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读诵佛经的十二个诀窍 内容: 诵 经十二步骤都要懂就能诵到开悟一、专诵一经为什么要专诵一本? 它的利益在哪里? 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 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 事实上还是要大彻大悟啊! 所以诵一经能开悟,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诵多经很难契入,除非这一经已经通达了。 连一本经你都不了解,那你要诵了三四本经有何意义,建议不要这样。 二、一日几遍意思不是叫你要读诵很多次,而是你自己要为自己做一个定课:定课是我每天一定要做的,我有多余的时间再学别的或诵别的,就像心有余力则于学文。 定课跟散课不一样,按照个人想要怎样的修行来做这样的功课,然后自己开始这样做。 所以一日诵几遍,以《金刚 经》来说,建议一天最少诵三遍,约一小时。 其他内容较多的,如《地藏 经》《六祖坛经》,则一遍就可以。 三、经 文 熟 练如果念很久,经文还不熟练,事实上是你念起来没有味道,若你诵 经诵到如行云流水,自然就会有法喜;诵 经诵到突然之间不见经,不见身,也不见人,那是个什么情形,自己去体会。 也就是说这经 文你要相当的熟练,读起经来身心才会投入。 四、字当念对是不是每个字都念对,是不是每个字都没有漏掉,还是多念一个字,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对,都没有念漏掉吗? 为什么念经文最后都要再念补阙真言? 你的诵 经要尽量每个字都要念对。 先看到字,一字一字的念,自然不会念错。 五、速度宜稳我们常常会念顺,但速度不稳,我们比较熟的地方常会快速的念过,这样不对。 要稳每个字都要稳,都要跟第一个字一样的稳,往往我们熟悉的文章或句子,一下子就念过去了,这是习气,不能这样习气作祟,要有定力。 六、气要顺畅最困难的,气要顺畅相当不简单。 所谓气要顺畅,就是念这本经,从头至尾都不断掉,换气要换到自然而不断掉任何一句。 所以稍有不顺,就会断句。 如果念起来很顺利的话,那会身心都很舒服,就像打坐要数息,数息当中要本身要去调息,息调得好,坐起来很舒服,息调不好,坐起来相当的累。 因此诵 经要有诀窍:注意力摆在丹田不要出力(不是小声),用丹田的力量,不要念得很僵硬,要念得柔软,会愈念愈稳定。 七、口中甘露在打坐时舌顶上颚,为什么要舌顶上颚,好处为:1、不会口干舌噪;2、不会上火。 同理,不会诵 经的人,很用力念的人,诵一部经下来没声音了,尤其是大部经一次诵下来好几个钟头,一念下来都失声,而且边念边喝水。 如同爬山的人,真正会爬山的人很少喝水;同样的道理,会诵经的人、会打坐的人,也是如此。 八、心生恭敬做任何事态度最重要,这个态度会决定你刚才诵 经有没有意义。 我们诵 经完,一定会回向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是用你清净的心,去庄严佛净土;如果你没有恭敬的心,你根本就不清净,不但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三宝,所以诵 经要心生恭敬。 九、心生法喜你有没有诵 经诵到法喜充满? 还是偶尔有偶尔没有呢? 我们有时心情好,诵起来就法喜充满;心情不好时,诵起来就不法喜。 所以你诵 经时,如果你每次诵 经都法喜充满,这表示你已进入状况。 十、不起妄念诵 经不起妄念,谁能不起妄念? 除非是个开悟的人,所以几乎诵 经都会起妄念,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继续诵你的经,甚至你还会边诵时边想到诵完要做什么事情! 不起妄念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我们现在还会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现象,不要让它困扰你,不要让它产生挫折感,因为这是正常的过程! 十一、自然背诵我们常常看到不懂字的阿婆跟着师父念经,到最后整部经都背起来。 常听人说老人痴呆症,反而年轻人犯痴呆症,背都背不起来。 阿婆为什么可以背起来呢? 研究的结果:当一个人懂文字,随时要看都可以,但是对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来说,当她在与别人读经时,她会特别的专心,反而我们懂字的不专心。 所以一个懂字及一个不懂字的人一起背《大悲 咒》,大部分反而认识字的比较慢背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十二、心开悟解我们说修行,要修戒、定、慧,诵 经时戒、定、慧三个同时具足,三个全部都有,所以会开悟。 为什么? 因为诵 经时不会去犯戒,所以是能持戒;专心诵 经,就是有定;经诵久了,其义自现,自然就有慧。 发布时间:2024-01-25 07:05:53 更新时间:2024-01-25 07:06:20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