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不要忙,久修迟悟是好事 内容: 黄念祖:不要忙,久修迟悟是好事 特别的根器不用薰习就解决问题,我们不行,就得慢慢薰习。 要知道“潜移默化”。 夏老师说“根身器界潜转换”。 心中应十分清净不要有什么“迷”和“悟”。 为什么要“悟”,就因为你“迷”。 不迷还有什么悟,所以说起点要高。 为什么大家修持不得力,就因为起点太低,“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夏老师不仅是现在仅有的大德而且是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位的大德。 过去修行的人每天听讲、打坐都是这一件事,但就是在极盛时期也不是每个庙里都有一个开悟的人。 整天就是这一件事,尚且如此,现在的人每天的事要有好几个头,因此不能希望马上就能开悟,欲速则不达,想的太多了,还要走向反面。 修行人最忌“心外求法”。 过去有人读《阿弥陀经》读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就这么信、就这么念。 有人批评这是“心外求法”,所以说《无量寿经》功德很大,经中说“彼佛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 .. .. .”正信很重要,截流大师在《劝发正信文》中提到正信要比不正信的功德超出不止多少万倍,信要坚固,但更重要的是要正。 要亲近善知识。 首先,所亲近者得是善知识,要“亲近”,所以很多成功的人是当侍者的,成天在师父旁边,这就了解到一些旁人不知道的情况。 佛果就是五祖的侍者,佛果就是在师父与别人的问答中起了疑情之后大彻大悟。 佛说的都正确、都对,但是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就要分别出哪些是了义、哪些是不了义的,再进一步又是法法皆圆,这里面有好多层次,先是要看出分别,要剥笋皮,这就有的剥了。 不要忙,久修迟悟是好事。 我就是开悟稍早了些,幸而以后一直受挫折,不然开悟之后就受人恭敬称赞,这样就毁了。 古时有人出生后就能答出前生三个转语,前生开悟仍不忘,之后由于受人恭敬还是毁了。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是对自以为开悟的人说的,有个“悟”在那和“迷”有什么不同。 《圆觉经》有四见,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有个“悟”就落在“四见”之中了。 于1988年7月19日 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须菩提! 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是人解我说义不? ”“不也,世尊! 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心镜卷第四》四见又何由可生。 四见即我见。 人见。 众生见。 寿者见。 今具二见。 众生寿者。 寿者众生。 已包人我二见。 皆为浮想。 以中道种智。 观一切法。 为浮想。 何况自他身心。 (《黄念祖居士点滴开示》,黄念祖讲述 发布时间:2025-09-09 08:31:28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