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静波法师: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内容: 静波法师: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静波法师: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问: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不稳定,如何化解呢? 佛教徒面对生气、冲动等各种情绪,如何化解呢? 静波法师答:因为我们总是会有情绪化的时候,谁都难免,有一句话说:兔子急了都咬手。 连它也有情绪,所以我们就会更有情绪了。 因为我们要面对着待人接物、工作、学习、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以及非常复杂的人际交往,所以如何去化解我们的情绪波动,应该是一个佛教徒的当务之急。 我们今天为什么讲这些细节呢? 这其实就是修行,因为如果这些我们都不去关注,那么就没有了修行的下手处。 面对我们的情绪不稳定,我们举一个例子,情绪不稳定的这种状态,就好像我们有了一个三条腿的桌子。 请问它稳定不稳定? 它不会稳定,你一动,它梆地一下就倒那里了。 如果桌子是四条腿,它就会稳稳地立在那里。 所以我们要注意到:我们是不是稳定呢? 不一定。 包括法师,有时候也要去回应某些东西;他回应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很准确? 也不一定。 但是,我们在不断地反省、调整自己。 当然,这是注意到的;如果没有注意到,那可能就会随境所转,随着情绪化去波动,甚至是没有办法控制,这样的情况还是会有的。 它缺了一条腿,支撑力量就不够,基础不牢,当然也不稳定,一旦倾斜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的情绪化,也是因为心里不平衡导致的结果。 一位哲学家有一句话说:你一旦露出了牙齿,说明你还没有进化,因为你要咬人。 你为什么咬人呢? 因为你消化不良的脾气上来了。 还有就是,一旦发泄脾气,那也说明我们不自信。 不自信才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习惯。 因为修行是一个平衡自己心里的过程。 但是发脾气真的平衡吗? 因为副作用很快就会出现,所以必须清楚:佛教是让我们做的事情都没有后遗症的改变。 而我们情绪化的东西是有后遗症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小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被他的父亲给修理了,于是他拿猫出气;猫一跑,就把碗碰掉地下摔碎了;碗碰碎了之后呢,一系列的问题都会产生。 所以我们今天做事情要考虑将来和它的后遗症问题,而不是一个念头生出来了就去行动。 我们的行动有没有对他人、对这个环境产生过负面的作用。 这些有没有想过? 因为一般人往往没有考虑得到,所以常常会没有。 就像我们坐在这里,应该把手机关上,或者调成震动虽然不断地强调,但是还是有人没有关上,你说他是故意的吗? 我想他也没有这么坏;你说他不是故意的吗? 可是他习惯了。 他迷迷糊糊的行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个习惯就是业力,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业障。 它可不可以被改变? 肯定可以! 但是改起来实在不容易。 因为他总是认为:我听经的时候,万一耽误了别的事呢? 他没有考虑到:我如果影响到别人呢? 如果这样想,无论有什么事,只要我们坐在这里,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那么我们一定是合格的佛教徒。 否则不但不合格,反而会影响别人对整个佛教的误解我们只能这样讲,希望大家努力合格。 发布时间:2024-03-08 10:15:1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