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内容: 了凡四训序印光大师圣贤之道,唯诚与明。 圣狂之分,在乎一念。 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 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 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 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 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 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 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 可不哀哉!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 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 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 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 妍媸自彼,于我何干? 来不预计,去不留恋。 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 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 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忽。 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 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 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 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后德。 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 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 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 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 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 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 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 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 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 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 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 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 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 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 实则即三而一也。 格致诚正明,(此指明明德之明与诚明之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 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 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 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 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 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 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姿,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哉。 有是理乎。 然一切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 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 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 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 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 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已愧怍,谓为渺茫。 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 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 此理势所必然也。 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 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 哀哉!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反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 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只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极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 永嘉周群铮居士,感佩之极。 祈上海商务印书馆铸铅为板,以公同志,又印送若干,以结法缘。 祈予为序。 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发布时间:2024-04-08 08:39:26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