彼前文,既说三种明相。 故修幻身所依,与五次第论同。 言因缘者,谓成就幻身位,内心之亲因,谓前念心,风为助缘。 彼身之亲因,则为风,其前念心,乃身助缘。 言三智意金刚乘所乘风,犹如骏马,驰趣所欲者,谓从心远离风心二法之根本身,修成幻身时,离于粗身,若于身外或于身内,随欲能趣。 摄行论中说此义云:‘转识经中亦显了说。 ’谓如彼经说,死已无间成就中有。 其手足等,如水中人影,全无寒、热、苦、乐、疲劳等触,亦无肉等,界不能坏。 卡师译云:‘此识弃舍先有身壳,转作余形。 ’引彼文后,次云:‘如是名为异生中有,成流转因。 ’如前所引。 彼经虽非显说幻身,然说唯从风心成就支分圆满色身,及离旧蕴等,明示决择幻身之喻。 意谓无方便者,现起中有之风心。 善方便者,能现如幻天身。 故说彼经,显了宣说。 摄行论于幻身时引毗卢遮那成佛经云:‘犹如虹霓身,修实性当得。 ’彼文虽非说修幻身法。 然总成立修真实义,能成如虹霓身。 则亦成立别修心远离之真实义,亦能成如虹霓之幻身。 故可引证。 巳二、明说修法及诸功德。 如是修幻身者,要以修力,能将粗细二身,各别分离也。 此复若是以识上行,及转入他舍之瑜伽,分离彼二者,则如三补扎教授穗所说,先善修瓶相风等加行,数数观想,乘风之识,脱离识所依处之心藏,此非修彼。 是以余胜方便令分离也。 此复譬如,从地入水,乃至死有光明,次第现前时,由彼次第,任运分离粗细二身。 如是由修金刚念诵等内外命力,凡心远离前行诸法皆到究竟。 如地入水等死有次第,圆满生起心远离时,即以彼力分离二身。 唯从诸空之风心,修成加持我之幻身也。 言我者,谓施设我名言所依之风心。 将此生为金刚持身,是谓加持。 此与以转舍功能,分离风心细身,由胜解作意,观想自成金刚持身者,有大差别。 此非唯由胜解观想。 是即风心生为天身。 故与修时唯心显现彼相之天身不同。 其得有学双运幻身,以后,则彼种类恒无间断,故说为实事。 金刚身之名相完满。 第三次第之幻身,于胜义光明现前时,仍须消灭。 故虽名金刚身,然彼名相不具。 以彼不如前者常住,唯就瑜伽师心前安住,故名智身,亦不相违。 若未分别真实随顺,除说第三次第幻身之名言外,谨就意前,从粗身中,分出细相之天身,莫执为真实加持我之幻身也。 除说‘从心远离三明风心,修成幻身’之外,其于顺逆诸空何时,修幻身,则父子五师论中均未明说。 拉弥等说,如水中鱼,从光明中,顿起金刚持身者,名顿次第。 其从光明,现起近得,次起增相,次现明相,从此现起金刚持身者,名从近得等渐方便。 自宗于双运时当说。 其从旧身分离,非决定须远离旧身方位而住。 如前已说。 灯明论说,安住清净幻蕴箧中,亦可了知。 若得心远离之瑜伽师,由粗细二蕴转依之理,修幻身者,则父子论中,说唯从风心,修成幻身,不应道理。 如从众纱编织成布,不可于中仅说从一二纱编织成布。 初修成时,虽必从诸空风心修成。 然成已住时,即明增得三智不现在前,亦有多位能有幻身。 故非彼三灭时,幻身随灭,有幻身定有彼三也。 由何种牵引力,修成幻身之理,父子余论中均未宣说。 唯摄行论说中有成佛时,‘当起是念,弃舍常蕴趣入光明,当以加持自我次第而起。 ’依此道理,应当了知。 此于随顺幻身时,皆当例知。 如斯天身,集智金刚续,以十二幻喻表示宣说。 十二喻者,谓幻、水月、光影、阳焰、梦境、谷响、寻香城、变化、虹霓、闪电、水泡、镜中像。 虽仅取一幻喻,而言十二幻喻者,以彼初喻,亦例余喻,或约是幻身之喻而说。 其中唯从风心,所起金刚持身,虽亦完具一切支节,然除风心更无余物,故如幻人。 遍一切处,犹如水月。 无骨肉等,故如光影,即人影像。 刹那变动,犹如阳焰。 以是唯从风心所成身,如同梦中离粗身外,所起梦身。 虽与异熟身同体所摄,然现似异体,故如谷响。 此身之能依所依曼荼罗,如寻香城。 虽是一体现似多身,犹如变化。 五种身色无碍无杂,犹如虹霓。 安住异熟身蕴之中,如云中闪电。 从空性中突然现起,如净水中突起水泡。 圆满具足一切支节,犹如镜中所现金刚持像。 此等是表有学幻身之理。 其表无学幻身时,第六喻与第十喻,当顺彼位配释。 加持我论中,言如影者,即光影义。 其变化喻以云代替。 诸名异门,即彼说名加持自我。 如云:‘由说如幻相,定表诠此性,世俗谛、幻性,亦圆满报身,即寻香有情,亦是金刚身,金刚萨埵体。 ’得此幻身之胜利,谓于现生定当成佛。 又五次第论云:‘一切乐为性,大萨埵行坐,住处衣食等,刹那于空得,当断截诸有,于众现胜身,诸天咸供养,数数勤敬礼。 ’摄行论说,当得诸佛灌顶。 根本续亦云:‘身语意金刚,善修金刚妙,展向身语心,当同金刚妙。 金刚盛光焰,周遍百由旬,众庄严所饰,现为欢喜体。 梵猛等诸天,终不能睹见。 ’灯明论云:‘金刚妙者,谓以意为性之幻身。 不但于自身语意修彼,当修展布到三界一切身语意。 故当与金刚妙相同。 遍百由旬金刚炽盛,即自身光明,照耀广大无量世界。 有三十二相等庄严严身。 获得如斯智慧身者,大梵等天尚不能见,何况余人。 是不退转所行境故。 此妙吉祥大三摩地,由诸异生不见不触,故名不现三摩地。 ’此后又云:‘此幻性身,由光明净治,所修习故。 ’说此幻身,由二种静虑,令入光明。 未说双运幻身,由二种静虑令入光明。 故是第三次第之幻身。 由住此位未得圣地,至下当说,故此中言:异生不能见者,谓除自身,余不能见。 此如前说:大梵天等所不能见。 即未得幻身之异生所不能见。 有诸三摩地,全无此等少分功德,而妄指为,已得真实智慧幻身者,是于修此身界限,修此身法,及修习有何功德等,全无所知之过失。 生起次第之咒身,与圆满次第之智身,二种天身生起之理,诸余论中均未明说。 故余派诸师,多将宣说生起圆满次第时,天身之理,皆执为生起次第。 学习此派者,虽分二种天身差别,然能善分彼差别者,亦极稀少。 为想令此最秘密处,不致隐没,故显了说。 巳三、诸师教授如何解说。 分二。 午一、教授中如何说。 午二、依经论释彼义。 今初玛派教授,色顶巴所作,明幻身根本义者,如四义论云:‘幻身者,以圣父子,许为幻现、无性、身作天身。 故是现为天身都无自性。 引生彼身之因,谓从生起次第修习天身,及以三空,净治执著生起次第为实天身,无间而起,如水起泡,或鱼跃渊,顿时现起智慧方便之天身。 此复是由不定性四字融入不坏点,点现为天身。 母表空,父表明,和合表明空同一乐味。 如短阿画具五光明,是风心之体。 当收入彼中而修。 又彼幻身之天身,是于外白内赤之法生中而修。 ’有轮论云:‘内层莲花,收入中央不坏点,即修此点,现为父母天身。 如镜中像。 ’五次第一座圆满论云:‘心住明点而修,有学光明。 临休止时,从点空中现起天身,作诸威仪。 ’此与彼派二大教授、诸小教授,均不相符,定属错谬。 五义论云:‘如短阿画具五光明,是诸法真理风心之体。 故当于彼收心而修。 由彼离诸实执,故名非有。 无性显现,故亦非无。 此明幻身。 圣提婆说:身为天身。 故说天身明空显现都无自性,离一切执。 是为幻身。 说彼以十二幻喻表示,故说如镜像等。 若能识彼,即识幻身。 ’此中虽说真幻身,为不坏点,实是点所起天身。 即由彼论可知。 由此亦可知,一一小教授,说短阿及吽字,为幻身之理也。 五义论云:‘修幻身中,有幻定与幻解脱之二。 初者,谓于住室,东西开窗,以紫草水充满锅器上竖宝剑安置见处。 面前安镜,绘金刚萨埵像,映照镜中,于彼影像,注心修习。 于彼不起实执。 故能认识幻身。 说此是修生起次第之教授。 ’意谓是五次第论‘善绘金刚心’之义。 依此破除实执之理,色顶巴,三续幻身教授中,说有定幻、梦幻、中有幻之三幻。 初中复有取、净、合一之三幻。 初者,‘谓观镜中所现天身,于彼赞毁,有无喜怒贪恚。 若见无者,取置面前,如前明想,复作赞毁,观彼有无贪恚。 若亦无者,令入自身,修观自成如幻天身,则对自称赞,及香涂右胁,并供诸珍宝,当无喜贪。 或对自毁谤,与刀割左胁,并夺诸财宝,亦无恚怒。 ’有住持此派教授者,幻定之名如前,修彼之法,‘谓由身要与视相,令心专住不散,故能持心。 由心持故,即能持风。 从此起证。 地、水、火、风、心、心所、无明、一切空等。 由前前融入后后,始从阳焰乃至暗相,依次现起。 次一切空,如无云虚空。 次从逆行三明三心及风,引起如幻天身等无量证德。 若作是修,不甚增进。 增进规则,谓广如五义论说。 若不能者,可于镜中现天身像,于彼心中,专住修习。 初现影像,为明相。 次彼像如别有体为明增。 次彼不显渐趣黑暗,为近得。 次一切澄净如净虚空。 引生如前所说证德。 ’其中初者,是将前引,无垢光疏与胜乐上疏,说以别摄支,于虚空中现种种境,名自加持。 与此宗之幻身自加持。 妄执为一事。 其增进法,则系依据藏地先觉,有说任观何境,初显为明相。 次渐细为增相,后不显将灭,为得相之义也。 学幻解脱,五义论说:‘有昼间觉时所修,与夜间梦中所修之二。 初者,谓明想天身,于彼喉中,由乐空相,修习风心,引生风力,趣入关要之证德。 从此引生如幻解脱。 睡中起梦,此位不起,故不相同。 出世解脱,谓能往色究竟天,得师长加持,现见无量化身佛,闻正法等。 学世间解脱,谓能见三十三天,睹史天、色究竟等天,及能往彼,受彼天子天女供养。 从彼能任持明点,示现种种神通。 ’此说先起诸解脱欲,次于喉中修瓶相风,便如梦中现彼诸事。 幻定教授云:‘专住心间明点及短阿画,修和合风,若生游行虚空等觉,即是生起如幻解脱。 当于彼境,无喜无著,于诸悬险,无碍而过,渐次净修。 ’四义论说:‘明想天身,从毫相等,放诸光明,供养诸佛,随宜现身调伏众生,净治二障。 将光收入自身。 及将所作天身化成光明,由二静虑收入自身。 依此引生前说解脱。 ’午二、依经论释彼义。 五义论与四义论,说短阿画具五光明,为诸法真理风心之体者,非说于修习意识前,所现阿字形。 是说彼所表示微细命风,与乘彼风之意识,为风心本来身。 复说此是从现起诸空之乐空觉中,无余间隔生起幻身。 故是从三空风心,无余间隔生起幻身之义。 以是当知或说明点现起天身为幻身,或说点字为幻身等,教授之意。 是指从彼等,所表本来风心细身,生起幻身。 不可妄执意识所现明点字形,转变所生天身,即为幻身也。 如是五次第略论,说安布咒轮修金刚念诵之后云:‘庸分别习气,咒性缘自心,身净分别净,风净故无垢,由风净现证,智世俗幻身。 ’此说先修咒轮,以金刚念诵清净风已,引生幻身之理也。 其中于彼轮叶所布诸咒字形,表示庸常八十种分别心,及鼓动心之风。 由能表字形,渐收摄故,分别及风,皆当清净。 由鼓动分别之风清净故,便当现证智慧身之幻身也。 又彼论云:‘从唯风心起,幻身俱诸明。 ’与说从八十种分别及风清净之唯风心,修成幻身,亦相符合。 即校本释诸续与圣父子诸论,亦是彼义。 又以十二幻喻表示幻身者,略说少数法喻相同之理,言识彼义,即识幻身者,由法喻相同之理,决择幻身,虽极妥善。 然将所说修生起次第不明显,令其明显之教授,误为幻身位,五次第论所说‘善绘金刚心’等义。 说先缘镜中影像而修。 次以心力,将彼取出,安置中间。 后入自身,谓自起天身,即幻身者,既违前文自说,从空智、乐空定中,无间而起幻身。 亦与一切定量教典不符。 更违自宗根本颂文。 玛巴所传一一教授中,均有多师所说多种不同教授。 非彼一切,皆是拏热巴所传教授也。 若尔,五次第论云:‘俱离有无性,善绘金刚心,如于净镜中,明现其影像,其一切胜相,此身观无厌,示贤善弟子,是名自加持。 ’其义云何? 曰:彼义是说,俱离二边之金刚持身,如同所绘像,显现于清净镜中,彼身具足一切殊胜相好,观者无厌。 如是以镜中像,与真幻身,法喻相合,开示弟子,为自加持。 非说先缘镜中影像而修,次以心力取出融入自身之天身,名为幻身。 若不尔者,则诸余喻亦应同彼。 十二喻中,五次第论解说三喻,其影像喻,是说所绘金刚持身之影像,非说一般影像,以是一切身分,顿时圆满之喻故。 虹喻者,谓无障碍颜色不乱。 水月喻,谓一幻身,能随所化,分化无量。 加持我论云:‘以彼等修身。 ’说以彼三喻修幻身者,义说,由彼表示而修也。 若如所说,缘镜中像,修习幻身之二种理,则修彼身,实不须究竟生起次第,及三远离也。 若依无垢光等,说别摄定中所现身,名加持我。 说为幻身者,则应许,始从阳焰,乃至如罗侯黑暗之八相,皆是幻身。 唯说彼后,逆起之天身,乃名幻身,不应正理。 时轮中,于别摄位,说阳焰等八相者,是诸根风,于一般境,将近退灭及已退入内时之相。 其心远离等位,所现阳焰等四相,乃四空后所现之相。 是则必须将风融入中脉。 已多次宣说。 以是应知,别摄位中,所见月日罗侯之相。 与三空中月光等相,亦不相同。 总之,若善了知,由金刚念诵究竟,引心远离诸空时,融化分别及动被之风者,其诸根识,于彼之前,早已融入。 则不复疑修幻身时,是否更以目视而修。 总于后得位,随所见境,皆现妄幻者,于三远离及幻身位引大乐已,必须殷重,使与空见和合而修。 其后得位,观于影像有无喜怒,破实执者,全无价值。 此复若由理智,于内外法,尽破一切实执境界,获决定已,其后任运见境如幻者。 则须善解中观正理也。 五次第论说:得幻身已,随作何事,皆应观如幻者,虽亦有共波罗密多乘之幻见。 然彼是说,不共幻义,谓观一切有情之本来身,唯风心等。 如前已说。 其修风者若已善习,随欲现起佛土等境。 彼愿为先,和合持风。 则彼彼境如幻显现。 然圣者派未说,如是修法。 修幻身时,亦未说收摄,二种静虑之境相。 亦无彼义。 丑二、说彼所属教授。 分二。 寅一、兼说教授之依据。 寅二、正说睡梦等教授。 今初此派所说,睡梦教授,及死殁中有教授。 此等依据何续,及圣父子何论耶? 此中廓师,于中有成佛,说死有合修,中有合修二种。 于经生成佛,说睡眠合修。 此师教授,未说梦中合修。 现法成佛中,俱未说彼等合修法。 彼等是引摄行论而说。 拏错所传拏热巴之教授,此等合修皆未宣说。 玛巴所传,则多宣说,四种合修。 现法成佛中,说睡梦合修。 中有成佛中,说前二种,及死有中有合修。 经生成佛中,俱说四种。 此论所说,略示方隅,皆未明说。 五次第略论云:‘为净梦身故,由表示幻时,所见境世俗,是世幻次第。 ’至‘梦幻同修习。 ’此说修梦教授。 又云:‘合修三中有。 ’及如前引,配一日夜,与生有死有次第,修五次第。 是略说合修睡眠,与合修死有,中有之教授。 龙猛菩萨论中,除五次第论,于幻身中,说为中有。 可说彼二合修而外,诸余合修,皆未明说。 龙智菩萨,除将圆满次第,顺配死殁次第外,全未配合中有、睡眠、梦境。 于生起次第,却说配合生死中有。 月称论师,说中有成佛者,合修死有、中有。 第十五品,说一切法如梦时,除为证明梦醒诸法,皆无实性,引证摄行论外,皆未正说睡梦合修。 以十五品中,说如梦故,便谓此宗,说持梦等教授者,实非论义。 除摄行论,说睡眠与四空合修外,余圣父子论中,皆未宣说。 摄行论云:‘次经多生展转修习,学无我法,了解合修加行,与本性明相合杂为一。 由此次第,缘胜义谛。 其次第者,谓令蕴等,入微细界。 细界、入心、心入于思,思入无明,如是睡眠。 尔时心思,趣入无明一刹那顷,忘失诸念。 其后都无忘念智慧自体,即光明性。 复从彼起,风得本性,起余梦境。 乃至识未动摇,应睡观光明。 是名各别内证,离身语意,真胜义谛,内证菩提。 由此次第,杀害身轮如来众会。 悟入真如,得善成就。 义谓不待,有戏论无戏论行,即能速疾,改换自身。 ’卡师译为:‘风动本性,若未起余梦。 ’较为妥善。 彼后又云:‘此义如授记密意大瑜伽续云:观色等内法,名毗钵舍那,如不动等数,观名奢摩他。 此等无体性,真如名寂灭,行者将诸佛,入真如坛轮。 ’此说将睡眠,生为四空三摩地自性者,是行极无戏论行之瑜伽师。 彼身,有睡眠时与醒觉时,二种生起四空之理,此非唯说睡时起法。 是说彼起四空,即如是起也。 又如摄行论云:‘以此次第,行唯补苏姑行。 ’谓仅作饮食便利等事。 除此之外,即睡修光明。 若能知此,说除睡眠,无修光明之要义。 则余合修法之究竟要义,亦能了知。 若尔,授记密意教文,虽说瑜伽师,将蕴等诸佛,入光明真如坛轮。 然云何证知,由睡眠四空次第,将蕴等入光明耶? 彼续文中,虽未明说瑜伽师,将睡眠起为四空体性。 然圣提婆,由龙猛教授,开显彼义。 故能了知。 如是悟入光明之理中,亦完具授记密意续所说,将蕴等入于光明之义。 如云:鼓腹为瓶相之语,虽未联合所别事与鼓腹,明说,青玉鼓腹为瓶。 然彼所别事中,已完具彼语所说之鼓腹也。 言‘杀害如来众会,得善成就’者,与根本续说:‘若杀如来聚,当得上悉地。 ’全无差别。 故彼教文,由相相同门,可配睡眠光明。 依圣提婆教授,由说睡眠光明依据何续。 余亦当知。 如是任持睡眠光明者,是于现世成佛之行。 故睡眠与光明,合修之最胜教授,虽正为现生成佛之上根补特伽罗而说。 然中有成佛与转生成佛者,亦须此教授,实如诸师,教授所说。 若教授中如是宣说,及依彼法,未能生起睡眠四空。 由见摄行论,说极无戏论行者,乃如是行。 误解为彼补特伽罗别法。 现在补特伽罗,弃舍不修。 则失大义。 如摄行论所说,睡眠与四空合和法,下根补特伽罗虽不能如实生起。 然非不能起睡眠与四空合和之总三摩地。 须善分辨诸道差别。 故摄行论教,亦可配合现在补特伽罗,任持睡眠诸空也。 若尔,修梦教授,有何依据? 曰:续与余父子论中虽无明文。 依摄行论当可了知。 如云:‘何故长时睡眠? 何故舍此身躯,而于梦中或往三十三天,或往余处,受五欲乐,仍回此身? 何故获得梦中所见善不善果? 如是睡未睡位,为有异耶? 为无异耶? ’此问梦事。 言‘何故长时睡眠’者? 问未现梦前长时睡眠之因。 言‘何故舍此身躯’等者,谓如前睡已,次现梦时,离此原有身外,另起梦身。 往余境已,仍回此原身。 言何故回者,问重返此身之因。 如卡师译云:‘梦中一切根往三十三天。 ’谓另起梦身,完具同分诸根也。 言‘何故获得梦中’等者,是问梦中所见善恶征兆,醒后受果之因。 言‘睡未睡位,有异无异’者,是问梦境虚妄,醒境真实,有无差别。 答云:‘为除诸执无始性身实有疑故,为显所说加持我故,请问梦相,善哉善哉。 故由梦门,说为影像一切天身各别内证,随经续行,当善通达。 一心谛听。 若将蕴界处根等,及二种识总摄已,由大空故入睡眠,以风力故见梦境。 梦醒都无余差别,由妄分别计梦果。 众生昼夜恒眠睡,由地厚故极长眠。 因所作业果未熟,其风仍当入此生。 若果已熟诸风性,速趣他世而死殁。 如十方界诸胜王,其身虽无骨肉髓,为利有情入粗界,以诸化身作佛事。 由此次第睡觉心。 分别网者计诸果,是故诸注皆如梦,都无真实与虚妄。 ’言诸执身实有之疑者,谓未通达现在身,中有粗细二身。 唯执粗身,为身实体。 疑依彼身能否修成如虹之幻身。 为除彼疑故。 卡师译为‘如影像’。 其由梦喻门,随续部通达者,谓‘若将蕴’,乃至‘觉心’。 随经部通达者,谓引业障清净经,说梦觉位,都无真妄之差别。 随续通达者,谓引根本续,与集智金刚续,宣说幻身。 初句之义,如金刚鬘说,前四种蕴,地等四界,色等四处,眼等四根。 等字摄诸余法。 彼等摄入此身者,谓识随境转,皆不自主次第收摄。 由如是摄,而生明增二识。 此二亦前摄于后,融入近得成大空性,入于睡眠。 言‘地厚’者,如集密释续,四天女请问经说,于身中安布四轮时,心间为地轮。 余续亦说心间为地。 故风摄心间成为厚重。 由此力故,长时睡眠,不现梦相。 此等即总说睡眠之因,别明长时睡眠之因。 由风力故见梦境者,谓无念近得,醒已无间,现睡光明。 从彼解已,乃现梦境。 此中光明摄于近得。 言‘众生’者,如旧译本,应连于睡眠(成为副词)。 卡师译为‘众生昼夜恒起梦’。 言‘其风’者,是说风心所成梦身,往他处者。 由问,可知。 言‘果熟未熟’者,谓彼风心,与此粗身,系不系属之业力,尽与未尽。 以是言彼未尽,仍当入此生者,即说明重返此身之因。 答第三问,由与宣说,另起梦身,仍返原身,是一续故,即可了知,‘梦醒’等二句,与‘分别网者’等三句,即说明梦醒二位,都无真妄之差别也。 卡师译为:‘一切诸法皆如梦。 ’言‘如十方’等五句,谓受用身,虽无骨肉等事,然为令有情见故,入粗界身中,以变化身,作利有情事。 由如是次第,当知睡眠位往余处之梦身,临醒觉时仍返原身。 此说梦身,如受用身,证知幻身。 及说彼身仍返粗身,如同化身,证知受用幻身,摄取粗界化身也。 卡师译为‘如是次睡觉心’。 以是当知,由梦前睡眠三空,表幻身前之三空。 由梦中身,表正幻身。 梦后,表幻身摄取化身。 故十二喻中,梦喻表显幻身,最为无等。 由圣天教授,应当了知。 余喻,仅能法喻相合,令于幻身引生定解。 不能即从喻上,引生譬喻幻身道体。 其梦喻上,即有彼义,故最殊胜。 此复既说诸瑜伽师,将梦前睡眠四空生为三摩地体性,是睡眠与光明合修教授。 则将彼后所起梦身,与幻身合修之教授。 理可推知。 又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皆说道位三身,与所诤事之三身。 以此关要亦可了知也。 以是当知,此最胜宗所说梦喻教授。 其理如是。 复是三类补特伽罗皆所共需。 其伪造无二尊胜经云:‘具风往生处,众生喉间起,有嗡字安住,诵阿努达惹,持转及增长,忆幻及印证,第二静虑道。 ’虽说持梦等法。 然不可信。 其与死中二有合修者,摄行论等,说中有成佛者修。 依此则知,经生成佛者亦可修。 如与睡眠合修也。 此二与梦喻,依据续等之理,亦可由前比知。 如是若能善释,此诸合修教授玛师别法,依据圣父子论者,则可知为无上胜法也。 如是,由摄行论,于幻身时,依于梦喻,说喻幻身。 故梦喻诸教授,属幻身位。 故亦可知,任持睡眠诸空之教授。 亦属彼位。 然依事实,从醒位能引最低四空时起,即能入睡眠诸空。 其后可修诸梦教授。 故身远离位、语远离位、意远离位,皆能生起也。 其与真实死有中有合者,唯彼等时乃有。 若于彼二随顺位,亦名彼二合者,则醒时、睡时,皆容生起也。 发布时间:2024-03-04 08:20:2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