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三 内容: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三(二)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三(二)問曰。 大集月藏分言。 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 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 第二五百年。 學定得堅固。 第三五百年。 我諸弟子學慧多聞得堅固。 第四五百年。 造立塔寺得堅固。 第五五百年。 白法隱滯多有諍訟。 微有善法得堅固。 今勸修十六觀及念佛三昧。 此並是定慧法。 只應合初二五百年中修學此法。 何因今日勸修學耶。 今三階學者。 多引此文。 證第三五百年已後不合學定。 何因今勸學修十六觀及念佛三昧也釋曰。 十六觀與念佛三昧。 有淺有深。 深即於四靜慮未至中間禪。 於修慧中作十六觀及念佛三昧。 淺即依欲界聞思慧心。 攝念作意。 亦得修十六妙觀作念佛三昧。 故觀經言。 如此想者。 名為粗見極樂國地。 若得三昧。 見彼國地。 了了分明。 不可具說。 故知想成粗見。 為欲界聞思心也。 得三昧明見為色界修慧心也。 初二五百年解脫禪定得堅固者。 此據色界修慧定心也。 若聞思心想成者。 通第二第三等五百年也。 不然者。 何因賢護經第三卷近後說。 賢護我滅度後。 此三昧經於閻浮提。 四十年中廣行於世。 而後五百年末一百歲中。 正法滅時。 持戒損減時。 破戒熾盛時。 諸國相伐時。 如是等時。 此三昧典復當流布於閻浮提。 所謂佛威神故。 故令彼等於我滅度後聞此經已歡喜。 書寫讀誦受持思惟其義。 為他解釋如說修行。 又第二卷說。 近後言。 賢護斯諸善男子善女人。 往昔已於諸如來前聞是三昧。 讀誦受持。 以是義故。 如來滅後於最末世五百年終法欲滅時法將壞時。 還當得聞如是三昧。 聞即生信。 無有驚疑。 不退不沒。 生大歡喜。 遍滿身心。 讀誦受持。 思惟其義。 為他解說。 乃至一日一夜行是三昧。 故知此最後言。 即是第五五百年終。 後行此三昧。 如何乃言第二五百年後非是學此三昧時也。 而信行禪師。 乃於三階集錄之中。 浪陳興廢。 言千年已後唯合行普不合行別。 遂將念佛三昧等。 為不當根佛法。 義當廢教非是學時。 何其謬矣問曰。 大集月藏分第十卷云。 娑婆世界誹謗正法。 毀呰賢聖眾生。 一切十方清淨佛土共所擯棄。 故知。 此經擯棄眾生。 即第三階人。 不合得生淨土。 如何今日遣彼三階惡人同於初二階者。 言俱得生淨土者哉釋曰。 若如三階禪師作此難者。 未知。 娑婆世界第二階人許誹謗正法毀呰賢聖不。 若許誹謗正法毀呰賢聖。 無擯棄不。 若許擯棄。 為得生淨土不。 若不得生。 何因禪師將此經文。 偏證第三階者不得生耶。 若得生者。 此人既謗法毀賢聖。 即當擯棄。 何因得生淨佛土耶。 若謂。 第二階人不謗法毀賢聖。 即無擯棄故得生者。 何為得造闡提。 而不得謗法也。 若謂得謗法毀聖。 而淨土不擯故得生者。 請出聖教有何經文。 若謂。 雖謗法毀賢聖淨土所擯。 然根正過輕而得生者。 何為彼經言棄。 此經便取。 又一切第三階人。 悉唯居在娑婆世界。 咸悉謗法毀賢聖耶。 若悉毀謗者。 在於胎藏初生嬰孩。 豈能謗正法毀賢聖耶。 若許亦有第三階人不謗法毀聖。 此即不當擯棄之限。 何因亦言不生淨土。 而引此經為其證也。 若謂。 今生雖未毀謗。 過去皆悉曾毀謗者。 寧知第二階者不曾謗毀耶。 若謂。 此經之意欲顯第三階者純邪無正謗與不謗咸擯不得往生。 第二階人亦邪亦正毀與不毀咸悉得往生淨土者。 此之聖教還太過太減二失。 太過失者。 浪擯第二階謗毀人也。 太減失者。 謬不棄第三階不謗毀人也。 禪師宗途引文解義。 常與聖教一倍相違。 下愚未敢見其能處也問曰。 依佛藏經及諸律等說。 破戒比丘等。 釋迦牟尼佛以手遮約。 非我弟子。 我非彼師。 不許踐僧伽藍之足跟地。 如斷多羅樹不可再生。 又如拆石不可還合。 佛法大海不受破戒尸屍。 於一切法事。 畢不足僧數。 清淨布薩之處不得預中。 十方僧食佛不許食。 用信施物。 悉成重罪。 國王大地水乃至不許飲其一渧。 於此出家眾中僧伽藍內。 佛尚不許容身。 名為賊行賊住。 況諸佛淨土純是聖人。 而此惡人得與一生補處俱會一處也。 將恐此義定不得生釋曰。 准依經律等。 皆開遮二門。 大小兩教。 前說後說。 與奪不同。 不可直信呵嘖之門先遮之教不信觀經大乘滅罪之教。 彼已前經律等。 是遮門。 或小乘經。 或是呵嘖之語。 或對未生慚愧懺悔罪愆之人。 或是未發菩提之心。 樂求生死五欲。 或是樂居雜染穢土。 輪轉三界受身。 或是如來若不先說罪門。 眾生無心怖罪。 恒造諸惡。 故須先說重愆勸不造罪破戒。 或據雖復罪滅亦可免墮泥犁。 戒根已壞不可食用僧物。 今淨土教法。 是發菩提心。 深生慚愧。 懺悔往罪。 改修來善。 樂離三界。 欣生淨土。 乘佛本願。 罪滅福生。 深怖當來惡道苦報。 隨順佛教。 斷惡修善。 於佛法內是第二健兒。 作已能悔。 諸佛所讚。 雖於釋迦牟尼佛持戒清淨海中。 成於破戒死屍。 然於阿彌陀佛淨土中。 得作下品中生成阿鞞跋致也。 故此佛呵其破戒。 彼佛讚言罪滅。 此佛不攝受。 彼佛即來迎。 猶如父母教示男女。 一呵其罪。 或現瞋打。 或與濡語。 令其改悔。 諸佛亦爾。 或棄或取。 悉欲成就利益眾生故。 麁言及濡語皆歸第一義。 亦如犯重比丘。 律中訶擯。 陀羅尼經說誦神呪罪滅戒生。 勸令誦呪。 開遮不同。 訶讚有異。 涅槃經言。 未入我法。 名決定業。 已入我法。 名不定業。 此亦如是。 應依取捨問曰。 無量壽經說。 於未來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教。 止住百年。 未知定用何時經道滅盡也釋曰。 如三階禪師等。 咸以信行禪師是四依菩薩。 於諸大乘經中。 撰集三階集錄言。 今千年已後第三階眾生。 唯合行普真普正佛法得生十方佛國。 若行別真別正佛法。 及讀誦大乘經等。 即是不當根法。 墮於十方地獄。 今無量壽經等。 即是別真別正。 是第二階佛法。 千年已前合行此法。 千年已後既無此機。 斯教即廢。 縱令住世百歲。 只合千一百年。 故釋經道滅盡特留此經止住百歲者。 是正法千年之後百年者也。 何以知之。 如不輕菩薩。 於像法增上慢四眾中。 出世不專讀誦經典。 但行禮拜。 故知正法滅後增上慢盛時。 不得學別讀別誦。 但別得學普。 即其文也。 由學普故。 得六根清淨。 更增壽命。 此即學當根普法益。 善星是三階人。 為讀誦十二部經。 墮大地獄。 此即是損大。 有三階行者同為此解。 細尋此義。 理必不然。 何者。 若以千年已後正人斯盡。 唯是邪惡第三階人。 唯合行普真普正佛法。 不合行別真別正佛法及讀誦大乘經等。 如其行讀誦等者。 即墮十方阿鼻地獄。 此即如來惡心。 憎嫉第三階人。 留其別真別正佛法。 令其錯讀。 使墮阿鼻地獄。 何關慈悲哀愍特留此經住世百年。 若以普真普正。 是當根者。 佛說普法之後。 何因不說慈悲哀愍特留住世百年耶。 若言普法非佛所說。 故禪師是說諸佛不說之經。 度諸佛不度之者。 禪師非佛。 何能說經耶。 又何因言。 依諸大乘經撰集三階集錄。 若諸大乘經有普教別教。 普不言道留。 乃是今時佛法。 別教經言止住。 而學不當根。 反大聖之慈悲。 異如來之化導。 既無聖教。 孰辨正邪。 若引不輕不讀誦經。 即證像法之中增上慢時不得讀誦經者。 何因不輕菩薩。 臨欲終時。 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 悉能受持。 得六根清淨。 更增壽命。 二百萬億那由他歲。 廣為人說是法華經。 若第三階人。 不得聽讀大乘經。 何為不輕比丘。 為增上慢人說法華經。 令彼聽受作墮十方阿鼻地獄因也。 又藥王菩薩願。 於佛滅度後。 當奉持讀誦說是經典。 後惡世眾生。 善根轉少。 多增上慢。 貪利供養。 增不善根。 遠離解脫。 雖難可教化。 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等。 何因藥王菩薩。 於多增上慢時。 說法華經。 又般若經後五百歲能持是經。 又言。 於後末世有受持此經所得功德等。 又賢護經。 最後五百歲讀誦是經等。 寧容千年之後別法廢時不合讀誦大乘經典。 勸諸學流。 審諦聖旨。 勿得自誤復誤餘人。 令諸大乘微妙經典絕行於世。 將為毒藥。 是地獄因。 滅正法眼。 何其顛倒。 可傷之甚。 有釋。 經道滅盡。 依大悲經。 正法千年。 像法千年。 末法萬年。 萬年之後經道滅盡。 特留此教。 更住百年。 此刀兵劫時。 人多造惡。 所執草木悉成刀劍。 互相殺害。 瞋毒熾盛。 人壽十歲身長二肘。 於此時中。 更不能修諸餘甚深戒定慧學。 唯能念佛。 厭此娑婆三災五濁極苦惱處。 願生西方安樂世界。 故佛知此時眾生苦重能生厭離。 故以慈悲。 特留此經。 於諸經後。 止住百歲。 在刀兵劫。 利益有情。 又有釋言。 如尊者慶友說法住記言。 此佛法刀兵劫後。 人心厭惡。 咸起慈心。 不相殺害。 共相怜愍。 如父如子。 命漸增長。 至滿百年。 十六大羅漢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善閑三藏十二部經。 受佛付囑。 住持正法。 利益眾生。 不般涅槃。 并餘眷屬大羅漢萬餘徒眾。 還以如來三藏教法。 流行於世。 化導群生。 造寺度僧。 修戒定慧。 佛法熾盛。 至增人壽六萬歲末七萬歲初。 諸阿羅漢總集如來所有舍利。 共造寶塔。 十六阿羅漢與諸眷屬遶塔供養。 散諸香華。 瞻仰禮已。 俱昇虛空。 作如是言。 敬禮世尊釋迦如來應正等覺。 我受教勅。 護持正法。 及與天人作諸饒益。 法藏已沒。 有緣已周。 今辭滅度。 說是語已。 一時俱入無餘涅槃。 其舍利塔便陷入地。 至金輪際方乃停住。 其三藏教在舍利前。 先已滅沒。 經一百年。 唯此淨法與舍利塔及諸阿羅漢一時滅沒。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無上正法。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永滅不現。 從此無間。 此佛土中有七萬俱胒獨覺。 一時出現。 其人壽量八萬歲時。 獨覺聖眾復皆滅度。 次後彌勒出現世間。 還為眾生說淨土教。 令無量眾得生淨土。 如是展轉。 賢劫千佛及後諸佛出興於世。 皆說淨法。 勸生西方。 乃至十方亦復如是。 其阿彌陀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未滅度來。 十方世界諸佛出現。 對彼阿彌陀佛有緣眾生。 皆說淨法。 勸生淨土。 故此經道滅盡特留百年。 當此時也 发布时间:2025-11-03 08:44:4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