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之人,如何做到真俗圆融,一道齐行? 内容: 学佛之人,必须真俗圆融,一道齐行。 以其一法不立,始能修万行圆彰之道。 万行圆彰,始能显一法不立之体。 今为易解,特说一喻。 真如法性之本体,如大圆宝镜,空空洞洞,了无一物。 而胡人来则胡人现,汉人来则汉人现,胡汉俱来则俱现。 正当空空洞洞,了无一物时,不妨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正当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时,仍然空空洞洞,了无一物。 禅宗多主真谛,即在万行圆彰处,指其一法不立。 净宗多主俗谛,即在一法不立处,指其万行圆彰。 明理智士,自无偏执。 否则宁可著有,不可著空。 以著有,虽不能圆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 著空,则拨无因果,成断灭见,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其祸之大,不可言宣。 吾人念佛,当从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时,则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而复字字句句,历历分明,不错不乱,即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正念佛时,了无起心念佛之情念。 虽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复历历明明,相续而念。 然此工夫,非初心所能即得。 若未到无念而念之工夫,即不以有念为事,则如毁屋求空。 此空非是安身立命之所。 古之禅德,多有礼拜持诵,不惜身命,如救头然者。 故永明寿禅师,日课一百零八种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 况后世学者,不重事修,而欲成办道业乎。 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 空解脱人,以一法不修为不立,诸佛称为可怜悯者。 莲池大师云,著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 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 以事有挟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 吾人学佛,必须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 理事圆融,空有不二,始可圆成三昧,了脱生死。 若自谓我即是佛,执理废事,差之远矣。 当用力修持,一心念佛,从事而显理,显理而仍注重于事,方得实益。 如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今以凡夫而不自量,视念佛为小乘,不足修持,则将来定入阿鼻地狱矣。 (三编卷四第六日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及说近时灵感) 发布时间:2024-03-29 09:55:2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