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师:忏悔业障最有效果的方法,还是信愿持名 内容: 净土法门法师:忏悔业障最有效果的方法,还是信愿持名【解】后两者,均以破除无明,而名智慧。 彼佛智光,能荡除我等无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实之利,是故弥陀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八个字,是十方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 这个赞叹,昙鸾大师在赞颂里面,是用“破除无明,而名智慧”,说佛的智慧光能“荡除我等无明心垢,惠予我等真实之利”,我们得到了吗? 每天这个经念一遍,就是光照一次。 确实我们是染污太严重了、无明心垢太严重了。 虽然佛光天天照,读一遍就是照一次,我们心里面的染污好像没减少,智慧没有开,这原因是什么? 是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了。 不是佛光不灵,我们迷得太深,让佛光透不过去,我们被照的这些众生,居然没有感觉。 所以经典的教诲,我们没有能够依教奉行,原因在此地。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解决的方法古人说过了,我们要相信,那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读的时候用真诚心、用恭敬心,不能分别、不能执着。 如果读诵的时候还有分别、执着,还去想经里头的意思,那就把读诵的功德破坏了,读诵不许可有意思存在,这就对了。 一直念下去,念到“其义自见”,恍然大悟,就真明白了。 所以遇到经上有困难的地方,不是经难,是我们自己有障碍、有业障。 忏悔业障最有效果的方法,还是“信愿持名”。 本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这句,这个是忏悔法里头至高无上。 只要你真诚、恭敬,一向专念这句佛号,自然有感应。 念的时候不必求感应,有求感应的心,那是染污,也把功夫破坏了。 一无所求,念到纯熟,烦恼控制住了,智慧就现前,就其义自见了。 这是古圣先贤所传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上一次,胡小林居士到香港来看我,告诉我,他最近六年专攻《起信论》,古人这两句话一点都不错! 他说我一千遍念完,许许多多的意思看出来了,自然向外冒;再读一千遍;意思就更多了,前面一千遍没有看出来的,就冒出来了,遍数愈多,意思愈精愈妙,其味无穷。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来给我作证明,一点都不错。 所以古人有个谚语说,“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能做得到,契而不舍,一句佛号念到底,像海贤老和尚,他真解决了。 我们再看下面第六尊:【解】“常照光”。 见《宋译》。 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 《魏译》为“不断光”。 净影曰:“常照不绝,名不断光。 ”憬兴曰:“佛之常光,恒为照益,故不断。 ”昙师赞曰:“光明一切时普照,故佛又号不断光。 ”一切时普照,正是常照之义。 我们业障烦恼习气很重,“常照光”里面是常照,从来没间断,我们知道,我们相信,但是我们没有得到光的利益。 光是什么? 破迷开悟。 我们依旧迷而不觉,这我们来找毛病,到底发生在哪里? 为什么有人得利益,有人不得利益? 我们是属于不得利益这边,问题在哪里? 我们心不清净,我们心不平等,所以佛的常照光,我们没得到受用。 这个光是永远不断的、日夜都不间断的,如果得这个光的利益,我们的心清净了、平等了,“清净,平等,觉”都得到了。 我们的无明烦恼,用什么方法把它消除? 让我们能够在佛的常照光中,这是什么地位? 给诸位说,这是法身菩萨。 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得到佛的常照光,日夜没有间断,这些菩萨们住在实报庄严土,因为佛光普照、佛光遍照,他们不会退转,一直等到无明习气断干净了,他们证妙觉果位,回归常寂光,就证得圆满的法身。 是这个意思。 下面第七,“清净光”。 【解】“清净光”。 净影曰“离垢称净”。 “垢”是染污。 没有染污这叫“清净”,我们经题上修行的纲领五个字,第一个就是“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染污。 什么是染污? “有我”,“我”就是染污,因为“有我”,所以就有自私自利,就有七情五欲,就有贪嗔痴慢,都从“我”发生出来的。 佛一开端头一个,就是教我们破除“我见”。 我们知道小乘初果,要把五种见惑断了,就能证得初果了。 五种见惑里头一个,执着身是“我”。 这桩事情我们要怎么办? 这个问题要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早年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常说,咱们莲社莲友念佛的同学,一万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真往生了,其他都不能,什么原因? “身见”没放下,起心动念都是为这身在想。 特别是年老的,想什么? 想身体健康,想怎么保健,想怎么多活几年,跟印光大师方法完全搞错了。 印光大师晚年他就想“死”字,他没有想要多活几年,要保健身体,没有,天天想“死”。 死怎么办? 求生极乐世界,天天想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这个对了。 这个世间不能留恋,留恋这个世间出不了轮回,太苦了。 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一天到晚念念都不能忘记,愿生西方净土,信愿持名,这就对了。 万缘放下,学了这个佛法一定要管用,要用上。 我们看底下的注解:【解】“清净光”。 净影曰“离垢称净”。 远离染污,心就清净了。 心里头只装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要装,就清净了。 【解】憬兴曰:“从佛无贪善根而现,亦除众生贪浊之心,故清净。 ”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浊”就是不清净。 “贪”就是浊恶。 五浊里头的贪嗔痴,要把这个心放下,什么都不贪,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完全是虚幻的,我们被这些假相蒙蔽了,被它们欺骗了。 【解】昙师赞曰:“道光明朗色超绝,故佛又号清净光。 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脱故顶礼。 ”下面是念老给我们的解释:【解】故知此光明朗离垢,复能为众生消除贪浊与罪垢,故号为清净光。 它能帮我们清理。 这个光里头有智慧,这光在哪里? 这十二光总的来说,都在一句佛号之中。 广义来说,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十二光,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读一遍,这十二光就照一次,处处在提醒我们。 我们要懂得,“愿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说的。 佛的名号清净,《无量寿经》所说的清净,依教奉行就是清净光照注。 【解】又《往生论》云:“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 略说入一法句故。 ”《往生论》里面说得好。 什么是“一法句”? 这个三种成就庄严,就是“国土成就庄严”、“佛成就庄严”、“菩萨成就庄严”。 佛菩萨是正报,国土是依报,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往生论》上:国土说了十七种;对佛,赞叹阿弥陀佛说了八种,赞叹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众说了四种,总共三十九种庄严,这成就愿心庄严。 谁的愿心? 阿弥陀佛的愿心。 我们每一个往生的人都要有这个愿心。 略说“入一法句”。 【解】“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 略说入一法句故。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 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是知清净一名,体是真实法身。 广摄国土、佛、菩萨三种庄严,这是念老给我们注解的。 【解】故《汉译》弥陀名号为无量清净佛,又弥陀密号为“清净金刚”。 当知清净二字,其义甚深。 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尊:【解】“欢喜光”。 净影曰:“能令见者心悦,名喜。 ”见这个光法喜充满。 【解】憬兴曰:“从佛无嗔善根而生,能除众生嗔恚戚心,故欢喜。 ”这个我们看到佛门,天王殿里面供养的,“恚戚心”,天王殿供养的弥勒菩萨,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表欢喜光,叫每个人看到心里都能生欢喜心,所以非常好。 【解】昙师赞曰:“慈光遐被施安乐,故佛又号欢喜光。 ”“安乐”者,如《法华》曰:“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佛光能令众生安乐欢悦,故名欢喜光。 这里头要记住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光明”跟“智慧”是平等的。 “光”就是智慧,智慧起作用就成为十二种光。 “体”都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有这么多的德用。 真实智慧从哪里来? 自性上本有的,自性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心清净它就现前,心不清净它就变成烦恼了,它的反面是烦恼,所以清净心重要。 我们根尘接触不被六尘染污,清净心就现前,这十二种功德也就自然明显的显示出来,这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 【解】“解脱光”见《宋译》。 《魏译》无之。 故古诸师,未有注释。 自古以来这些注经的,中国注经的只有两个,日本多,日本注解《无量寿经》有二三十种。 【解】但《魏译》中有炎王与无称两光,昙师赞曰:“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炎王。 三涂黑暗蒙光启,是故顶礼大应供。 ”又“神光离相不可名,故佛又号无称光。 因光成佛光赫然,诸佛所叹故顶礼。 ”由上可见两偈之实,皆赞解脱。 “神光离相”、“因光成佛”是显解脱光自觉之德;“脱”是脱离。 “解”是解除。 解除烦恼的束缚,脱离六道十法界之苦,这叫“解脱”,所以这是“解脱光”自觉之德,脱离六道十法界了,他就往生到实报庄严土,念佛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其他的不是求往生的,真正证得解脱光,他到华藏世界去了。 密宗有到密严世界,这个是显示自觉之德。 发布时间:2025-11-27 10:21:30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