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持准提咒得获果证略註 内容: 持准提咒得获果证略註持准提咒得获果证略註普光 整理转轮圣王:若是在家菩萨。 修持戒行坚固不退. .. .. .或於人间常作国王。 不堕恶趣(不空译)◇若復有人无福无相,求官无迁贫苦所逼,每十齐日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转轮王位,所求官克当称遂。 (三藏沙门 无畏 译)◇若復有无福无相,求官不迁贫苦所逼,每十斋日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转轮王福,所求官剋当称遂。 (唐 三藏 善无畏奉 詔译)【转轮圣王】简称转轮王,或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於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 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眾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 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 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可惜不修出世慧业,所以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 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 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 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也。 俱舍论十二曰:「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 灭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眾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 此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 施设足中说有四种,金银铜铁轮应别故,如其次第。 胜上中下逆次能王,领一二三四洲。 大咒仙:乃至现身成大咒仙。 (智译)◇或求持明天位…如是之事必获成就。 (法贤译)【持明仙】诵持陀罗尼,或以药力成就通力之仙人也。 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餘药力等所成。 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同十一曰:「或以法加童男女,亦令彼成就以为供侍,即游十方剎也。 西方有一人成,引五百人昇空而去,不知所去也。 此法成就即是持明仙也。」阿修罗王:所求如意。 或作阿苏罗宫中王。 (不空译)◇或求阿苏囉王位…如是之事必获成就(法贤译)【阿修罗】(异类)Asura,又作阿须罗。 旧称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 译曰无端,容貌丑陋之义。 又曰无酒,其果报无酒之义。 新称阿素洛。 译曰非天。 其果报胜似天而非天之义。 为常与帝释战斗之神。 六道之一。 八部眾之一。 名义集二曰:「阿修罗,旧翻无端正。 男丑女端正,新翻非天。」西城记九曰:「阿素洛,旧曰阿修罗,又曰阿须伦,又曰阿苏罗,皆讹也。」法华文句五曰:「阿修罗,此云无酒。 四天下採华,酝於大海。 鱼龙业力,其味不变。 嗔妒誓断,故言无酒神。」大乘义章八末曰:「阿修罗者,是外国语,此名劣天。 又人相传名不酒神。」玄应音义三曰:「阿修伦,又作阿修罗,皆讹也,正言阿素洛。 此译云:阿无也,亦云非。 素洛云酒,亦云天。 名无酒神,亦名非天。 经中亦名无善神也。」阿罗汉:得阿罗汉现身与语。 获大利益。 此后与阿罗汉同行亦同其威德。 (法贤译)【阿罗汉】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 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菩萨地:随乞愿皆得菩萨等位(智译)◇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多罗菩萨即为现身。 所求如意……或得菩萨地。 (不空译)◇若久久修习专注不退。 乃至菩萨之位亦可获得(法贤译)◇而於将来得见慈氏,闻说妙法证菩萨地(法贤译)【菩萨】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 旧译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 谓是求道之大心人。 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 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 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 义译也。 总名求佛果之大乘眾。 不退转菩萨:得见弥勒菩萨。 听闻正法。 闻法已获菩萨地得不退转(不空译)◇而於将来得见慈氏,闻说妙法……或得阿吠[口*缚]哩底迦菩萨之位。 (法贤译)【不退 】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 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 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 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阿鞞跋致:梵语 avaivartika,avinivartaniy的音译,有音译为阿毗跋致、阿惟越致;汉译做不退、无退、不退转。 这是菩萨阶位的名称,是不退转的阶位;菩萨决心要进至佛位,不再向恶趣、声闻、缘觉、凡夫方面退堕。 总之这是表示追求佛果的坚固心志,不退转入恶道中。 【不退地 】阿毘跋致,即不退之位地也。 不退有三种四种之别,又虽依诸宗而位次不同,然常谓菩萨初地之位,即三不退中之行不退,四不退中之证不退也。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罗尼。」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证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证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证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证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无上正等正觉:若得闻此陀罗尼法。 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訶罗译)◇若是在家菩萨。 修持戒行坚固不退。 速得成就无上菩提。 (智译)◇依法画本像。 或三时或四时或六时。 依法供养求世间出世间悉地。 乃至无上菩提皆悉获得(不空译)◇若出家菩萨具诸禁戒。 三时念诵依教修行。 现生所求出世间悉地定慧现前。 证地波罗蜜。 圆满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不空译)◇结斋具戒。 一心清净依法诵持。 不转此身即证菩提有大功力(善无畏译)◇此尊那大明,乃是一切如来及诸菩萨同所宣说,能与眾生作大利益,乃至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法贤译)◇如是尊那菩萨具大神通力,诸天魔等见之惊怖,悉智皆向前合掌顶礼。 如是阿闍梨若常观想持此真言,彼人不久证大菩提。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二三摩地品第四)【无上正等正觉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新译,意思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觉悟,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 【菩提 】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 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 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 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 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 发布时间:2024-04-06 09:01:45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