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尊法师: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卷九-皈依佛 内容: 法尊法师: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卷九宗喀巴大师著法尊法师译,卯二、明风咒和合及金刚念诵之差别。 风咒和合之理,灯明论说,于内身处,安布显形行相之白色嗡等,为风入住出者。 以三字表义即三种风,故作是说。 非说修彼等为三风,亦非金刚念诵时也。 金刚念诵时,续及圣论,于彼三字,为声为色,及所配之风真实,为风为音,皆未明说。 廓师说为声音,非是字形。 故此派智者亦皆如是许。 玛派多说,风如贯珠之缕,三字如珠粒排列,状如写成。 根本续第七品云:‘莫食乞而诵。 ’灯明论中解彼了义,引授记密意续云:‘别字为乞化,诵彼乃是食,许彼为食乞。 ’此说风咒别诵,为金刚念诵之障品。 由是当知,彼不别异。 其中乞化之梵语为苾刍、苾那,训诂为异。 阿刍罗,训诂为字。 风字各别而诵,是为食乞。 故风咒,各别之咒说为声音。 未说思维,状如写成。 故知风咒不别,亦是说与咒音无别。 非说与写相无别也。 又诵读之音,属于外语。 摄行论说,此是内语。 故非彼音。 亦非口虽不诵,而思惟读诵行相之音。 以是当知,此中三字乃风入住出三之本音。 若将风之本音,与咒音和合无别,是谓风咒和合无别之义。 若自了知内风出入,自发三字音声,专意缘彼不散。 是谓此中念诵。 灯明论说,彼是意诵。 然与思维舌颚功用诵咒行相之意诵不同,当善区别。 续说风咒和合无别之义要于意中现为一体。 倘未如前了知,则于意中不能现为一体也。 教授中说:‘风内住时,略为长久。 ’有诸智者,谓续疏意趣是随风住量,不加造作而住,此定非理。 以续说一日夜中,出入二风合为一息,仅有二万一千六百次,倘不造作而住,则除出入二风外,别无住风故。 应无入住出三相之金刚念诵可修也。 以是当知,若修续说二字金刚念诵可不加造作。 若修三字,则于中间,特令安住。 当如玛廓两派教授所说而修。 亲教论中,曾说四次,于阿字性安住之时,徐摄持故。 虽有多师许内住时较出入时长久。 但廓师许,三相均等,极为善哉。 亲教论说:风外出时,想诸法清净,转成甘露。 嗡字性入时,洗除自身习气。 阿字自性,亦清净自身。 解脱点论云:‘吽字放出诸佛时,成就一切静法。 嗡字收回诸佛时,成就一切动法。 阿字任持诸佛时,令动静诸法入无二智。 ’疏中解释成就即清净义。 圣派未作是说。 有说:五次第论中‘吽字放有情’等,即显彼义,然非彼义。 五义论说:三字金刚念诵仅修二十一遍。 此数若多,诸界调适,易持风息。 正金刚念诵,谓上风嗡字压,下风吽字提,于心中修风合。 四义论说,由修三字金刚念诵,令风不动,入中脉中,引生乐空感。 乃至金刚念诵究竟以来,应勤修习。 轮论亦说,由数数修百八金刚念诵等,现起五相。 现有如是异说。 其中初说,三字金刚念诵,仅修二十一遍等,总违本释诸续,圣父子诸论,成大错误。 说持风合为金刚念诵,纯属杜撰,与自宗中说为心远离之风合,亦成相违。 以是当如四义论而修。 轮论亦应顺彼而修也。 总略论中引四天女请问经说,于饮食时当修和合。 除有注疏释为风和合外,圣派梵论均未宣说。 若谓以教授而修者,倘如自宗,余教授所说于心远离时修者,则善符自宗。 金刚念诵若由所诵境风而分,有根本风与支分风,二种金刚念诵。 此二复分四种五种。 若由所诵咒文而分,如金刚鬘续说,有吽霍二字金刚念诵与三字金刚念诵之二种。 授记密意,与后续中,唯说三字金刚念诵。 拉弥与福缘称等说十一种,谓六部、忿怒三毒、中性之金刚念诵。 复许此是第十三品本释之义。 灯明论之意趣,谓由观察三字真实,了知彼义,说为身语意金刚念诵。 次说宝念诵,与无著念诵,为主要金刚念诵。 故仅前三种,金刚念诵之相,犹非完足。 又说金刚念诵为意诵。 忿怒念诵为语诵。 故彼非金刚念诵极为明显。 说三毒念诵,谓思惟将三毒有情安立光明。 故彼全无风念诵义。 中性念诵,谓修光明。 彼中亦无风念诵义。 亦未说彼等,为金刚念诵。 所言主要金刚念诵者,续云:‘义随行念诵,谓以妙无性,观三世诸佛,说名宝念诵。 一切佛土中,放出诸身云,往来金刚义,说为无著诵。 ’第二句,卡师译本为‘谓以妙性生’较善。 此等文义,谓三字义入住出三随行之念诵,即义随行念诵。 从不坏自性所生之妙,谓不断舒放。 即以此因,观察了知,入住出三时所生诸佛者,谓通达一切如来自性诸风,即不坏体性,是谓宝念诵。 此是随顺善译诸疏而释。 此即以金刚念诵将诸摄入不坏之义。 如是摄融之后,重现起时,谓从心间莲花不坏佛土中。 言一切者,谓于眼等诸根处门。 放诸身云往外、来内、及住内中,金刚义体性。 是谓无著念诵。 说前者名宝念诵者,意谓以根本风金刚念诵,摄风收入不坏宝中。 非说五部中之宝生念诵。 如是已得摄风能力,进于支分风,修金刚念诵,由是于各别诸根门,无碍转之念诵,故名无著念诵。 非说义成之念诵也。 五次第论引文,前者名金刚念诵。 除灯明论外,父子诸论及五次第略论等均未说,支分风之金刚念诵。 若于前说界限而修支分风之念诵者,亦须想从心间不坏风出生之理而诵。 由如是修,能助一切见境炽然妙乐。 是廓所许。 亦即金刚鬘续最胜意趣。 金刚念诵之名义,印藏诸师虽多异说,然灯明论云:‘彼等之义,谓即三字。 彼之念诵,谓入等三风。 以三不坏金刚,表有彼等。 即彼体性之念诵。 ’是于三金刚之三字,与三风之三音,和合不离体性之念诵,说名金刚念诵也。 如是定中,由见具足前说身要等四要中,断除沉掉等过。 修风瑜伽与念诵瑜伽之功德,发起喜跃,当善修学,令三风音现为咒磬。 后得位中亦应学习。 如授记密意续云:‘于一切事中,知瑜伽眠等,无名无言说,三时恒念诵。 ’后二句义,谓于三时中,常诵远离名词,言说之三字。 是信师所说。 寅三、释于密鼻端修物点之命力。 于密鼻端修物点有二说,金刚鬘续说者,谓于业印莲花鼻端与自金刚鼻端合会界中,令菩提心任持不流。 说名修明点。 非说于彼缘点形而修。 灯明论中释后续义,谓风作点形,从自金刚孔出,于明妃莲花鼻端,观为点形。 是缘点形而修。 此说智印。 由说于二鼻端合界而修,故与于一一鼻端修不同。 总缘智印而修者,圣派说凡有三义:一、与彼等至引生妙乐。 二、与彼等至之菩提心,入明妃莲花中,于明点中修曼荼罗。 三、于父母密处鼻端合会界中,缘明点修。 此是后者。 此之所为,虽是为将风收入中脉,然非先未能收入中脉者,今始令收。 以学身远离时即能收风故。 以是应知,此位修前二命力,是先未能收入心间正为令收。 今是此位,已能收入心间者,为令增长。 故于余位亦应例知。 丑二、释金刚念诵不共作用。 分二。 寅一、明金刚念诵能解心间脉结。 寅二、明解心间脉结,为解脉结之主要。 今初如是从心轮中央不坏风修金刚念诵之因相,金刚鬘续,明了说云:‘住眉毫中央,正说点为风,咒真实开彼。 瑜伽解结后,风真实正理,以别启加行,未了彼加行,以持风瑜伽,超能所诠义,不明邪见者,离所修静虑,诸佛亦难得。 由瑜伽母恩,口口相传授。 ’初二句义,即彼续云:‘阿住法轮莲,周遍于风轮,唯此是大风,说名命。 ’说于眉毫处即眉中间,有六瓣风轮安住。 即明周遍心间乃至眉间,命风之处为中脉。 咒真实一句,明以咒风真实,开启彼处。 瑜伽一句,明解中脉之脉结。 从‘风真实’至‘以持风瑜伽’,连‘难得’句。 义谓若不了知,咒风真实及以正理,殊胜开解方便,仅以持风瑜伽,难得彼义。 静光译本,‘以胜启加行,未知彼加行’较为妥善。 又译为‘了知风真实’。 若无师传教授,不能通达彼义,故言‘超能诠所诠义’。 不明者,谓未明了通达。 邪见者,谓倒执风义。 如是了知风咒真实,若离修彼静虑,即使诸佛亦难得,以瑜伽力,解心间脉结也。 静光译本亦作‘难获得诸佛’。 此续中说,由瑜伽母恩,及师口授,乃能通达咒真实义。 故瑜伽母言,非说师长。 若尔何谓? 此续脉相品说,摄七万二千脉,成‘补利马拉亚’等,二十四处诸脉。 此复略摄,成为心间八座之八脉。 此八复成心中三脉。 此三复由加行,摄成一中脉。 于瑜伽母续,应当了知。 意谓以风咒真实金刚念诵,开解心间脉结之因相。 诸脉先从彼成,及最后究竟收处,因诸瑜伽母请问,温爵绷巴等中广明。 故作是说。 如是如前说已,为明彼义,金刚自在金刚手请云:‘愿众生主说,点差别理俱,知速胜瑜伽,加行解诸结,三界诸众生,速趣上悉地。 ’此谓若谁了知明点差别,即开解方便风咒真实,修此胜瑜伽行,开解心间脉结,速趣上品成就。 维愿众生依怙为我宣说。 如是请已,答云:‘请已有金刚,告金刚自在,最秘密体性,余皆未明说,此明点差别,我说汝善听,心莲内虚空,智金刚常住,上下正说已,命遣大风住,此亦难开启,中央三结缠,由彼破下遣,不能向上行。 彼破复成五,命、下遣、上行、周遍、等住性,从五端所行,正依止五脉,增长、善增长、狂、堕、与友爱,应知为五脉。 遍达金刚下。 上行命中央,金刚脐空界。 大风名曰命,出生依脉结,破已成五行,于五端五脉,月分与光明。 ’如前所引而说。 其中言诸余续皆未明说,最秘密处。 由金刚念诵瑜伽,开解心间脉结。 其所解之结,谓心间脉轮中央,中脉内空,不坏智金刚住处为极难解三结所缠者。 彼右为赤脉,左为白脉,各缠三结,虽有六结,二共为三。 言由此脉结,隔阻下遣风,不能向上行者,是说不能于结处由中脉中上行。 然下遣风能向上行,如前已说。 言‘彼破复成五’者,非说下遣风成为五风,是说从脉结阻隔之下,五风向下行。 即前智金刚以下。 亦如此续所说,向下引导下遣诸风也。 言复者,显彼五风亦向上行。 命风等五,如其次第,于增长等五脉中行。 次文应云,金刚脐上之中央,从脉管虚空界出生命风,成为五行。 言‘依脉结破已’者,谓上部命风,亦为脉结所阻,不能从彼内下行。 如前续云:‘诸上亦下行,虽为命所破,彼等于命脉,入已而向下,彼不能下行。 无明结所缚。 ’言‘为命所破’者,是破坏命行,而译文不善也。 上部诸风,虽向下行。 然不能于脉结处,由中脉中下行,故言不能下行。 言‘无明’等,即明彼因相。 静光译云:‘无明结乱轮’译文不善。 持命上脉管中,有龙等五风行,亦说由持命,令诸风上于诸根门,放出也。 此中续说:识所乘风,由与内识习气合杂,趣向于境乃生自性。 及由习气熏染增上,流转生死。 除此之外,别无生死。 其后又云:‘故为断生死,当精勤修习,明点差别位。 诸余无明者,不知彼中结,开已得悉地。 ’此说为净流转生死之习气故,当开解心间缠缚中脉之无明壳,修明点差别,风咒真实者,以能生分别之命遣二风,乃至未融入心间不坏以来,不能圆满现起光明,故须开解心间脉结。 开解彼结,当以咒真实而开解之。 如是金刚鬘续第六品说:必须开解心间脉结,以咒真实开解彼已,能成宝剑、丸药、神通等,及大印悉地。 其咒真实,亦是吽霍二字,配出入二风而念诵。 又说修彼六月,决定成就。 若尔,二字金刚念诵开解脉结,为是彼别法耶,抑亦共三字金刚念诵耶? 曰:续说‘以咒真实开解’。 其咒真实有二:一谓第六品所说。 二谓第十五品所说。 如云:‘身语意金刚,作三咒念诵,此速得悉地。 风实到彼岸。 ’又云:‘宣说咒真实,明显无缘位,金刚萨埵因,具咒诸功德,身语意律仪。 真实生胜智,诸真实略义,咒真实无上,由六月念诵,当成就非余。 ’此明了说三字咒,与风真实,于心间莲花念诵,诵六个月能得成就。 是故二字与三字金刚念诵,俱能开解脉结。 乃续意趣。 开解之理,即前续云:‘吽声,点为霍字名,以二风开辟,能解无明结。 ’譬如竹筒、节隔,以长竿冲击其中,即能通启。 如是以风出入,便得开解。 即前续云:‘士夫离阿杭,犹如树断根。 ’谓若不知阿杭了义,如同断根。 又云:‘阿字为命风下遣即杭字。 此二合为一,说名为阿杭。 ’故知此派,是于心间不坏处合杂命遣二风也。 寅二、明解心间脉结为解脉结之主要。 集三字咒,有二:一、集不了义咒,如金刚鬘续第十五品说,母韵第一阿字、第五邬字,及迦杂札达跋诸部之未部最后摩字。 三字中阿邬相合为喔,略去邬字。 其中摩字转为随音,故成嗡字。 以是此续身语意心要品之替,三译本中均将‘邬’字,译为喔字,皆成错误。 唯注疏中译为‘邬’字,乃为善净。 次说:母韵第一两阿字,与邬沙摩那分,即暖部最后哈。 三字中初二字,如云:‘相同之字,前成长音,拭去后字。 ’故成一长音阿字。 注疏说,无命根之哈字,置于暴音处。 二处均说是哈字。 次说:邬沙摩那分哈字,庄严第六韵长邬字,则成呼字。 其上给以跋部最后摩字圆点。 故成吽字。 疏说‘邬沙摩那后分具’之分字,表示初月。 摄行论说:‘三字各从三字母出。 ’即应如是集也。 二集了义咒有三:一集了义嗡字法。 即前续云:‘阿住法轮莲,周遍于风轮。 唯此性大风,名命一切说。 ’此说嗡字三字母中阿字之了义,谓持命风。 疏中译为‘名命摄一切’。 此义谓彼风,总摄一切风。 次云:‘嗡住受用轮,如火及日光,从项至顶髻,周遍威光身。 ’此说邬字了义,是从受用轮,遍及大乐轮。 颜色如火及如日光,威光炽然身性之上行风。 静光与惹师及注疏中译为‘邬’字,妥善。 次云:‘安住大乐轮,摩字如明点,高量十二指,住于佛顶处。 ’此说摩字了义,是从眉间,上量十二指,安住顶髻处之菩提心也。 静光译为:‘一手十二指,过上住顶中。 ’如不了义嗡字,安置顶上。 如是了义即将命风、上行风及杭明点,摄入大乐轮脉结内之中脉也。 二集了义啊字法。 如云:‘阿字如前说,是最胜命风。 ’又云:‘阿从法轮莲,至喉成双阿,命性与下遣,以哈字周遍,系缚于喉中。 ’此说心间持命,与喉间上行,成双阿字,即长音阿字。 哈字表下遣风。 如啊字安置喉间,此即将三风,摄入受用轮脉结中央之中脉内。 三集了义吽字法。 如云:‘哈名下遣风,住便门密处,邬字上行风,住喉莲花中,摩字为命风,住额间风轮,合一住心间,说名心种子。 ’此说哈字义表下遣风。 从心间遍及眉间风轮之命风,为摩字义。 邬字义表上行风。 如吽字安布心间,此即将三风,摄入法轮脉结中央之中脉内。 ‘合一’等二句,亦配嗡字啊字了义合一也。 如是说三字了义,即明开解三轮脉结,将持命下遣上行诸风,合杂于中脉内。 如嗡啊吽三字安布三处作身语意加持。 无量密咒圣典所说,了义三字,安布三处加持之理,亦即如是。 如上说已,金刚手请问云:‘三金刚字义,处差别已知,此中何为主,维愿尊为说。 ’谓以三字母结成三字之了义,为合杂诸风,及于身脉轮,何处合杂。 虽已了知。 但此三中何者为主,愿佛为说。 答云:‘秘密最秘密,密义汝所问,诸续皆未说,今说当善听。 心种子为主,众中无分别,以此能损减,能劫夺余主。 ’此谓心喉顶上,三轮脉结开解之处,合集持命下遣等风。 此三之中何者最要。 此乃秘密中最秘密处,诸余续中隐密未说。 今当说彼,汝应谛听。 如是说已,谓彼三中,意心种子,吽字了义,于心间脉结开解之中脉内,合集诸风最为主要。 所以者何,以开解心间脉结是无分别,即最胜能断故。 由风安住不动,是能减能夺余能动分别风之主要故。 又‘余主’者,谓除意金刚外,余身金刚及语金刚。 此二依处顶喉之脉结。 由意金刚之脉结开解故,皆当破坏。 是能损减能劫夺义。 由下文说,若心间脉结开解。 即以彼力,能解余结故。 疏云:‘三字之中吽字为主,以一切法皆属心故。 ’此乃未获三字了义之解说也。 次云:‘瑜伽证第三,无分别希有,由遮一切风,起通达真实。 ’第三,谓意金刚字义。 即将风摄入,心间脉结开解处。 证谓瑜伽师现证彼义。 尔时乃生起希有无分别之俱生智。 通达真实,即希有义。 因相,谓遮一切风及分别,皆能摄入不坏中故。 此乃明显,前说意种子为主之因相也。 由此显说,欲遮分别与能动分别之一切风,唯于心间摄风最为切要,摄入余脉轮中无尔许功能。 以是说明摄入心间为主因相之教典故。 次云:‘变化法轮中,说为二莲花,六四及八瓣,如上下相望,正依于上下,命下遣游行。 明说唯此二,是有分别风。 身语二心要,即单脉味脉。 ’六十四瓣,谓于变化轮。 八瓣谓于法轮。 如是二轮。 第四句文,疏中译为‘彼等如宝箧’。 较为妥善。 义谓心莲向下。 脐莲向上。 如桑补札所说,如函盖相合也。 此等即明心脐脉轮之情形,与上下所住命与下遣二风,于二脉游,引生分别之风也。 次云:‘阿缚都帝脉,彼二中最胜,谓无分别风,常行与普遍。 由得何瑜伽,常能利众生,能胜百八种,风自性差别,恒时尊胜住。 愚者所不知,刹那证菩提,彼得此续说。 ’此说安住二脉中间之中脉,风入彼中断诸分别。 故彼脉较余二为胜。 由得如是瑜伽,故能利他,能胜引生百八分别之风。 此复生起次第者所不能知。 由二风趣入中脉,一刹那顷速能现证菩提,证得光明。 令风入中脉者,先当究竟生起次第,次乃修金刚念诵。 此次第如云:‘此复云何得,彼说为种姓,初大瑜伽师,善慧修寂止,以生次加行,作为明王印,普于九根门,一切遍防护,吽诵无等修,最胜恒不断,经六月修已,后刹那证得。 ’言印者,生起次第者之天身,为大印。 明王印者,疏中译为‘炽然印’。 以生起次第,能焚烧凡常分别。 吽诵者,谓述金刚念诵之一分。 ‘普于九根门’等二句,明由彼力,能于眼等九门收摄诸风。 次云:‘何故由念诵,心莲向上坏,次秘密莲花,和合开解已,二种分别风,从此遮断行,给无分别乐,咒真实获得。 住中脉相续,眉中风开已,得此得已喜,相续现无尽。 ’初二句,明由修六月金刚念诵,破坏心间脉结之理。 静光惹师,及疏中译为:‘心莲向上行。 ’盛精进师所译如前。 疏中解为‘前二脉轮和合而住,今令开解为向上行义。 说秘密莲花,为变化轮。 言开解者,谓遮宝箧系缚。 ’与前无异。 然心脐间二脉轮,乃前者向下,第二向上而住。 并非和合,而住。 故非令各别开解。 此续中说六脉轮时,虽未说有密处轮。 然言‘喉心与脐处,密莲中往还。 ’时,则离脐轮,别说密莲。 故彼非说变化轮。 又此续中,说以金刚念诵,开解脉结、破坏脉结、摧毁脉结。 此中亦说,以金刚念诵破坏脉结。 故言‘心莲坏’者,是解除彼处脉结。 言‘向上坏’者,是解脐处脉结。 解除心间脉结时,须如死次第现起。 教授穗论说:修转趣时,数数遮翻心间莲花。 大印点云:‘脐根持命风,刹那许不作,将此覆莲花,刹那向上翻。 ’则心间莲花,似须向上翻转。 脐处无明文。 但彼续中极赞心处,或是心间莲脐,或如常说。 如别本云:‘刹那许不舍。 ’谓系命风于彼,令彼坚固。 密莲和合,亦是味单二脉于中脉和合之结。 此明由解除心间脉结,则脐间与密处之脉结,亦得开解。 ‘眉中风开已’句,明开解风轮脉结。 故余一切脉结,均由彼力开解也。 若解除脉结,则遮断持命下遣二风向余脉中行。 唯住中脉相续。 故能相续生无分别大乐。 是谓以金刚念诵,作成咒真实也。 此等解说,如金刚鬘续,数数宣说:‘独咒真实成。 ’圣父子等,亦未说余正修风之瑜伽。 唯说金刚念诵。 是生广大定解,不可少之方便。 故此广说。 丑三、释修命力,引生证德之次第。 分二。 寅一、释修心间不坏如何引生证德。 寅二、释修余命力如何引生证德。 今初如前所说,由摄风心间,现起光明。 灯明论说,于入光明之前,由地入水等,融入次第,发生阳焰等五相。 此不限于入胜义光明时为然。 凡摄风入中脉,现四空时,一切皆尔。 故说由修心间不坏,发生五相。 亲教论云:‘心安住明点,于自根摄持,地轮入水中,水复入于火,火亦趣入风,风复入心中。 心入无二智,暂入现诸相,如阳焰及烟,如烛如空焰,如无云虚空,当现此五相。 金刚心入故。 ’戍主师云:‘以极勤励心,注视于形点,由入于彼故,现五或八相。 次住光明中,经日月年等,随所欲安住,利有情等事,无功用任运。 ’言五相者,谓阳焰等五相。 八相谓加如月日暗等三相。 药足师说,有三等相,谓颠倒地等,可灭、略灭、毕竟灭相。 故当知此诸相,有多次第。 有说:此等诸相是因,后者较前明显,说如阳焰等。 非说境相与彼相同。 有说:是有相心识,动不动之量。 有说:是现起如烟等相。 共有三说。 后者为善。 又如月日暗三相,是明增得三时。 如无云虚空,是一切空时。 如阳焰等,是相续中,将生四空智之前相。 诸续部中,于俱生喜,及一切空之光明,作无边称赞者。 是如前说,善巧乐空无别和合之理者,所修之乐空和合。 最初引生如斯胜乐者,必须将左右风,摄入中脉。 此中若无正修风息,专住身要方便,内外命力之道。 及明点瑜伽等。 仅得空性见,及知无倒修空之理,随任何修,终不得生。 故必须修定量教典所说,专住身要之方便。 其修习彼者,若所修无倒趣向扼要者,引生俱生欢喜或一切空智之前相,必能现起诸相。 诸教典中称赞诸相,亦因此关系。 然唯修心无分别住者,亦能现起似彼诸相。 与修专住身要方便所现诸相,极难分辨其差别。 故当善巧。 又专住身要所现相中,初从由诸根门向外动风,将向内退。 略向内退,已趣中脉等相起,直至得最高道时,遮退之殊胜相,有无量次第。 故不应于相似相上,便执已具。 一切真相功德,自以为足。 即是真相,亦不可略获端倪,便自止足。 应善了知上下次第,而求上胜。 若能善知以上道理,则于文殊亲教,及龙猛、戍主、铃足等诸大德论中,圆满次第时,说缘风、点、字等,专住身要之方便。 及说于心间修明点定生妙智。 及言‘无疑智炽然’等。 能得希有定解。 至心修彼以为心要。 其观慧下劣未如是了解,又无大德教授,不达诸续要义者,误为圆满次第但修空性。 见此等中多说有相三摩地。 便执圆满次第非殊胜道。 修相似道,以为心要。 以是当知,无倒空性,极难通达。 不共大乐,亦因续部与大德诸论,最为深奥,难达幽微。 故乐空和合,最极难得。 然若粗知彼等要义,于胜方便不起倒解,由于彼等修习之力,亦能引生大乐。 即单修此,亦属最为希有之三摩地,与余深法,决不相同。 第五相,如无云虚空者,有由修专住身要教授所现,与非修彼,唯修心一境性三摩地所现之二。 若不善巧续部要义,极难分别。 续部所说中,虽亦说余续所说略遮风时所起诸相。 然此中是说,四空中,最后一切空、光明时者,故彼须先现,如月日暗等明增得三相。 此复是由融入中脉而生,故义不同。 玛派有说,相与有相八事,依次生否不定。 然诸经论意趣,是决定依次现起,以摄风达要者,亦定如是现起故。 由善了知修心间不坏之要义,长时熏修,从四空智最初起时,是为随顺心远离。 虽由此门可假立彼名,然非真实。 此中复有顺行四空与逆行四空二种。 后者较前,稍难现起。 于此四空,当随力安住。 后起定时,仍当如前明想所依,系心明点。 如戍主师云:‘从彼定起时,不应想余法,恒缘一明点。 ’由此方便,能有一次,摄风中脉引起四空。 则次缘明点,摄风极易。 故不待长时,便能摄风引起四空。 由于内身最大要处缘明点等系心之力,摄风中脉,引俱生智。 乃是智者喜悦,最希有处。 故当知此与不知修风要义,仅强摄风者,其功力大小,坚不坚固等,有极大差别之功德。 亦当了知,是余持心者,所不能比拟者也。 寅二、修余命力如何引生证德。 分三。 即一、修金刚念诵每月所生证境。 卯二、金刚念诵,能融风于中脉。 卯三、炽然猛利火法。 今初其究竟粗细生起次第,已善学身远离者,第一月中修金刚念诵法,如金刚鬘续云:‘初数息出入,二万及一千,如是有六百,于昼夜决定,乃至得准数。 经廿七日夜,随于数加行,是善观察数。 ’静光译末句为‘数数观察数’。 此谓一日夜中,出入合为一息计,共行二万一千六百息。 昼夜二分,行若干风,乃至获得数量决定。 如是经于二十七日夜,数数计数。 此明除住分外,对于日夜,各行若干风,要不增不减,平均计数。 若每时风数平均,则身内大种平均。 倘此平均,则依身所生功德,极易引生也。 第二月中修法。 如云:‘次随逐念诵,当观察每座,诸风与功力,二千七百数,应当正了知。 以决断行相,经廿七日夜,以四轮差别,昼夜得决定。 ’此说第二月中,观八座,每座行二千七百次风,令其平均。 前者易数。 此则较难。 释论中说:‘每座有九百风,以入住出三乘,为二千七百次。 ’非为善说。 若果尔者,则说一日夜,有二十四次九百风息,不应道理,以仅有八座故。 此说于二十七日得决定。 由于四轮所生四风,修金刚念诵,而得决定。 第三月中修法。 如云:‘次励力安住,善观察别异,由行于脉轮,决定其出入,由定识加行,观察诸脉轮。 此轮脉差别,经廿七日夜。 ’此说平均八座风已。 次于风所行处之脉轮,由决定出入风行之方便,观察诸脉轮别异,经二十七日夜。 各别明见脉轮诸脉也。 第四月中修法。 如云:‘次以处差别,善观察彼相,诸观察住者,百八风游行,无分别加行,断分别为体,一切事自性,百八增上行。 此胜正瑜伽,经廿七日夜,修相瑜伽师,随止住修习。 ’此说决定风所依诸脉已。 随所止住修风相之瑜伽师,第四月中,能见游行脉中百八诸风,而得决定。 ‘无分别’等三句,及‘此胜’一句,显示断除一切事自性分别,悟入光明之方便,唯能断分别之金刚念诵瑜伽,最为殊胜。 第五月中修法。 如云:‘有分别行者,瑜伽从彼转,无分别大风,游行于脉轮,次从诸染结,定解胜义转,经廿七日夜,初发业加行,具慧思退转。 ’静光译为:‘具慧从退转。 ’此说第五月中,具慧瑜伽师观待金刚念诵究竟,立为初发业者,以彼所修诸风瑜伽从分别风退转。 其能引无分别之大风,便能于脉轮游行。 此是将风转入不坏处之位。 由定解诸风胜义真实性,便从染结动性中退转也。 第六月中修法。 如云:‘次彼等清净,由正瑜伽力,命力诸分别,周遍尽断已,风真实游行,修最上瑜伽。 无二胜瑜伽,经廿七日夜,依风真实性,散乱心清净。 ’此说,第六月中,由依止风性行,修金刚念诵之力,断尽命力诸风分别,令于分别境散乱之心皆得清净。 是于此等,说名数、随、止(观处差别)、观(观时差别)、转、净。 修六月金刚念诵之后,心间脉结完全开解者,意说最利根之所化也。 此续多处,除出入息外,未说息住。 诸作疏者,诵‘明往还’句,为‘行不行’。 然续中明说:‘以入住及出,圆满次瑜伽。 ’廓译师说,学习粗风究竟量齐,谓行动明显。 乃于根现量,色相明显。 无诸错误,数相明显。 声音自性三字行相明显,处所、粗细、迟速、轻重等相明显也。 究竟相状,谓不生诸病。 学习细风究竟量齐,谓将外三千世界风,摄入毛孔,身内能容。 将身内风,放出充满三千世界。 能将内外交融。 及由外风所触,便能引生乐轻二触。 学支分风究竟量齐,谓能于诸根门,转移诸识。 及能无害守持诸风。 谓于风火地水四风行时,于内守持不令外出。 如其次第,能无损害飞腾虚空。 外界寒触不能侵害。 大力士等不能动摇。 火等诸物不能伤损。 是神通师规。 卯二、金刚念诵能融风于中脉。 如前所说,由修风咒和合无别之念诵。 风音,宣为三字。 非仅意境前作如是胜解。 是生猛利意识感觉。 喻如生起次第者,初仅胜解修为诸尊。 修习之后,则心不须特作彼观,任运能起诸尊慢相。 如是成已,则风咒各异之境执,俱能遮止。 此复由于中脉中央,修入住出三种念诵,由风心同转之关系,便能于中脉中转。 此复初须特令于彼出入。 待修习已,则以金刚念诵为缘,诸风真实趣入彼中也。 得彼之相状,谓未修金刚念诵时,左右鼻孔各别游行。 既修金刚念诵,决定不久风便平行。 是以金刚念诵令风趣入中脉之相。 此于下门及心间修微细相,亦当了知。 若能如是风入中脉,然不能久即转为左右单行者,是修习力弱之过失。 若如是入已,如前于中修习出入,略经少时,心间脉结渐渐松缓。 最后便能开解脉结。 若作是念:依心间要穴,于中脉中作金刚念诵,虽能令风入中脉,及松缓脉结。 然金刚念诵,不能将风闭于中脉以金刚念诵,不遮出入息如常安住故。 以是,若未持风于内和合,遮其出入。 金刚念诵不能使风融入中脉。 如斯疑者,是以圆满次第少分为足。 总未了知,定量教典所说,明点瑜伽等,如何摄风。 特未了知,详说金刚念诵一切要义之集密法类。 故生是疑。 然无彼过。 若善修习如前所说入住出三,等量金刚念诵。 至一期限,不待努力,风自然住。 此复渐久。 尔时虽不特意停止出入,而自渐短。 故初修时,不须特令住量,长于出入之量。 次仍励修金刚念诵,则风全不出入,于内安住矣。 如授记密意续云;‘名住三真实,自性念诵相,无名无言说,是胜菩提心。 三性成一味,无往亦无还。 ’此说:无名句体性,不可言说之自性念诵,于风咒本性和合无别之菩提心风,修念诵后。 则入住出三全无差别,成为一味。 尔时诸风全无出入也。 此续中说:‘菩提心为风。 ’故此中言菩提心即是风息。 此续中说:‘入住出三风实性同成一味。 ’故余处义亦皆如是。 金刚鬘续亦云:‘善修金刚诵,了知诸风相,断诸分别风。 ’此说:金刚念诵,能断风行动。 又云:‘普于九根门,遍防护一切,诵吽无能等。 ’此说:金刚念诵,于上下鼻孔等一切门,遮风外出,于内防护,此等义如亲教论云:‘此中由吽出,嗡摄啊安住,于此持实性,于入住出三,当得解脱智,不须生疑惑。 ’此中明说,由修金刚念诵,从融会、脱离入住出三相之风,当得妙智,不须犹预、疑惑也。 若尔,二字金刚念诵,如何令风融入脉内耶? 由修彼力,令风入中脉,及开解脉结,与三字相同。 尔时彼风,已得往还根本处道,即还本处,如死次第。 续中虽说二种金刚念诵。 然圣父子安立三字金刚念诵者,仅是一例。 亲教论云:‘非仅入出二相,亦从住相解脱。 ’故须先灭出入动息,于内安住。 其次住息,亦须融入。 此由修出入念诵,风不行中,亦有随沉力转而不行者,当善分别。 又鼻息停止,风住内时。 若未融化,身觉胀满。 融化之时,即便消灭。 若如前说依次现起风入中脉之相状,其风自力长时内住,设融入者,即融入中脉。 故诸空性,如说现起。 若非彼位,即使融入内,亦非融入中脉。 故诸空性,不能如说现起。 其风真正融入心间不坏者,须先松缓心间脉结。 故先以摄归心间之方便而收摄时,即融入中脉,亦是融入与彼相近之中脉。 非真融入彼处。 如是即使趣入中脉,亦不能于脉结处之中脉出入也。 金刚鬘续云:‘少少离功用。 ’此说,于风出入,不作大功用。 亲教论云:‘于内住时,徐徐任持。 ’故于入住出三风,徐修,金刚念诵者。 息灭风等虽稍迟缓。 然身内诸界不乱,调适力强。 从专住身要所引生之功德,与余不等。 是故引发诸空其力极强。 引发空性一次之后,极易增长。 安乐温暖等皆极坚固。 利益甚大。 以是诸得乐暖等觉,发生欢喜,由见能修善行等德,作猛利修规者。 乃至未成就所为以来。 亦以如论所说而修,较为妥善。 此复于金刚念诵之风加行,及系心明点等而修。 虽稍速强。 然说,强力执持如修风和合者,是非时死之因缘。 故虽有速成之功德,但当善巧其界限也。 如前所引戌主所说:修心间明点所现诸相。 亦许彼是金刚念诵之相。 是故此中,亦现阳焰等相状。 真正心远离诸空。 乃至心间脉结,未开解以来,不能获得。 然随顺心远离诸空,则从最低时,亦定能现起。 故当善分别。 倘未辨别此等,从最低时,由金刚念诵引起诸空,执前三空,为真正心远离,执第四空,为第四次第光明。 于彼二后所起二种天身。 如次执为第三次第之幻身,与第五次第之双运身。 实未证彼任何功德,自以为证,起增上慢。 昔未曾得胜上功德,皆不寻求。 已得功德亦不增长。 有谓我已得如是道,然得彼道所生功德,均未见生,便起邪见,谤彼等说皆是虚言。 有因圣父子诸论文中,未得心远离前,多未宣说能现道位诸空。 即执未至彼前,道位诸空不现。 不为引生彼故而勤修。 便当失坏极大义利。 以是当知,由修圆满次第。 将风融入中脉所生之四喜、四空。 不须立为极高道位。 故为生彼等,励力勤修。 若时现起如前所说,从融化诸风所起三空及譬喻光明。 则当忆正见,尽力住定。 若风摇动,从定起时。 仍修金刚念诵等摄风方便。 间杂而修。 发布时间:2024-03-04 08:35:0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