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柏霖:良知原是当下现成 内容: 黄柏霖:良知原是当下现成黄柏霖:良知原是当下现成 我们先来谈一谈王龙溪他的思想。 王龙溪他认为,「良知原是当下现成」。 这个跟佛家讲的,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很像的。 我们知道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讲的第一句偈语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跟王畿讲的「良知原是当下现成」,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王畿说,「不假功夫修证」。 就像我们佛陀在菩提树下讲的,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若离开妄想执着,则一切智、无师智、根本智,悉皆现前。 那佛陀讲的,搞不好王畿也有看到佛陀这一段开示,他才会讲说「不假功夫修证」。 佛陀在菩提树下说,哎呀,真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就每一个众生都有这个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众生都有,佛也有,众生也有。 所以我们才称释迦牟尼佛叫「本师」,就是我们的老师。 佛陀所教的三藏十二部,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把这个性德开显出来? 佛陀说,若离一切妄想执着,如果把妄想执着放下来了,那么一切智、根本智、无师智,一切智、根本智,就是我们本有的智慧,我们一般讲叫根本智。 因为我们成佛以后,像究竟佛他就证得一切种智。 因为阿罗汉是证得一切智。 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阿罗汉所证的智慧,叫一切智。 菩萨所证的智慧叫道种智。 佛所证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就包括阿罗汉的,包括菩萨的,佛都完全证得。 所以佛陀在菩提树下说,若离一切妄想执着,则一切智、根本智、无师智,悉皆现前。 什么叫无师智? 不要人家教你,你自然就会了。 你悟了以后,你全部都明白了解了,这叫「不假功夫修证」。 可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修行呢? 我们还要去三皈五戒,我们还要去修行,修六度万行。 老和尚有教我们修净业三福、三学、六度、十愿、六和,这五门的功课。 三学、六度、净业三福、六和、十愿,普贤十大愿王,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们现在毛病习气断不了嘛,所以就告诉你,藉这五种功课去转凡成圣嘛,去藉修德显性德嘛。 所以不假功夫修证,一悟便得,一悟即得。 王龙溪就说了,致良知则是未悟者的事。 他们这个阳明学派里面讲,「致良知」,致良能。 「致良知」就是去开发你的良知出来。 他说,这个是针对没有开悟的人来说的啦。 他主张,「心意知物,只是一事。 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则意、知、物皆无善无恶。 他这个讲的又跟佛家很像。 就是六祖大师得到衣钵以后,惠明将军去夺衣钵,在避难石后面,六祖大师把衣钵放在石头上面,就跟惠明将军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因为我们的自性,是没有善恶对待的,它是绝待的。 所以这个地方讲说,「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这个说法就完全跟佛家一样了。 他有没有读到佛经,我不晓得。 但是这完全跟佛经讲的真理是一样的。 所以他说他主张在心体上立根,自称这是先天之学。 而诚意功夫在动意后用功,那是后天之学。 所以先天之学,在我们佛家讲叫性德,后天之学在我们佛家讲叫修德。 藉修德显性德,等到成佛以后,性修不二。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O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发布时间:2025-11-17 08:01:0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