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学佛简单吗? 内容: 很多人问,学佛应该怎么样去学? 佛经上说,首先要认真的去解悟佛法义理,然后依教奉行,以戒为师,这个就是学佛。 当然,其实学佛也没有那么复杂,如果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么学佛就在一念间,什么道理呢? 学佛无非就是不让自己生烦恼,那么这个烦恼是怎么来的呢? 烦恼来自于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们的心,当我们的心不生妄想杂念,那么学佛就圆满了。 古言说的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我们的人生什么事情都没有,只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事,每天胡思乱想,每时每刻都是欲望缠身,怎么可能学得了佛。 学佛的关键在于放下,放下自我,放下贪欲,放下嗔恨、放下傲慢,这个就是学佛。 有人又说,佛教所说的放下是不是什么都不做,随遇而安的意思。 当然不是,佛教所说的放下,不是我们凡夫所认为的放纵,而是通过明理,精进修行,而放下心中的贪、嗔、痴三毒。 这个所谓的放下,是让我们专注某一件事的发展,投入全部精力去完成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比如,修行人的目标是成佛,那么成佛的关键就是让自己开悟,而开悟的过程,才是我们要专注的事情,除此以外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放下。 佛教关于放下,其实还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拿得起,正所谓“拿得起、放得下”乃大丈夫所为。 这个拿得起,在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做“发心”,发菩提心,发大誓愿,比如,大乘佛教中的“菩萨思想”,就是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当然,这个发菩提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我们凡夫所认为的一句口号而已,而是要不打折扣的做到,无私奉献、自利利他去践行自己的目标,不能遇到什么困难便退转。 前面说了“拿得起、放得下”是大丈夫之事,其实,学佛也是大丈夫之事,能做到真正的放下,不问放下之缘由,当即就能全部放下。 而我们普通人就是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私欲太多,哪怕知道要放下,也要在自己内心问上个千百遍,这样怎么可能真正地放下,苦难又怎么能离我们远去。 有人又提出一个问题,说自己内心放不下,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答案你已经说出来了,你都知道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你问别人也无济于事啊,关键还是在你自己的内心,心里放不下,那就是向内求呗。 什么叫向内求? 所谓的向内求,通俗来说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不再藏污纳垢,去除贪、嗔、痴、慢、疑五毒,你自然就能放下一切。 所以说,我们凡夫要真心去学佛,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到佛陀所说的“诸幻皆悉离”。 前面也说过,放下不等于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没有,而是使我们的内心平和,专注正念,这个就是佛教所说的不生不灭之意。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念头都是起起落落的,我们的一切情绪,思想等心念都是属于生灭法,因为念头都是在生灭中,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所以佛陀说“一念间八万四千种烦恼”。 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明白,学佛的终极目标是成佛,而佛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学佛的终极目标就是不生不灭,而一般的修行人,都是在生灭法中求圆满,这个也就是放下不等于没有的道理。 结语:佛陀是告诉我们起心动念,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我们要抑制住妄想杂念的生起,要护念好来之不易的菩提心,概括而言,学佛首先是学会做一个有正知、正觉、正见的好人。 发布时间:2024-01-23 02:25:05 更新时间:2024-01-23 02:25:1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