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风从华里过来香 内容: 风从华里过来香 这几天有好几个人来庙里小住,他们大多是对佛教半信半疑的人。 他们有很多的问题想问老和尚,但是又怕占用老和尚太多的时间,所以有的时候就转过来问自己。 自己没有什么修行,只能把自己为什么会有坚定信念的原因告诉他们。 有点“水向竹边流出绿,风从华里过来香”的味道。 在《信心的来源》里面自己把信心的来源说过了,这里再做些补充。 第一个是佛陀给自己的信心。 两千多年前,佛陀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作为一个智者,他给我们留下了五千零四十八卷的语录或者说是经文。 这些语录把他方方面面的智慧传授给了我们,自己在大致了解完这些语录后坚定了信仰的信心。 第二个是禅宗的六祖大师,他是一个不认识字的人,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两万多字的《坛经》,还把自己的色身留下来作证据。 现在他和憨山大师、丹田大师三人一起用自己的肉身在南华寺,为我们这些半信半疑的人去疑解惑。 应该知道能把肉身保留下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要经受很多的磨难。 第三个是历代祖师留下的语录和还在世间的各位老和尚。 历代祖师的语录真的是学不尽,受用不尽。 而还在世间的这些老和尚更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演绎着这些语录,当然自己的师父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佛陀的光辉,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历代祖师的风采。 其实说这些都是多余,因为信与不信法尔如事。 佛教不会因为你信了而变化,也不因为你不信而消失。 因为我们需要智慧、因为我们需要解脱,我们才需要佛教,这是一个因果规律,也是一个自然规律,不因环境而改变。 自己就是想要得到解脱而跑到庙里面来的,现在正奋力于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各种各样,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问题。 所谓功、位、体、用,各自对号入座。 寺院里面的修行就像滚滚向前的洪流一样,没有停留的时候。 你在里面不得不随着这修行的洪流前进,没有你停留休息的时间和地方。 所以古语用“不离麻田,不扶自直”来比喻在庙里的好处。 我们看看宏智禅师是怎么讲功、位、体、用的:上堂:问。 一点灵然不覆藏。 明明老蚌夜吞光。 个时拨转机轮也。 体用由来总不妨。 如何是借功明位。 用在体处。 师云。 光在体时常湛湛。 体含光处却灵灵。 进云。 如何是借位明功。 体在用处师云。 纷扰扰时常隐隐。 闹嘈嘈处却闲闲。 进云。 夜月有辉含古渡。 白云无雨裹秋山。 师云。 邯郸学唐步。 师乃云。 青山不用白云朝。 白云不用青山管。 云常在山山在云。 青山自闲云自缓。 诸禅德。 若恁么体得方知道。 借功明位用在体处。 借位明功。 体在用处。 体用无私。 方乃唱道。 且道。 作么生是体用无私底时节。 水向竹边流出绿。 风从华里过来香。 (本站只为提供大众方便,未验证信息可靠性,请自行确认) 发布时间:2024-04-01 08:40:3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