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师:善根少、没福德,外面境界风一吹他就倒下去了 内容: 净土法门法师:善根少、没福德,外面境界风一吹他就倒下去了“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密,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 便证十地。 ” 这几句话里头讲到“五佛”、讲到“五智”,后面还讲“十波罗密”。 “五智”我们学过四种:从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最后一条是法界体性智。 这一句是一切智的本体。 智从哪里来的? 智从这来的,这段文里面告诉我们,它是从:“第九识在因位,为八识之总体。 八识者,第九识之别作用也,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故名法界体性智。 ”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法界体性智是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的理体,通常最简单的名词就叫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觉,佛性就是觉悟的根本,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觉性,称为佛性、称为自性、称为法性,实际上是一个性,看从哪一个作用说。 从一切智慧作用上说,这个作用从哪里来的? 是佛性来的。 一定要知道,佛性跟自性、跟法性是一个性。 自性里面包罗万象,世尊给我们分了三大类:智慧(智慧就是佛性)、德能、相好。 德能从哪里来的? 从自性里头来的,自性本具的。 相好从哪里来的? 相好是法性变现的。 要知道这三个性是一个性,从哪一方面来讲给它另立一个名字,一而三,三而一,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能执着。 换句话说,这三个性,一个性得到了统统得到,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这智慧的来源,转八识成四智,最后这个“智”就是这个意思。 他讲了第九识,《佛学大辞典》有这个名相,梵语称菴摩罗识,又称为“阿摩罗识”,大概意思都差不多。 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这都是梵语,从梵文音上翻译过来的,你看音很接近,这就是翻译不同。 “译曰”,这个译是翻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清净识”。 惠能大师见到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能说出这句话,五祖就肯定他转八识成四智。 能转八识成四智,这就成佛了,就明心见性。 凭什么说他明心见性? 就凭这个。 又叫“无垢识”,垢是染污,所有一切染污他全放下了,全都没有了。 我们常讲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染污自性,全放下了,叫无垢识。 又叫“真如识”,只有它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为什么它是真的? 它不生不灭,它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增不减、不一不异,这叫真如,九识之中它属于第九。 有很多祖师大德认为只讲到八识就够了,不必再讲这个,这就是八识的本体。 相宗有建立,说得很清楚,既有人建立,也算它是一个。 “《金刚三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 ”菴摩罗就是清净无垢。 常以“一”觉,“一”就觉了。 这个字非常明显摆在眼前,“二”就不觉,我们今天有二、三,这妄念太多;“一”,“一”就觉了。 有人问我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很多,方法非常多。 《十六观经》里面十四门是观想;里面只有一门是观像,那就不是观想,看佛像;最后第十六是持名念佛,总合起来叫十六观。 所以持名也是观。 为什么祖师大德、诸佛如来特别提倡信愿持名? 经上说得很详细,“观”不容易成就。 为什么? 我们的心粗,境界太微细了,观想难成,你观不成! “落日悬鼓”能观得成吗? 看到黄昏的太阳,睁着眼睛看到太阳在眼前,闭着眼睛太阳也在眼前,这叫观成。 观成能往生,观不成不能往生。 观想阿弥陀佛,睁着眼睛看到阿弥陀佛在面前,闭着眼睛阿弥陀佛也在面前,你试试看什么时候能观成? 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修“观”难,观成不容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相去掉。 为什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好不容易观成功,去掉也非常困难,哪有持名方便! 持名这句名号丢掉很容易,那个阿弥陀佛相丢掉可不简单,就是“落日悬鼓”的相也不容易。 老师给我一分析我就明白了,自性里头没有任何东西,一法不立,连佛名号都没有。 所以我们想想,名号容易成就,名号把它捨掉也容易,比那个相容易太多了。 再说,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净土也包括在其中,门门都要以经论做依据,没有经教做依据的是魔说,跟经教相应的这是佛说。 净宗的经教不多,五经一论,无论根据哪一种都能成就,根据《往生论》修也能成就。 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为什么? 那么辛苦。 这些“论”都是大菩萨、真正大成就者他们的学习报告,跟经典完全相应,可以给我们做依靠的。 说有人根据经论学了多少年,现在听说这个有问题了,又有什么大德来教他,改变主意了。 这总是信心不定,学法带着怀疑,禁不起考验。 如果我们依经教不能成就,佛要负责任;我们不依经教不能成就,佛不负责任,是你自己改变主意,你自己不走正道去走邪道,那你自己的事情。 这种人是什么? 善根少,没福德,外面境界风一吹他就倒下去了。 这种人多。 我也碰到考验,你看过去那么多年,大陆、台湾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那对谁来的? 还不是对我来的! 逼着我放弃这个本子,改修别的本子。 他们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不能够听他的话。 为什么? 我这个本子是李老师亲手传给我的,是他在台中讲过一遍,自己用毛笔写的註解,就写在经本上。 这个经本给我的,老师亲手传的。 我要是改变主意放弃这个本子,底下一个罪名就来了,是真的,背师叛道,那我就要背这个罪名,这罪名是真的。 背师叛道果报在无间地狱,我知道利害! 所以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我一个人还是照干,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我就是守定这部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一句名号,这一生当中无比殊胜成就的,我知道三个人,我对他们一点都不怀疑。 第一个,倓虚老法师所说的,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我一点不怀疑。 第二位跟倓虚法师也有关系。 早年东北哈尔滨极乐寺,倓虚大师建的,寺庙建好之后请他的老师,就是谛闲老法师,在那里传一次戒。 传戒当中有一个修无法师,不认识字,没出家之前做泥水匠,泥水匠的工人,以后出家,就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 一生在寺庙里头做苦工,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他都干,干了一生。 传戒的时候他找到倓老,他愿意在戒坛服务,戒坛大概是两个月的样子。 老和尚就问他,你能做什么? 愿意照顾病人。 好! 两个月期间传戒,难免有一些伤风感冒的小病需要人照顾,他发心专门照顾生病的,这也是个好事情。 可是还没有到开戒,还有几天,他来向老和尚告假。 倓虚法师有修养,来去自由,不勉强,你有事情,你离开可以。 定西法师当家师,就没有那么好的修养,把他教训一顿,你这个人没有长远心,发心到这来照顾病人,才来了几天你怎么就想走了? 这像个修行人吗? 他告诉两位法师,他说老法师,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 这下老和尚:你预知时至? 是的。 几时走? 不出十天。 这就很慎重,他要往生了。 而且要求两百斤劈柴给他火化,寺院都给他准备好。 到第二天又来给老和尚讲:老和尚,我明天就走。 匆匆忙忙大家给他准备。 到第二天又要求几个人帮他助念,当然助念的人很欢喜,送你,看你怎么往生。 在庙后头一个小破房子里头,临时给他搭了一个铺位,他打坐坐在上面,有几个人帮他在助念。 助念的人要求他:法师,你今天往生非常难得,过去往生的人都留几首诗、留几个偈子给我们做纪念,我们也希望你能够留首偈子给我们做纪念。 修无法师说,我是泥水匠出身,一生做苦工,不认识字,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不过我有一句话留给大家做个纪念,“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了很受用。 念几声佛号他真走了。 这不是假的,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不知道,走得这么潇洒、这么自在。 念几声佛号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跟佛走了,就断气了。 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书,隔壁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 这桩事情我在南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 那能错得了吗? 所以,我受持这个会集本,我学习黄念老的集注,我非常感恩他,我把他这个注解看作什么? 他老人家一生的精品、精华。 搜集这么多的参考资料,把参考资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抄出来,提供给我做学习的教材,我感恩,这是真正的宝! 你到哪里去找这么个人,搜集这么多的资料。 搜集还不算,在里面再精挑细选,对于这个经里头的经文,能够有解释的统统都抄在经文之中,这哪里去找? 末法时期大恩大德! 我学佛六十一年,讲经五十四年,给大家做个榜样,你们动摇我不动摇。 我跟大家说了,八十岁之后这个心态不一样了,要念念想着往生极乐世界。 我年轻的时候跟李炳老学经教,李炳老同时每个星期讲一篇古文,十年不间断。 我听他讲《秋声赋》,老师告诉我,人一生有四季:出生到二十岁,这二十年是人生的春季;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季,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季,秋天了;六十岁到八十岁是人生的冬天。 这后面,后面没有了。 也就是八十岁之后,中国古人讲的风烛残年,就好像风中的蜡烛,不定什么时候就灭掉了,这个要警觉到。 聪明的人应该在冬季开始就要做打算,就要准备,来世怎么办?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六十岁,六十岁就真正回头。 六十到八十这二十年好好修持的话,来生的福报不得了! 所以叫修来生福。 我现在八十又过六年了,我当然有这个警觉,我也要做表法,给大家做个榜样。 所以一切经教统统放下,就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黄念老的一部註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在这上做活计。 现在,我是想把经跟注解里头最精彩的东西,我把它抄出来。 我现在在书上画红线,将来抄出一本,这是精华。 大概还有两个星期这工作可以完成,完成之后我要找你们大家帮帮忙,把我的书这些东西全部清出去,不要了,我以后不看了,我就一部《无量寿经》、一部註解。 人家供养我这些衣服东西你们也给我收拾收拾,我想只保留两个箱子就够用了。 其他的,其他的要搞一个房间,统统摆在那里,结缘品,大家到这来看,你们喜欢哪个你们自己去拿。 以后别人供养我的东西,大概我看我不要收的话,我都送到结缘品这个房间,大家来了随便拿。 好! 干净俐落,舍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世出世间这些文字我都不看了。 别人要我给他写字,我只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写了,一心专求净土。 活一年,《大经科注》讲一遍,活十年我就讲十遍,我永远讲这一样东西,讲的遍遍不一样。 悟道法师在听我现在讲的,前天打个电话告诉我在听,听到知道我跟上一次《大经解演义》讲的不一样。 我告诉他,遍遍都不一样,愈讲愈透,愈讲愈清楚。 现在所讲的全部落实在生活当中,全都用上了。 我现在用《大学》里头的三纲八目,我用这个东西做骨架,《无量寿经》里头所说的经文跟集注,哪些是属于格物的,哪些是致知的,哪些是诚意的,哪些是正心的,哪些是修身的,哪些是齐家的,哪些是治国平天下的,我来讲这些东西,这样讲大家,这个真管用,真是一本好书! 那这部《大经科注》是什么? 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大乘经的治要,像《群书治要》一样,《治要》。 有这一本就够了,我们就决定往生。 真正信、解、行,统统住在大乘上,往生就是证果。 这是究竟圆满的法轮,非常适合于现代,现代人工作繁忙,东西太多了,他没法子学,愈简单愈好。 这是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得度的第一大经,真实智慧。 我们有师承,夏莲老跟我有关系。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是梅光羲,梅光羲跟夏莲居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同参、最好的道友。 会集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梅老参与了。 这一品经三个人,夏老、梅老,还有一位慧明老法师,慧老,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这一品经,第六品,怕有差错、怕不完美。 这些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们之后再找不到这样的人了,这是佛菩萨来示现的,是来救度末法九千年众生的,我们怎么可以忽视! 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孝顺的心、恭敬的心认真来学习,不辜负这些大德用毕生的精力完成这一部治要,这个经可以称之为大乘治要、净宗治要。 发布时间:2025-11-26 09:11:45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