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居庸关云 内容: 居庸关位於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 两旁高山屹立,翠幛重叠,中有长达18. 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居庸关之名,跟“徙居庸徒”之意。 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徵来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 三国诗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辽、金、元、明、清各代均称“居庸关”。 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清乾隆帝所书“居庸叠翠”石碑,原立於关城东南方,现在碑已不存,仅馀座基。 居庸关云 台在昌平县居庸关关城内。 为一过街塔基座。 元至正五年(1345年)建成。 在台上原有三座喇嘛塔,称“过街塔”。 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後被毁,明正统四年(143g年)在云台上重修寺院,名“泰安寺”。 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焚毁。 云台用汉白玉石砌成,在云台上,有三座形制与妙应寺白塔相似的喇嘛式塔,石结构,体积较小。 到元末明初,塔被毁坏。 云台平面矩形,台基底东西长26. 84米,南北宽l7. 57米,台身斜收,高g. 5米。 台顶四周设石护栏及排水龙头。 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五边折角式拱券门,门洞宽6. 32米,高7. 27米,可通车马。 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象、猛龙、大蟒神、卷叶花等;券洞内两壁刻四大天王,壁间有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六种文字题刻《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上正面雕有曼陀罗纹饰五攒,两侧斜面雕坐佛十尊,十佛之间遍雕小佛(千佛);券洞边上雕饰各种花草图案,是现存稀有而精孜的元代雕刻艺术杰作,又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台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布时间:2025-09-21 09:01:0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