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法师:事迹-皈依佛 内容: 印光法师:事迹印光法师讲述,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 俗姓赵,陕西邰阳赵陈村人。 年二十一,投终南山莲华洞寺,从道纯和尚剃染,时光绪七年也。 翌岁,于兴安双溪寺受具。 读《龙舒净土文》,知净土法门为成佛之要道。 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因前往入堂念佛,精修净业。 暇则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光绪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请藏经,请师为助,遂邀同南下,住法雨寺。 两度掩关,为期六载,而学行倍进。 民国纪元,师年五十二。 高鹤年见其文,以之刊入上海佛学丛报。 复由徐蔚如编辑印行,题曰《印光法师文钞》,风行海内外。 师以净土法门导人,尤注重诚敬。 其言曰:“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 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极乐世界。 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毋念暂忘。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 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之事,均好念。 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 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 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 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又曰:“余常谓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日增,而福慧愈减矣! ”又曰:“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 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 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 对经像当如忠臣之对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增矣。 ”又曰:“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 因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师以因果之理,至为重要。 从凡夫乃至成佛,悉不出因果之外,故辄谆谆言之。 尝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 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 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报。 遭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 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 报通三世者;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生,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 后报则迟早不定。 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 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罪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 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脱生死,超凡入圣。 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有弟子患病,自虑佛未念好,恐不能往生。 师诲之曰:“汝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 甚么叫念好? 当知十念尚且往生,汝疑自己不能往生,即此一念,就是障碍,就不能往生。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 只要信愿真切,心中虽未能清净,亦得往生。 如江海中水,虽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一九二八年,师离普陀,居苏州报国寺。 一九三零年,至灵岩山。 诲人学佛,唯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念佛求生弥陀净土。 其言如布帛菽栗,未可一日离也。 一九四零年农历冬十月,谓众曰:“吾老矣! 灵岩方丈,不应久悬。 ”众推妙真,乃择日上位。 初选十一月初九,师曰:“太迟了! ”再选十一月初四,师谓是日“我自有事”。 又复重选十一月初一,师曰:“可矣! ”至初一日,师亲率众职事送妙真上位。 行礼如仪毕,示微疾。 初四日上午一时三十分,由床上坐起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呼水洗手毕,起立言:“阿弥陀佛来接,我要去了! ”即由床沿步坐椅上。 侍者云:“未坐端正。 ”师复自立起,端身正坐,低声念佛。 妙真至,师嘱云:“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 ”尔后即不复语,惟唇动念佛而已。 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逝矣。 世寿八十,僧腊五十九。 荼毗,三十二齿全存,五色舍利数千粒,塔于灵岩。 师创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五百余万册,佛像百余万帧,遗著“文钞”近百万言,皈依弟子数十万人。 世推净土宗十三祖。 发布时间:2024-03-21 09:07:00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