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9 内容: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9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9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第四卷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本品名闻经获益。 广显闻者,获益难思。 《无量寿起信论》云:‘闻经之益,如是不可思议,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 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 凡有众生遇斯经者,其所获益亦当如是。 ’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 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 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尘垢’通指烦恼。 如《维摩经》云:‘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正同此经。 ‘法眼净’者,《维摩经嘉祥疏》云:‘云法眼净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 小乘法眼即初果,见四谛法名法眼。 大乘法眼,初地得真无生法,故云法眼。 ’今此经指小乘法眼净。 如憬兴曰:‘法眼净者,即预流果(初果)也。 ’又《净影疏》云:‘见四真谛,名净法眼。 ’‘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 ‘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如《维摩经》云:‘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肇公注曰:‘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阿罗汉也。 ’是指烦恼断尽,心意解脱,证阿罗汉之果。 可见经中法眼净及诸漏已尽,均指声闻乘。 或问:闻此大乘无上经典,为何得小乘法益。 《净影疏》云:‘小乘众生,闻说娑婆秽恶可厌,深心厌离,故得小果。 ’憬兴亦云‘众闻此方秽恶可厌,故得声闻之果。 ’ 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 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 皆当往生彼如来土。 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上段正指闻法所得之大乘法益。 ‘不退转’,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也。 又表勤行修习,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 又不退转即梵语之阿鞞跋致。 本经中云‘住不退转’,下复云‘得不退忍’,均据《唐译》。 至于《魏译》则只云‘得不退转’。 净影师疏曰:‘大乘众生,闻弥陀威德广度,坚心愿求,故得不退。 闻此多益,誓欲济度,名誓自庄。 ’盖谓闻名求生志愿坚决,故得不退。 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庄严也。 今经据《唐译》为‘住不退转’,涵义稍深。 但不妨仍引《净影疏》以指其中之初步者。 ‘得不退忍’,‘忍’者,《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又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 ’例如无生法忍,据《智度论》释为安住于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者也。 可见忍者,即安忍,谓于理决定,而无移动之念也。 准此可知,‘不退忍’者,即安住于不退之理而无移动之念。 是则念念皆无退转,应相当于三种不退之念不退也。 盖不退有三:一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也。 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 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也。 《观经妙宗钞》曰:‘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假(指永超出于凡夫之假有)。 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之行。 若破无明名念不退。 则不失中道正念。 ’今不退忍者,指安住于实相之理,念念不移,则应是念不退矣。 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则相当于行不退。 闻经菩萨根机不一,闻法之益,自有差殊也。 ‘今始初发’者,发菩提心也。 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 故一切经中于发菩提心之人数,均大书之也。 如是菩萨既发大心,复行众善,愿生极乐,故均得往生见佛;复于诸方先后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受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上明十方具缘众生普得授记益。 佛对众生授当来成佛之记,名授记。 此有四种:一、未发菩提心授记。 二、已发菩提心授记。 三、隐覆授记。 他人得闻,当人不知。 四、现前授记。 得其一者,皆名得授记。 ‘得授记法忍’,‘得授记’,如前;‘法忍’者,即弥陀第四十八愿中之三忍。 (《魏译》为‘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亦即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得佛授记,证入无生,成无上正觉。 如是之人,故云‘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 如《唐译》云:‘八万亿那由他众生,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彼无量寿焘佛昔行菩萨道时,成熟有情,悉皆当生极乐世界。 ’盖一切法从因缘生。 如是众生过去生中,得与因地中之弥陀相值,深蒙教诲,成熟善根,是乃无上殊胜之善缘。 又因宿世受教因缘,曾从闻起思,从思生愿。 如是正思正愿,印入八识心田,决定不消。 是为无上殊胜之善因。 今弥陀觉满功圆,成究竟觉。 于是因缘俱熟,蒙佛威力摄受,‘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可见极乐世界菩萨、声闻、天人俱皆无量者,正表弥陀因地,于无量劫,于生死海中,教化摄受六道众生,实无量也。 且我今日,于此妙法,能闻能信,是必弥陀于往劫中,追逐我于泥犁之中,教诲我于火宅之内。 摄受不舍,劝导不休。 不惜共轮转于六道,但欲我回心于一念。 恩德无极,威德无穷。 为我培植善根,今幸生育增长。 注释至此,不禁泪零!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 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 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 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上表法会圆满,复现奇瑞。 本经现瑞,既现序分,复现正宗与流通。 深显此经实为初善、中善、后善,万德圆满。 如序分《大教缘起品》,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 放大光明,数千百变。 光颜巍巍,宝刹庄严。 从昔以来,所未曾有。 如是之瑞应称奇瑞,以昔所未有也。 正宗分中《礼佛现光品》,既见弥陀,如黄金山,高出海面。 复闻十方称扬赞叹阿弥陀佛。 弥陀掌中放光,一切佛国,悉皆明现。 如是之瑞,正是奇瑞。 末于流通分中,则大地震动,复现种种希有神变。 光明普照,天乐盈空,天花纷降。 经云‘希有神变。 ’故今所现亦是奇瑞。 《无量寿经钞》曰:‘序分中有光颜奇瑞。 今亦现此瑞相。 当知佛意,表郑重也。 ’《嘉祥疏》谓流通现瑞者,‘明感瑞证益’。 又《净影疏》云:‘如来化周,为增物教,故以神力动地放光,作乐雨花。 ’总之皆为众生证信。 劝令众生于经所说难信之法,应生实信。 ‘尊者阿难’以下,《净影疏》云:‘明说广益,教惬群机,大众同喜。 ’‘欢喜’者,《无量寿经钞》曰:‘法位云:“依《伽耶山顶论》明欢喜有三义:一说者清净。 于诸法得自在故。 二所说法得清净。 以如实清净法体故。 三所依说法得果清净。 以能证得清净妙境界故。 ”。 今谓大众,闻弥陀愿,荷释尊恩,自得大益,何不欢喜矣! ’准《钞》意:(一)说此经者,是我本师。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是为说者清净。 (二)所说之种种功德,只是一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是乃所说法得清净也。 (三)得果清净,如灵峰大师云:‘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依教修持,横出三界,迳登不退,圆生四土,究竟成佛。 是乃得果境界清净也。 具三清净,闻者得无上益,是故皆大欢喜。 信乐受持,故云‘信受奉行’。 《无量寿起信论》曰:‘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亦具一切诸佛全身。 于此信入,即具一切佛智。 故曰闻此经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至经藏灭尽,此经独留。 所以佛慈加被,殊异余经。 奉劝后贤,普同信受。 ’(以上流通分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竟 发布时间:2024-04-03 10:16:5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