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四品 不放逸 内容: 第四品不放逸1. 佛子既如是, 坚持菩提心,恒勤勿懈怠, 莫违诸学处。 2. 遇事不慎思、 率尔未经意,虽已誓成办, 后宜思舍否。 3. 诸佛及佛子, 大慧所观察,吾亦屡思择, 云何舍誓戒? 4. 若誓利众生, 而不勤践履,则为欺有情; 来生何所似! 5. 意若思布施 微少凡常物,因悭未施与, 经说堕饿鬼。 6. 况请众生赴 无上安乐宴,后反欺众生, 云何生善趣? 7. 有人舍觉心, 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 知唯一切智。 8. 菩萨戒堕中, 此罪最严重;因彼心若生, 众生利将损。 9. 虽仅一刹那 障碍他人德,因损有情利, 恶趣报无边。 10. 毁一有情乐, 自身且遭损,况毁尽空际 有情众安乐。 11. 故杂罪堕力、 菩提心力者,升沉轮回故, 登地久蹉跎。 12. 故如所立誓, 我当恭敬行;今后若不勉, 定当趋下流。 13. 饶益众有情 无量佛已逝;然我因昔过, 未得佛化育。 14. 若今依旧犯, 如是将反复恶趣中领受 病缚剖割苦。 15. 若值佛出世、 为人信佛法、宜修善稀有, 何日复得此? 16. 纵似今无病, 足食无损伤,然寿刹那逝, 身犹须臾质。 17. 凭吾此行素, 人身难复得;若不得人身, 徒恶乏善行。 18. 若具行善缘, 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 届时复何为? 19. 既未行诸善, 复集众恶业,纵历一亿劫, 不闻善趣名。 20. 是故世尊说: 人身极难得;如海目盲龟, 颈入轭木孔。 21. 刹那造重罪, 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 积重失善趣。 22. 然仅受彼报, 苦犹不得脱;因受恶报时, 复生余多罪。 23. 既得此闲暇, 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 亦无过此愚。 24. 若我已解此, 因痴复怠惰,则于临终时, 定生大忧苦。 25. 难忍地狱火, 长久烧身时,海火亦炙燃; 吾心必痛苦。 26. 难得有益身, 今既侥幸得,亦复具智慧, 若仍堕地狱,27. 则如咒所惑, 令我心失迷;惑患无所知, 何蛊藏心耶? 28. 贪瞋等诸敌, 无手亦无足,非勇非精明, 役我怎如奴? 29. 惑住我心中, 任意伤害我,犹忍不瞋彼, 非当应诃责。 30. 纵使天非天, 齐来敌对我,然彼犹不能 掷我入无间。 31. 强力烦恼敌, 掷我入狱火,须弥若遇之, 灰烬亦无余。 32. 吾心烦恼敌, 长住无尽期;其余世间敌, 命不如是久。 33. 若我顺侍敌, 敌或利乐我;若随诸烦恼, 徒遭伤害苦。 34. 无始相续敌, 孽祸唯一因;若久住我心, 生死怎无惧? 35. 生死牢狱卒, 地狱刽子手,若皆住我心, 安乐何能有? 36. 乃至吾未能 亲灭此惑敌,尽吾此一生, 不应舍精进。 于他微小害, 尚起瞋恼心,是故未灭彼, 壮士不成眠。 37. 列阵激战场, 奋力欲灭除,终必自老死, 生诸苦恼敌。 仅此尚不顾, 箭矛着身苦,未达目的已, 不向后逃逸。 38. 况吾正精进, 决志欲灭尽恒为痛苦因 自然烦恼敌。 故今虽遭致 百般诸痛苦,然终不应当 丧志生懈怠。 39. 将士为微利, 赴战遭敌伤;战归炫身伤, 犹如配勋章。 吾今为大利, 修行勤精进,所生暂时苦, 云何能困我? 40. 渔夫与屠户、 农牧等凡俗,唯念己自身 求活维生计,犹忍寒与热、 疲困诸艰辛;我今为众乐, 云何不稍忍? 41. 虽曾立此誓: 欲于十方际,度众出烦恼! 然我未离惑。 42. 出言不量力, 云何非颠狂? 故于灭烦恼, 应恒不退怯。 43. 吾应乐修断, 怀恨与彼战;似瞋此道心, 唯能灭烦恼。 44. 吾宁被烧杀, 或遭断头苦;然心终不屈, 顺就烦恼敌。 45. 常敌受驱逐, 仍可据他乡,力足旋复返; 惑贼不如是。 46. 惑为慧眼断, 逐已何所之? 云何返害我? 然我乏精进。 47. 惑非住外境, 非住根身间,亦非其它处, 云何害众生? 惑幻心莫惧, 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 无义受伤害? 48. 思已当尽力, 圆满诸学处;若不遵医嘱, 病患何能愈? 发布时间:2024-07-01 08:20:2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