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 内容: 戊二: 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随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城。 僧宝为归依的对象,所以特为在家的信众,说此一颂。 在家的信众们,应该尊「敬僧」伽:或是内心的诚敬;或是语言文字的讚歎;或是身体的礼拜。 禀承僧众的意思,为比丘僧服务;随僧众所需要的,随分随力,以衣服,饮食,医药,床敷,日用品来供养。 对于僧众,千切不可生轻慢心。 近代中国,信佛信法,敬佛敬法的还有,而信敬僧伽的实在太少。 或是但敬归依师,或是敬一二人,三宝的归敬不具足,难怪佛法的希有功德,不易生长起来。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淨的,也有毁戒不淨的。 在家弟子们,如见有不清淨的,不合法的,应承认:这是出家人的『僧事』,自有僧伽依照一定的规律去处理。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全体,或者呵毁一人或少数人。 真诚护法的信众,可以向僧伽提出意见,处理的责权,还是属于僧伽。 依佛制,没有逐出僧团以前,犯了罪,国法也不能随便处罚。 遇有诤执,国王也只能依律来表决,不能以自己的意见来决定。 [P26] 否则,只有造作毁辱僧伽的重罪,或反而增加僧众的诤执。 还有,凡是出了家的,就成为僧伽的一员。 你不要多生分别:年高或者年少,男众或者女众,博学或者浅学,精进或者放逸,持戒或者犯戒,老乡或者外籍。 凡是僧伽的成员,都应尊重恭敬,一律布施。 因为僧伽犹如大海,有大龙也有鱼虾,有藻苔也有珍宝;大海是不加简别,一样含容的。 然世间儘多是这种人,或重持戒的,或重禅定的,或重念诵的,或重威仪的,或重义学的,就此妄生分别,说长说短,某优某劣,拥护谁,反对谁。 信众们! 切「莫」心不平等,「衡量僧」伽! 僧众的功德,不是一般所能认识的。 例如一般的偏重老年,轻视少年,不知『生年上座』只是皮皴髮白,只是六根衰朽,想贪著受用而不能,与佛法功德有什么关系呢! 信众对于僧众,应该信仰:凡是出家而属于僧伽的,虽程度千差万别,但同样是「随佛修行者」。 只要有出家众,就会有寺院,有圣像,有经书,就有三宝可尊敬。 佛法,始终是由于出家僧而延续下来。 所以分别起来,不免有高 [P27] 下,优劣,凡圣的差别;而总合起来,却成为一有力的僧团,「住持」如来的「正法」,坚固得金「城」汤池一般,不为天魔外道所破坏。 大家不妨反省:自己对于佛法的最初起信,或最初引起兴趣,不一定都是贤圣吧! 所以说:破戒比丘而服袈裟的,还是人天福田。 真诚的在家信众,应特别尊敬僧伽(团体),爱护僧伽,从旁助成僧团的和乐清淨;切不可呵毁嫌责,或以权力来从中斗争。 佛世,僧伽发生了诤执,连佛的话也不肯听,分成二部。 佛对信众们说,这都是僧,都应该供养。 所以,『如破金杖为二分,二俱是金』(11),实可为在家信众的座右铭。 ──上来讚歎僧宝功德。 注【1-011】《四分律》卷四三(「大正」卷二二.八八三页中)。 发布时间:2024-03-05 09:30:40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