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虚法师:法华经讲演录-皈依佛 内容: 太虚法师:法华经讲演录太虚法师,妙法莲华经,传入震旦,信受甚盛。 初在南方风行,南北朝时,有光宅、嘉祥诸师弘扬;隋时,天台智者大师集其大成,尤阐发无遗。 继则贤宗诸师亦甚提倡,李唐之际乃大振于北方。 慈恩大师著有玄赞四十卷,讲者多宗之。 宋元以降,玄赞佚失,数百年来讲此经者,大都仅依台、贤二教。 近时海上交通,始将玄赞一书从日本取回重刊。 今以大众因缘,复在北方讲演,故依据之。 讲演经文之前,有三问题须解释之:一、五乘一乘孰为权实:本经以一乘为宗,就佛出世本怀而言,唯一大事因缘,无二、无三。 如一雨之所润,一地之所生,故应以一乘为实,五乘为权。 然众生机类各各不同,如三草、二木形相互异,故应以五乘为实,一乘为权。 又就佛法言,众生根性虽有差别,然昔以实相为体,如三草二木不离一地所生。 就众生法言,实际理地虽平等无二,然离种种差别亦无所谓平等,如一地即是种种山川草木,非除去山川草木别有一地。 是以各就一方面言,或以五乘为实,一乘为权,或以五乘为权,一乘为实,皆不违理。 二、佛性有无孰为权实:就各种经论中,有谓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阐提不得作佛者,权巧之谈。 有谓众生实有五性差别;言皆有佛性者,乃诱导不定性众生权巧之辞。 兹以二门解说之:一、就理性行性言:理性则一切众生皆同,以理性即一相无相平等不二之真如性,亦即佛性,故无一众生不完全具足。 因众生性与佛性本无二故,皆同一实相故。 行性则一切众生不必皆同,以一切众生相乃种种业行所成,业行既异则众生界应各自成差别,故佛性不必皆有。 以上二义,各具一理,皆真实了义也。 二、就现实门展转门言:吾人现前一念上,观察过去之过去及未来之未来,众生种性皆各不同,决定有五性差别。 若于十法界展转缘起上观察,则非有决定性。 唯识论上,种子有本有、新熏两说,本有之种子虽不完全,因新熏则可成故。 由以上二门,可知众生皆有佛性,其立言虽贯,均不违理。 三、大乘一乘之异同:此问题,在经论无有明文,而学者每以大乘在三乘之内,以一乘超三乘之外。 依本经言,一乘当即大乘也。 大有二义:一、大对小而言,然小为大之方便,证小果后回心向大,则无大小之相对。 二、大就法体言,法体无二亦无不二,强名为大,或名为一。 故大乘与一乘,无二无别。 法华经讲演录序经题法华经讲演录明纲宗法华经讲演录序品法华经讲演录方便品法华经讲演录譬喻品法华经讲演录信解品法华经讲演录药草喻品法华经讲演录授记品法华经讲演录化城喻品法华经讲演录五百弟子受记品法华经讲演录授学无学人记品法华经讲演录法师品法华经讲演录见宝塔品法华经讲演录提婆达多品法华经讲演录劝持品法华经讲演录安乐行品法华经讲演录从地涌出品法华经讲演录如来寿量品法华经讲演录分别功德品法华经讲演录随喜功德品法华经讲演录法师功德品法华经讲演录常不轻菩萨品法华经讲演录如来神力品法华经讲演录嘱累品法华经讲演录药王菩萨本事品法华经讲演录妙音菩萨品法华经讲演录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法华经讲演录陀罗尼品法华经讲演录妙庄严王本事品法华经讲演录普贤菩萨劝发品 发布时间:2024-04-23 09:01:0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