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因果与人生-皈依佛 内容: 智海法师:因果与人生(文殊院2007智慧之旅禅修营讲座)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以及各位营员,非常高兴有这个时间和大家在一起谈心。 我们夏令营的宗旨,宗性大和尚说:“分享佛陀的智慧和喜悦”,然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品格。 ”在座的各位应该说生命的质量都是很高的,品格也是很好的。 正如《法华经》上所说:“每一个人,都是成佛的法器,都能以圆满的智慧来利益整个人类。 ”人世间,也许每个人的身份不一样,表面上每个人的追求也许也不一样,但从本质上来说,根本上来说,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究竟的也就是离苦得乐。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所有的众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真实的利益。 为了要达成这一根本的目的,每个人都在运用着自己不同的资本,你擅长于那一方面,我擅长于这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 佛法上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 ”尽管你的信仰可以不同,身份可以不同,文化也可以不同,追求的方式和方面,这种种都可以不同。 但是终究汇聚到根本上,要能够真正地得到快乐和幸福,能够把生命的质量提高,要有一种良善的品格。 那么这里除了开启我们的智慧,奉献于整个人类,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途径了。 我们说整个人类其实都是从小自卑的,像很多人说皈依三宝,我不皈依或是我要皈依,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徘徊。 但是我说信佛不信佛,到最后你还是在佛的圈子里面。 为什么呢? 正如刚才寂宇法师所说的:“包容”两个字。 佛法对于世俗世间法都包容得很好,世间法,出世间法都非常圆融。 各个阶层的追求,其实说到头也就是开启智慧认识真理。 所以,佛法非常圆融,非常包容,把这个世间上的一切都给我们揭示出来,出世间的一切,都能给我们揭示出来。 很多人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好像是太高深了摸不着根,太玄妙了摸不到门径。 其实,落实到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上,那就是“因果”两个字。 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都归根到因果两个字。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间,人生何去何从? 有什么样的价值? 有什么样的意义? 我们要追求各种各样的快乐,能够保证它的是什么? 所以说,对因果的圆满认识和我们人生的关系太重大了。 不明了这个因果,也许在世间上东闯西闯,各种各样的追求,不明了因果那就抓不住自己。 往往我们喜欢的得不到,往往我们不喜欢的偏偏要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世间上感受的,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这里面,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因果而造成的。 我们的烦恼也好,我们所遭遇的挫折也好,乃至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其实我们用心去生活,用心去体验,世间上还有可琢磨的东西。 你的心,因为什么而快乐? 又因为什么而不快乐? 这里面有因果可说。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环境。 正如上午在开营式上,大家看到的几个短片一样,境由心造,环境也是由于我们自心所造成的。 我们自己的苦与乐,也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现在我们很多人高兴,却不知道为什么高兴,痛苦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痛苦。 你高兴什么呢? 不知道。 痛苦什么呢? 也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这样? 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对于自己所遭受到的都不太清楚,对于外来的环境我们更没有能力主宰。 突如其来的什么声响,也许就让我们的心境破坏了。 所以这里,就是不明白,一旦没有因果观念,不明白因果,这个世间上就是苦了不知道为什么苦,乐不知道为什么乐。 这一辈子想要成功,并没有理论上的保障,也没有方法上的圆融。 就像失去指挥的蚂蚁,失去灵魂的人,内心里没有主宰。 我们皈依佛陀,佛陀以一种更根本的目标,其实没有什么,也就是把法尔如是的因果道理揭示给大家,让你认识到这层因果规律。 所以,因果规律是佛法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核心,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 不管人世之间我们想要追求什么,你要想得到你想得到的,那就要认识这层因果,不认识这层因果没有办法。 这世间上都是因缘所成,具足这样的因,具足这样的缘,结果就出现了。 如果不具足这样的因,不具足这样的缘,我们想要的某种结果就不太容易。 世间上,各种各样的人生境界,你想追求的结果怎样才能出现? 没有因果的智慧,没有因果的认知,那是不可能的。 世间上,我们要想行善,要想断恶,不认识因果也没有办法。 善,没有办法行使起来;恶,也没有办法断除。 我们想要的人生各种各样的美好境界,离开因果以外,没有办法满足。 世间上,各种各样的好处离不开因果的成就。 那么出世间,比方说你要修声闻法、圆觉法、菩萨法、三乘佛法,没有因果、没有福德、没有智慧,这一切都是成就不了的。 所以,因果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 有因果观念的人,就很有自律性,不要别人去督促他,自己就能很自觉。 如是因,如是果。 没有因果观念的人,在世间上可以无所不为,贪污、腐败、放逸、堕落,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障碍。 今天贪污腐败份子这么多,不觉悟的人这么多,其实都是对因果的背离才会产生这些。 稍微有点觉悟,能够认识因果道理的都不至于这样。 我经常说,有文化和没文化区别在哪里? 我认为区别就在这里。 有文化的人,能真正认识到世间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什么? 也就是因果而已。 认识到因果道理以后,能够按照这样的因果来为人处事。 他有自律性,知道自己起心动念都有力量。 你起这样的心念,那不一样;起那样的心念,它的结果又不一样。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你的心里面能够随喜功德,我们自己就很欢喜。 见到一切人做好事,我们都很能随喜。 内心里能够包容,能够欢喜,能够认同,能够让自己高兴,也能让别人高兴。 能够给自己带来真实利益,也能给别人带来真实利益。 但是,如果不随喜,有嫉妒心不能包容,往往就很痛苦,就能利马显现。 当我们在嫉妒别人做得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统统不安,当下就是一种痛苦,当下就是一种不和谐。 内心能够布施的时候,就是一种福慧,就是一种财富。 如果我们当下悭贪不舍,那就是一种贫穷。 在过去有个公案,说有两个人死了,到了阎罗王那儿,阎罗王就问他:“你要投生做人,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有一种是能真真实实帮助他人的,愿不愿意? ”这两个人里有一个人就喜欢,说:“帮助人好,我愿意帮助人。 ”另外一个就喜欢占小便宜,说:“帮助人不好,我喜欢被人帮助。 ”这两种心态,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生。 那个喜欢帮助人的投生为人之后,变得很富贵,要什么有什么,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因为自己很富足,所以把财宝拿来帮助人,把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拿来帮助人。 他自己很富足,喜欢帮助人的人就投身富人的人里去了,非常富贵,拥有很多,就是把自己拥有的这些拿来利益人帮助人,这个人非常快乐。 另外一种心态,只想占小便宜的,投身为人是干什么呢? 乞丐。 不是喜欢被人帮助嘛,成天跑到外面穿得破破烂烂,拿着一个碗,东家讨一点西家讨一点,“叔叔阿姨可怜可怜我,婆婆奶奶帮助帮助我吧。 ”人家也可能帮助他,只有给他一碗残羹剩饭,能够给他一点吃的穿的,随时随地都在受人帮助。 你看,这两种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人生。 我们今天很多人把它仅仅当作故事来听,其实它不仅仅是故事而已。 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佛信佛,乃至在人世之间,不就是这两种心态嘛。 有的喜欢帮助人的,很良善,随时随地都肯帮助人,他就很快乐。 他要帮助人得有帮助人的资本,他拥有很多,虽然说拥有很多,但不是自己享受。 这世间上你能够占有什么? 你能够享有什么? 连我们的生命都是在无常过程当中。 你想真正拥有自己的生命,估计一般人做不到,不能够自由自主,不能够自由自在。 生命好像是你的,又好像不是你的。 为什么有呢? 不知道;为什么你死掉了? 也不知道。 生不知其来,死不知其去,这就很艰难了。 生命是不是你的? 我看生命对于你已经不知所以然。 很多人是在浪费生命,因为你不了解,不能够掌握,不知道其间的因果规律,那就很艰难。 虽然说拥有宝贵的人生,但是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 整天像无头苍蝇一样,这个地方跑一跑,那个地方跑一跑,今天要干这样,明天要干那样,没有一定的长久。 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到六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这就很可怜。 心态决定命运,认识决定心态! 所以说,我们的心态是怎样造成的?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帮助人,有的人喜欢占人便宜? 在我们自心运作的规律上,它都是有一定的因果。 这辈子你看看,为什么喜欢占便宜? 为什么有喜欢付出的呢? 不同的性格是怎么样造成的?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怎么样造成的? 完全是一个认识基础。 认识什么? 认识因果与不认识因果。 所以说一切善法欲,都是来自对因果的认同。 没有这种因果认识,你要想叫他有真正的善法欲那是办不到的。 他没有修行离苦的善欲,没有学法的一种渴望,内心里面也不主动也不追求这些。 为什么呢? 他感觉这个世间上太神妙了,到底是上帝造成的? 还是什么造成的? 是命运造成的? 还是谁造成的? 世间上好像很神秘,了解不了。 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不了解这种因果规律,所以说很迷茫。 因为只想自己得到好处,都希望占别人的便宜。 进佛门来了也是这样,三根香一烧,无穷尽的愿望就出来了,“菩萨呀你老人家最慈悲,你要满足我考大学,要满足我找女朋友,要满足我生儿育女,要满足能拿多少工资。 ”世间上各种各样的愿望,太多太多了。 有这些愿望也好,但是你拿什么来满足自己呢? 只要求结果,不要求付出,那就是不明了因果道理。 把佛菩萨当作救世主、上帝,什么都能满足你。 所以说,这就是一种依赖,放弃自己智慧的开启,不知道还有佛法,和其他讲究上帝、讲究救世主是不同的,佛法是要教我们自尊自重。 怎么样自尊自重? 认识因果规律。 佛,以他圆满的智慧把因果规律开示给你。 你懂得因果规律以后,自己要去做。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善有善果,恶有恶果。 因果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没有因就没有果。 今天你想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一定要付出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今天是自由的社会,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乃至进步的、科学的社会。 讲究一个根本的认识理念是什么? 就是这个因果理念。 有没有因果理念,有没有自己承担的精神。 上午和尚所说的承担,有没有承担的精神? 我们对自己的事情不承担,不修因,想要得到结果,那就是外道思想,不是佛法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 我们自己烦恼,自己痛苦,自己缺乏,都是来自于不认识因果规律。 出世间要想解脱自己的烦恼,解脱自己的执着,出离自己的错误,那也要认识你错在哪里。 错误的因果你要认知,你才能建立正确的因果。 不能够认知错在哪里,你的正确怎么建立呢,那也建立不起来。 所以说,要跳出三界。 什么三界? 欲望,色界,无色界,四禅八定,你再高超,到最后有执着你也跳不出去。 有生必有死,那就是无常,那就是不究竟,有生死就不圆满。 我们追求很多过眼云烟的东西,那不是有生有死的东西嘛。 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快乐又没有了;一会儿痛苦了,一会儿痛苦又过去了。 这种有生有灭的世界,就是不圆满的世界,要达到究竟圆满的快乐,那就要对应生死境界,那就要解脱。 怎么解脱? 也要认识因果规律。 所以说,因果规律与我们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息息相关的。 你不认识因果规律,很容易陷入痛苦当中;认识了因果规律,就很能够成就自己的所作、所愿、所干,你想干什么都能够成就。 在佛教里面,有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么得什么。 可不可能? 可能的。 但是要以什么为基础? 以什么为保障呢? 因果规律。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就是建立在针对出世间的,是出世间的因果的一种真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他才能够真正的慈悲。 认识因果规律那是智慧,能够把因果规律运用在利益众生身上那就是一种慈悲。 我们今天不认识这种因果规律,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要想利益人那也很艰难。 狗有狗道,猫有猫道,人有人道,各行各业都不同。 你要喂猫,那不同;你要喂狗,那也有不同的方法;你要利益人,就要懂人心;你要栽花,要懂花的因果。 你要是不懂这些规律,不懂这些因果,栽花你也栽不活,喂狗你也喂不活,喂猫你也喂不成功。 这个世间上,要让我们自己高兴,上午和尚所说:“做自己的看门狗,”你也要把自己守住嘛。 你连自家的门径是什么都不认识,你说要把自己看好那也看不好。 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不知道;怎么样离开痛苦,也不知道。 那就很艰难了。 所以说,佛法最基础的理念,因果非常重要。 在佛教里,思维因果首先就是要决定世间上的一切现象,是由什么来支配的。 这个世间是由上帝来主宰的吗? 是由主来主宰的吗? 还是由命运主宰的? 这其间有什么道理? 佛教的因果规律就体现在业力因果上。 什么叫业力? 业就是行为,你在笑,这也是一种行为;你哭了,这也是一种行为。 你高兴了,你烦恼了,这都是一种行为。 只要有任何的一种行为现形,这个业也就差不多形成了。 有因必有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起心动念,都有因果。 你说真有那么悬吗? 我曾经让大家真正的体验一下,你内心里面为别人好,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人的,你看对你身心的帮助是什么。 你在网上可以查到,看这种心念,对于水分子的揭露,它就有不同。 你对水能起善心,欢喜它、爱护它,水分子所呈现出的图形那也不一样;如果说你怀有恶劣的心、嫉妒心、烦恼心、损伤它的心,它所呈现出的结构和图形又不一样。 一个最基本的水,你看看,你的心念不同对它的影响就是这样的。 水不好感觉,我建议你在真正禅修的时候,两个人两俩相对来做个实验。 上午和尚在做实验,同样是喝牛奶的牛奶盒,他能够想办法把它处理好,为收垃圾的人考虑得非常细致,可以不占空间,这种起心动念与我们一般人喝完就扔掉了,占很大的空间面积仅仅是一点点地差别,但是这里面的区别就大了。 在因上的差别很细小,我们一般人认为这有什么嘛,你不过是把盒子折起来而已嘛,这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嘛,这有什么诀窍嘛。 但是,差别就在这一起心之间,善与不善就在这个地方,两种人生态度,就表现在这个地方。 我们能不能看到这种差别? 所以我建议,大家下来的时候,两俩结对,你扇我一个耳光,我扇你一个耳光,看看感觉怎么样。 然后,你给我笑一笑,我给你笑一笑,我们真诚的互相欣赏,真诚的沟通,你给我合个掌,我给你合个掌,那感觉又怎么样。 然后,我们自己又两俩相对,用说话来试验试验,怎么试验呢? 说普通话,赞叹对方,发现对方的好处,优良的品质,真诚地去欣赏,真诚地去赞叹。 彼此感受一下内心里面听到这种话语的时候,那个心态是什么样的。 然后,又换一种方式,互相挑对方的毛病,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你谩骂我,我谩骂你。 然后,你掐我一把,我扇你一耳光,这样看看。 这些语言,从起心动念,从语言,从行为,从身、口、意三业当中,这三种行为你都可以体验体验。 你要说没有这种因果的,你就看看有没有因果。 你打他一个耳光,他会不会起一些东西? 一定会起一些东西。 有的人定力稍微好一点,你拼命地打我,我忍,我忍,我一定忍,我不反应。 他忍到一定时候,也要显现出因果。 忍到一定时候,他忍不下去了他爆发出来的东西,那基本上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人。 你也是这样反应,我也是这样反应。 这个是什么? 这个是人性的一种。 今天的科学发达了,然后我们的信仰缺失了,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没有接触过,不相信。 有轮回吗? 有地狱吗? 有饿鬼吗? 有畜牲吗? 太悬了,理解不了。 我们不要说那么远,佛法上说,要体验那种地狱的状态,是完全可以的。 怎么体验呢? 从内心的因果上来体验,内心的心态上来体验。 强烈的嗔恨心、斗争心、烦恼心,非常炽盛的心态,非常猛烈的心态,好了,地狱之因就开始了。 你的欲望无穷,这样欲望那样欲望,想得太多,要得太多,索取得太多,无穷无尽的欲望,就是饿鬼的心态。 不明事理,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不知道,那样不知道,那是畜牲的心态。 体验体验,心态就是这样的。 我以前说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它到底是什么因果。 一个人他到了地狱里,看见很多人坐得很好,一排一排地坐得很整齐,很多好吃的三珍海味也摆得很好,非常丰盛。 但是,每个人想要吃进自己嘴里面都不行,挑不过来,看到好吃的东西干着急。 每个人都在往嘴里挑,挑不进去,干着急,他说:“这就是地狱呀? ”“这就是地狱。 ”他说:“天堂呢,到天堂去看看。 ”一看,这人坐得也是一样,吃的也是一样,瞧见的也是一样的,也是挑不进自己的嘴里来吃。 但是,天堂的人聪明一些,他不往自己嘴里挑,他往对方嘴里挑,这种方法就可以。 你喂我,我喂你。 于是,我们喂自己不行,喂别人便能吃到。 天堂和地狱差别在哪里呢? 好像就这么一点点。 有智慧和没有智慧就在这个地方。 喂自己的是地狱,喂别人的是天堂。 我们今天从这个故事里能听懂什么? 因和果我们能听懂什么? 为自己是因,自私自利,紧紧抓住自己不放,地狱之因。 能够发心于大众,去成就众生,那就是天堂之因。 所以说,差别在哪里? 就在这里。 也许这个东西太微妙、太隐秘,但是我们今天太缺乏的也就是这个东西。 稍微真正地领会一点点,我们能够分享因果的智慧一点点,那一辈子都受用无尽,人生的各种快乐就能实现。 我们没有认识因果的智慧,那么人生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很艰难。 你今天在学大学,学研究生,学博士生,教授,如果不懂因果规律那就很艰难了。 有文凭,没有文化。 什么叫文化? 我们所说的文,就是客观规律,事物当中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把这种客观规律领纳到内心,真正受用了,能够转变心态了,你就真正有文化了。 如果你对这个道理没有领会,没有认知,也不能转变心态,那你是没有文化的人。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是没用,用不到人生上来,与自己的苦与乐没有多少交涉。 这个世间上不是由上帝来主宰的,也不是救世主所主宰。 谁主宰? (自己)你自己能主宰吗? 业在主宰,因果在主宰! 你说我们自己在主宰,你怎么主宰? 我们是谁? 谁是我们? 非常地抽象,这里面你真正能主宰吗? 佛法上讲:“我是无我的。 ”每一个人你们所认为的我,是没有的。 我们偏偏认为有一个我,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公。 你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公? 往往是替别人看门,不是为自己看门。 你没有做自己的主人公,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 有人说那才怪了,我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 !你认识你说说看,你说我叫智海,智海是你的名字。 名字不算,我的身体在这儿。 你的身体是身体,也不是你本身。 你说我是我在,我有思想有思维,这个就是我。 你的思想又在哪里呢? 抓来看看,抓不着,摸不着边。 这里面真的有一个你吗? 中午和尚还在说:“五法三自性,百法二无我”这里面就是说佛法,给你指出来,我们一般认为的我,是没有的。 这个我是由什么而存在的? 是由各种因果行为显现的东西。 有如是思维,就有如是影像显现。 有如是因,有如是果显现。 我们今天,整个的人生过程,就是由无量无边的因果所陆陆续续地显现,所看见的这种现象,相似相续的。 佛法上叫相似相续,没有一个我。 什么叫我? 这里面我们以为可以主宰,其实是为业所主宰。 为我们自己的因果所主宰。 往昔时候,你造了如是的因,所以说你投身为一个男子之身,这样的眼睛,这样的鼻子,这样的耳朵,这样的高矮和胖瘦,这是因果所成就的。 这个是你决定的吗? 你也决定不了。 今天你倒是可以决定了,你说我去美容,我去整形,我去变性,你以为因果是你可以主宰的吗? 虽然说,这里面我们有一些自由意志,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为因果所主宰而不能自已。 比如说,你今天的高矮胖瘦,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自己的富贵贫穷也不是你想象的,想怎样就怎样。 你往昔成就了这种因,就有这种结果,逃不掉。 那么,是不是又陷入一种宿命论呢? 不是宿命论,往昔的因果是往昔的因果。 往昔有因,今天我们收这个果,今天我们想怎么样,是有一点自由意志的。 但这个自由意志的大小程度,都取决于往昔善与恶的业力的大小。 如果说你行善的力量大,今天你的自由意志主宰得会多一些。 比如我们自己能够认识自我,主宰自我,改变自我,这样的能力就要强一些。 如果说,往昔时候做的恶业太多太多,今天你去收拾这个,明天你去收拾那个。 到今天,所有的恶业都成熟了,糟糕了,你今天想怎样就怎样,办不到,中间总有很多障碍。 那些冤家对头,随时随地都在显现。 不是冤家不碰头,怎样都与你过不去。 阴差阳错,你所追求的总是得不到。 这是什么现象呢? 也就是因果现象。 由我们自己行为的力量,你的行为能够利益自己,能够利益众生,而这种善能体现出来。 你要是有烦恼,损伤别人,损伤众生,这个业也能够体现出来。 所以说这种微妙的东西,需要大家用心去体验体验,只要你稍微明白这一个道理,也许给你人生的体验就不一样,人生的受用就不一样,你玩其它的都是花的。 今天能够真正地从因果上来入门,你就能找到命运的诀窍,就能够认识到人生苦与乐的间架结构了。 它是怎样引起这种间架结构的? 怎样引起这种苦与乐的? 稍微体验一下,如果你不去体验想让谁来给你,那很艰难。 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给你,现成的东西都在我们的悟性里面,给你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一个方便,都是为了引导你。 这边一兜,那边一兜,看把你的悟性兜得出来不。 如果兜出来了,好了,不用说多了三言两语就可以。 这个话题非常沉重,也非常有趣,大家休息一会儿,你们去体验体验,利用休息的十分钟,两两结对,打他一耳光看看,阿弥陀佛。 刚才课间休息,大家也在进行着采蜂蜜,春夏秋冬和尚都把快乐带给你们了。 春夏秋冬年年如此,但是为什么又不同呢? 不同也是一种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 心境一改变,结果就改变了。 对不对? 很简单。 有学员在说佛法的因果太奥妙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我们的智慧怎么来认识? 怎么来开启? 中午和尚还在给我指点迷津,说不要讲多了,讲简单一些,抓住根本问题就行了。 也许三藏十二部给你讲,这个太难了,但是你真正有了兴趣以后,你并不觉得它难,这就简单了。 我们今天的因果智慧,并没有给你介绍太复杂的东西,只需要你用心去体会这种因果,这其间的奥妙,就真正出来了,不能够用心的,往往去读书,读死书,死读书。 能够用心的,能够读懂东西,读懂自心,往往自心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 这三藏十二部经典从哪里出来的? 就从我们自己自心的体验当中来。 释迦摩尼佛正是用自心认识世间上的因果规律,然后用自心开启自性,三藏十二部就是释迦摩尼佛佛心的一种体现。 佛心它有没有不一样的心,就是因果心,十法界的因果都给你揭示出来了。 在座有没有学医的,你得什么病给你一检查,问题出在哪里了? 由什么因果而起的? 然后对症下药。 好解决吗? 好解决。 把病认识清楚,把引起这种病的根本原因能够查出来认识清楚,那就是智慧。 今天为什么别人能够当医生,我们自己不能当医生,差别也就在这个地方。 能不能认知嘛,你有这种本事,你能够认知各种病的因果,那你就成为医生了。 我们今天人生的各种目标要追求的,也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说,我们刚才所讲的认识业力因果,实际上这里面没有一个我在主宰,没有一个神在主宰,也没有一个上帝在主宰,那就是由这些因果所成就的。 因是什么? 因是付出,你有所付出,就有因,就有果。 当你把种子种下去,就有它的结果。 随便撒一堆草籽在外面,那个草长起来了也吓人。 今天我们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过研究,没有掌握自己付出了什么样的行为,你都是在任意的挥洒,很潇洒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是一种自在吗? 我想也不是一种自在,想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那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自由,但是你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种客观规律、因果规律的时候,对不起,你想干什么你就干不成什么。 糟糕了,因为你的内心与因果规律相违背。 我们今天不是这样吗? 很多人想找钱,但是别人做生意能够找钱,你做生意就要亏本。 人家打麻将能够赢钱,你打麻将就老是输钱,那不是糟糕了嘛。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因果? 所以,它就是因果的主宰,业力的主宰。 所以说认识到这点以后,能够努力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正确的启蒙上去,这就是智慧。 有人问师父:“智慧要怎么开发? ”佛教给你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你实实在在去行持,以无我的态度去布施,去持戒,去忍辱,这就是智慧。 你能够真正无我地去布施,智慧就体现了。 经常这样做,慢慢地一个人的智慧状态就显现出来了。 什么叫禅? 我认为抛弃自己的虚妄意识,抛弃自己的虚妄分别,呼应于真理,全全呼应于真理,老老实实按照真理去做,脚踏实地,这个就是禅。 所以说的吃饭、穿衣都是禅,我的理解就是这样,没有变。 不要虚妄分别,不要你的错乱意识。 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把那些虚妄与分别的东西放在一边,要呼应于真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个真理就出来了,智慧就出来了,你的福德因缘就这样出来了。 所以,我今天给你讲的,好好的受戒,好好的守戒。 在戒律的过程当中,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 你看看佛教里面,这也是智慧,戒律就是佛陀的智慧。 能够呼应于戒律,叫你不干的时候你坚决不干,那说明你真的有智慧。 能够叫你布施、念佛、修行,你能照着去做,实实在在的,你不要好高深地说空、说有、说玄妙、说华严、说法华,不要那么玄妙,你就脚踏实地地做这些,那就是你的智慧。 所以说,我们今天的人很多都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做这些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非得要明了之后才做,你真正明了以后那也做不起来。 “师父,道理我懂啊,但是我做不起来。 ”愿不愿意做呢? 想不想做呢? 去努力没有呢? 如果说没有这些的话,那就很艰难。 所以,我们认识因果规律以后,认识戒律以后,那你看自己愿不愿意认可。 刚刚和尚所说的:“愿不愿意认同。 ”你不认同,说明智慧没有;认同,这好像失去了自由意志。 我为什么要认同释迦摩尼佛,我为什么要认同孔子? 我为什么要认同这些伟人? 为什么? 好像没有必要,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公,往往就把自己的虚妄意识拿出来了。 所以人真正有智慧,他能假借古人的智慧,能够学习,能够继承,能够照着去做。 这并不是显示你无知,并不显示你堕落,并不显示你没有自由意志。 今天,智慧开启的一种过程,是一个遥远的过程,它需要有能力才能够探索,没有能力你连探索这种真理都很艰难。 而这样的人,也许一千年出不了一个,一万年也出不了一个,但是,已经出来了。 你看释迦摩尼佛这些,已经出来了。 历史推出了这样一个觉悟者,这个是不太容易的,佛经上预计人寿两万岁时有一尊佛出现,然后释迦摩尼佛隔了这么久,到人寿一百岁时出现于世。 这个世间上能够出一个真正的伟人、真正的觉悟者那是不太容易的,但是今天他已经出来了。 我们正处在这样的空间当中,可不可以沾光? 可以沾光,我们沾沾佛光就可以,但是你愿不愿意呢? 没有认同的时候你根本沾不了光,当你认同的时候,你就能沾上佛光。 你对和尚有信心的时候,宗性和尚他随便说什么你都能够领会到,一种善巧,一种智慧,你就觉得不一样。 你要是不认同,没有信心,没有放下自我来学习,来沟通,来交流,来认同,来继承,那么哪一个法师对你说的都没有用,哪一个老师对你说的也没有用。 所以,智慧在哪里? 我经常说善知识、善知识,要自己善,才有善知识! 自己不善,没有善知识。 自己怎么善? 佛法上说,听经闻法要有一种态度,你听不听经? 认不认可? 愿不愿意来探索真理? 能不能够放下自我的执着? 能不能够放下自我的虚妄分别,来学习和交流? 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好,听的东西慢慢你就能记住。 如果没有兴趣,天天在那里挑毛病:“你讲的就是不对嘛,我就是不认同嘛。 ”你在上面讲,我在下面聊。 你在那里讲,我在心里对我讲,你跟我唱反调。 对不起,这就不太容易了。 你在课堂上,老师在给你传授这个知识,你在封闭自己,那就很艰难了。 什么叫智慧? 我觉得这就叫智慧。 摆正态度来学习,谦虚、无我,能够客观地去探索,尽量减少来自自我的障碍。 少贡高我慢,少封闭自我,多交流,多探索。 有这种态度,我觉得只要成就这种态度我们就与智慧有缘了。 至于真正的因果规律,比如说《十善业道经》,乃至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哪一部经典没有给你宣说佛的因果,都在宣说。 十法界的因果,佛经就是宣说这种因果而已。 你去看,你去听,以后的法师还有很多很精彩的要奉献给你们。 那么,我在这里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态度问题。 你把态度摆正了,于是其他东西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心态一摆正了,态度一摆正了,好像就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你非得要从这里进入不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广开财源之门,就在这里,心态摆正就可以了。 不要急,只着急是不行的,一定要讲究善巧,讲究智慧。 智慧在哪里? 就是这种态度。 不应该出现的态度,千万要注意杜绝它。 你看,我们这样分享一句就可以了,不要说多了,我要留点时间让大家多来献计献策。 围绕因果这个态度,这个理念,这个无我,这个行为主宰,业力的主宰,因果的显现,你有什么心得,我们大家交流。 (根据现场视频录入(毒毒整理)。 发布时间:2024-07-03 09:04:3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218.html