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九讲 内容: 《二课合解》第九讲1月11日,时令已是隆冬。 可在这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季节,各方信众准时于9:30坐在榕桦寺念佛堂内,聆听释亲佛法师讲授《二课合解》。 这堂课继续讲授《佛说阿弥陀经》。 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经分为三大段落(初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始于道安。 证于亲光。 最早在东晋时候道安法师,这是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也是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同时代。 他老人家将佛经分成这三个大段落,但是过去没有这个例子,因此有许多人对于道安法师的作法提出很多异议,认为他不应该把经文分裂。 以后印度亲光大师《佛地论》到中国来,《佛地论》是亲光大师批注《华严经》十地品,他也是把经文这样分成三分,于是中国这些大德们对于道安法师见解,认为他是非常的高明,跟印度这些祖师大德不谋而合。 从此以后,一切经文都分成三分。 上节课已讲完初序分,这节课讲授正宗分。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所讲的是十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与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 ),除了佛法界,其余九界皆名众生。 而娑婆众生念念生灭,所感依正皆秽,则有五浊三苦八苦无量惑业诸苦故。 极乐众生心心正念,所感依正皆净,则有五清三乐八乐无量法性诸乐故。 极乐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十方同居逊其殊特,即同居而圆见四土故,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咸在此故。 佛说苦乐,使人舍此而欣彼者,意在于此。 大安法师所讲的《净土三资粮》,题目即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只有生起厌离心,意识到娑婆世界无量诸苦,才能欣求极乐世界。 娑婆五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 净土五清:命清、众生清、烦恼清、见清、劫清。 娑婆三苦:行苦、坏苦、苦苦。 净土三乐:无行苦、无坏苦、无苦苦。 娑婆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冤憎会、五阴炽盛。 净土八乐: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求不得、无爱别离、无冤憎会、无五阴盛。 二别释依正愿行分四,初广陈依正以起信,(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慧能渡。 最重要的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二特劝求生以发愿,三劝持名号以立行(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四结上重劝以发愿。 初又二,初释依报庄严,二释正报庄严。 初又五,初栏网行树妙。 『又舍利弗。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此下五科妙境,皆是法性五尘之乐事也。 栏楯间错于行树,内外道路重重皆通。 罗网严饰于空中,缦布行树,光光相映。 行树自生于宝地,四方观之俱为七重。 皆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间错杂饰自然而成,非世造作故。 众宝柔软如绵,随意屈折故。 大本云(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诸宝岸上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果果相当,如是行列数百千重。 又云七宝诸树遍满世界,树或一宝二宝,或至七宝而成一树,十方净土于宝树中如镜现像,树高八千由旬,枝叶花间随宝色而出光,光中现阁,阁有佛及二圣放光说法,一一树上宝网七重,网间现华宫殿,诸天童子自然在中。 诸妙事境,皆是佛及行人自心功德故。 今一一妙境,当表自心之道,所以皆言七重者,表七科道品。 七科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1、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 2、四正勤:未生善令其生,已生善令其增长,未生恶令其不生,已生恶令其断。 3、四如意足:欲、精进、心、思维。 欲如意足:向所欣慕极乐净土,今已得生故。 精进如意足:三种不退,已得圆证故。 心如意足:菩提行愿,念念不舍故。 思维如意足:深入佛慧,任用增明故4、五根:信、进、念、定、慧。 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 正道,即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发菩提心,向真如佛果。 助道,即修习一切善法,助发正因。 此二名信根。 精进根:修正助道法,勤求不息。 念根:念正助道法,更无他念。 定根:摄心在正助道法,相应不散。 慧根:于正助道法,慧照分明。 5、五力:五根坚固生发力量,叫做五力。 信力——信根增长,能破邪信;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6、七菩提分:择觉分、精进觉分、舍觉分、喜觉分、定觉分、念觉分、除觉分。 择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精进觉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喜觉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除觉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念觉分——时刻观念正法,会定慧均等;定觉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舍觉分——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7、八正道(无漏圣法名正,能道涅槃为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慧眼分明,见理正确;正思维——断惑证真,入大涅槃;正语——以无漏慧除四邪,摄诸口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正业——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正命——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五邪命:诈现异相奇特、自说功德、占相吉凶为人说法、高声现威令人敬畏、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 正精进——以无漏慧,相应勤行精进,修涅槃道;正念——以无漏慧,除诸妄想,一心专念真如实际,佛果菩提之正道及万行庄严之助道,法名正念;正定——以无漏慧,相应入正定,远离不定及邪定与有漏禅定等。 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 栏楯表自性万德纵横。 宝网表自性包罗法界。 行树表自性长养众善。 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也。 『又舍利弗。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七宝池下,举池水。 四边下,举階阁。 池中下,举连花。 宝池,大本云,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 一宝二宝乃至七宝所共合成,若彼佛池,其方倍此。 观经言,一一池水七宝所成。 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其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 阶道者,阶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曰楼,岑楼曰阁,观经云黄金地上一一宝中五百色光,其光如华,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 池中下者,大本云,莲华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 言大如车轮者,华严钞云,此方金轮大一由旬,即四十里,此举最小耳。 同居土见华大小,皆不等故。 青华名优钵罗,黄华名拘勿头,赤华名钵头摩,白华名芬陀利。 由身有光,莲胞亦有光。 然极乐莲华或纯或杂光色无量,今言四色,但略举耳。 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也。 有华无质曰微,华多无碍曰妙,芳气周遍曰香,非同世尘曰洁。 莲尚如此,身妙可知。 若显性者,七宝,表七种圣财。 八功德,表八正理水。 池底金沙,表真如彻底不变。 莲华放光,表性体寂而常照。 七圣财:代表修行应具备七种功德。 那信、进、戒、惭愧、舍、定慧、闻。 八功德水:澄清、清凉、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善根『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结上也。 如是者,指上诸庄严事,蓋弥陀大愿大行俱称性故,所成庄严功德,亦称性圆融互遍,吾人若能信愿念佛,念念亦得性具如是功德庄严,显现四种净土。 所以云,若人念佛,华即标名,勤惰才分,荣枯顿异,此岂非自性而成妙严乎。 『又舍利弗。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黄金为地。 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常作下,空地庄严。 其土下,远伸供养。 乐是声尘。 地是色尘。 华是色香二尘。 食是味尘。 触尘即衣服等,今虽不言,亦必含具。 天乐异世乐故,观经言,无量诸天作天伎乐。 又云乐器悬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僧无间歇,故云常作。 六时,日有初中后,名昼三时,夜有初中后,名夜三时,言其时时不歇故。 曼陀罗翻适意,又翻白华,义含大白、赤、大赤,共有四华故。 清旦供佛,取心净也。 衣裓,或言衣襟,盛华之器也。 食时,晨斋时也。 清旦至晨斋时短,而能供十万亿土诸佛,即还国者,明其得三种意生身,来去自在,不速而疾也。 又承佛神力故,饭食以金银众宝等钵,百味饮食,随意现前,饭讫自去。 食已经行者,调身无滞,调心无逸也。 若显性者,常作天乐,表自性万德和融而不遷。 金地,表心地平等而不变。 天雨曼陀,表天然自性之净华以严心地。 盛华供养他方诸佛,表自性净华供养自性中法界诸佛。 食时还国,表自性非来非去而示来去,不离极乐常遍十方。 饭食经行,表定发禅悦,慧观融通。 要之五尘妙土,沙界互彻。 吾人若能念佛心净,娑婆极乐互融。 分别心起,东土西方隔绝。 (三种意生身:一三味乐正受、二觉法自性性、三种类俱生无行作)『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结上也。 发布时间:2025-10-04 08:50:40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