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有忧虑、身有疾病,从哪里来? 内容: 心有忧虑、身有疾病,从哪里来? 【科】己二、蒙教心开。 分三:庚一、蒙教脱苦。 【经】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 意思很深、很善,可以说深到极处、善到极处。 【经】皆蒙慈恩。 解脱忧苦。 这是在释迦牟尼佛讲经那个时候,大众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有天人、有六道凡夫,蒙佛教诲,听懂了、听明白了,真正依教奉行,放下万缘,得到“解脱忧苦”,“忧苦”放下了。 我们看念老这段注解:【解】弥勒领解佛语,深自庆喜,乃申赞颂,而白佛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 “教戒”二字见于《魏译》之“高丽藏本”,余本多作“教诫”。 《韵会》曰,“戒”通作“诫”。 《俱舍界品会疏一》,“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诫”是诫勖,令人断恶。 断恶修善,故名“教诫”。 “教诫”这个意思很完整,教人断恶修善。 起心动念违背性德就是恶。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般很简单的对初学的都是用“十善业道”做标准,起心动念如果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贪嗔痴慢相应,这就叫做“恶”。 言语造作你的恶完全都犯了,在现前不知道利害。 我们细心观察,现前这个社会上造“十恶业”的有多少人? 一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造多少次? 实实在在不敢想,冷静思惟,太可怕了! 有几个善念对人、对物? 有多少恶念对人事物? 不学佛的人不知道,学佛的人应当细心检点。 要记住“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非常可怕! 我们心有忧虑、身有疾病,从哪里来? 从不善业而来。 造作的时候不小心,这个不小心是对于学佛人说的,不学佛的时候他不懂得什么叫小心、不小心。 看看这个社会男女老少哪个不造业? !于是习以为常,认为这是正常的。 错了。 发布时间:2024-04-14 09:48:4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