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龙泉庵 内容: 龙泉庵又称“龙王堂”,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龙泉寺”。 始建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 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该寺地下发现一泓清泉。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 龙泉庵的建筑主要分两进,五个院落,有龙王堂、卧游阁、听泉小榭、妙香院和华祖院等。 龙泉庵以泉道曲折,流泉晶洁,终年不冻,永不干涸闻名。 一进寺门,游人就会听到潺潺流水声,打破了深山古庙惯有的寂静。 山泉从第一进院落後面的峭壁流出,流经第一进院落,再通过一个石雕龙嘴吐泻,注入一个两米深的水池,然後慢悠悠地流逝,终年不息。 由於水质清甜,人称“甜水螭汤”。 此泉分上、中、下三潭,泉声镗杳,俗称“甜水泉”。 游人至此,多愿在“清泉小榭”内品茗吟诵。 同时,因为从此继续上山,再无山泉,必需在此备足饮水。 池後有殿堂叫“龙王堂”,民间传说,这里是龙王梵修之所。 昔日曾有人见一条巨蛇出现在古柏之上垂挂池中饮水,以为是龙王显圣。 这些传说虽无实据,但这里的泉水是泉中上品确是真实的。 此泉地处火山岩层,岩层经过高温无陈腐杂质,且含有多种有益於人体的元素,泉水从岩层中过滤而出,用此泉水泡出的茶,香甜爽囗并能益寿延年。 庵中大殿龙王堂内供奉龙王。 上悬匾:“灵通宇宙”,两旁有联:“佛道巍巍麓中天之杲日;慈风荡荡振大地之春雷”。 髦王像旁是雷公和雷母。 堂後峭壁流泉,堂旁丛丛翠竹,佳境天成。 北边後殿的卧游阁和水池左边的“听泉小榭””,都是依山建筑,游人到此,可以一边游览,一边眺望山景。 龙王堂的建筑和佛像,都是清代作品,现仍留存乾隆御书数处。 出龙泉庵後门,沿盤山道而上,路侧座一白石桥旁立着一特大岩石,石上的擦痕是数十万年前冰川留下的遗迹。 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於此石上留下了“冰川漂砾”手迹。 发布时间:2025-09-22 09:07:15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